李 麗
(湖州仁皇山小學,浙江 湖州 313000)
讓音樂欣賞撥動學生的心弦
李 麗
(湖州仁皇山小學,浙江 湖州 313000)
如何積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優化課堂教學,引領學生步入高雅的藝術殿堂,成了音樂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學習特點,本人進行了反復地嘗試,合理進行音樂欣賞課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加減法;聆聽;評價
音樂欣賞課被視為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然而,現在的音樂欣賞課教學卻陷入了一個進退維谷的境地,甚至出現學生喜歡聽音樂卻不愛上音樂欣賞課的現象的出現。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與教師平時的教學過程和策略有關。如在音樂欣賞上過分強調音樂故事、人物軼事傳聞的介紹或是一味主觀灌輸樂曲偉大的美名做解釋等等,而未讓學生真正用心欣賞音樂,究其原因可能是老師對樂曲本身的結構、音色認識不夠,對欣賞課堂課的框架不夠清晰,教學環節安排不當,無視學生的主體性,結果使本末倒置、喧賓奪主。這樣的音樂欣賞課沒有美感,缺乏激情,就像一根掛在空中日漸風干了的絲瓜,雖結構有序、紋路分明,但無一鮮活。
怎樣才能上好音樂欣賞課?很多教師對欣賞課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與研究。如:《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視音樂欣賞課的“主體回歸”;《音樂欣賞課的互動教學探索》中的“積極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欣賞體會實施討論式教學”;《關于小學音樂欣賞課的幾點思考》中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和通過音樂自身的內容(音樂的要素)來進行情感的體驗”;《變“厭學”為“樂學”--談音樂課堂中精神環境的優化》中的“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和愉悅的精神環境,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而變“厭學”為“樂學”;《如何以新的理念,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從課內外多方面啟迪學生感受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并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內涵”;《音樂欣賞課中的情感體驗》中的音樂欣賞教學是一種通過對具體音樂作品的聆聽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美的音樂教育形式等等。
結合其他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中的優點,本人在音樂欣賞課上的摸索中找到了一條有效的欣賞教學之路,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欣賞課,并從中掌握一些欣賞音樂作品的技能,養成主動聆聽中外名曲的習慣。下面是我在不同時期音樂欣賞課中的一些片段,跟同行分享。
第一節是欣賞課《阿細跳月》
對此欣賞教材,下面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個片斷:
片斷一:邊聽音樂,老師邊講述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彝族人生活的地方燃起了一場熊熊的大火。大火燒了九天九夜,把地面燒得滾燙滾燙的。人們無法在地面上站立,就只能這樣不停地換腳(教師演示動作),只有這樣才不被燙著。他們還用樹枝用力的打火(教師演示動作)。后來,火終于被撲滅了,為了慶祝勝利,彝族的小伙彈起了月琴(師彈琴動作),拍起了手掌(師拍手),姑娘們則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師轉圈)。
片斷二:
師:接下來請大家猜猜,小阿英和小布扎他們在干什么呢?(播放第一樂段)舞蹈是輕快的還是沉重的呀?
師:小朋友,你能和小阿英小布扎一起舞蹈嗎?誰用做幾個輕快的舞蹈動作呢
大家再跟著一起學。還有更美的動作嗎?(提醒學生帶上笑容)
師:看到大家跳這么棒,老師也想跳跳,大家看好啦,老師怎么跳的?。ê弦魳诽疚璨剑?/p>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彝族的舞步,讓學生跟隨第一樂段音樂舞蹈,不僅加深了對音樂的印象,更激發了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
片斷三:
師:欣賞第二段音樂。想一想這段的音樂比剛才的音樂速度怎樣?力度怎樣?對呀,這段音樂速度更快了,力度更強了。更加的奔放了。
師:小阿英小布扎還帶來了喜愛的笛子呢!(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笛子這一段。
(1)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你能吹一吹嗎?注意要放在右邊。
(2)出示圖片,播放。帶上你的笑容,帶上你的笛子,我們一起去伴奏彈奏
師:剛才的音樂里除了笛子的聲音,還有月琴的聲音呢?放音樂
(1)月琴是我國撥奏弦鳴樂器。流傳于漢、彝、布依等民族中。
(2)彈奏月琴時,我們左手托著琴把,右手撥動琴弦,男孩子要彈的特有勁。一二三,撥。一二三,撥撥。咱們就用黑板上的節奏上來練練。
(3)帶上你的月琴,帶上你的笑容,讓我們一起去伴奏吧?。ê弦魳穾熒R做)。
師:現在我們來分工合作一下,小阿英用笛子伴奏,小布扎呢則用月琴伴奏。
設計意圖:在欣賞中邊合作律動,邊欣賞。調動了他們的課堂積極性。
從學生的眼神及課后學生的表現,我初步感受到在上欣賞課時,應先分析作品到位,抓好切入點,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及方法,學生會喜歡上欣賞課。我又找了一些適合小學生的欣賞資料進行備課、上課,在實踐中慢慢認識到分析作品時做好“加法”,盡可能挖掘作品,關注作品中的每一個細節,但給學生時一定要做好“減法”,給學生的知識點不要太多,從中選擇切入點即亮點,引導學生品嘗音樂,并設計學生可以參與的活動,進行與音樂形象相符合的活動,從中讓學生認識音樂,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積極倡導“收獲在學習中,快樂在評價中”,讓學生成為學習評價的主人,尤其注重即時評價對學生發展的激勵作用。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程評價,不只是檢查學生的音樂學習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產生更大的興趣,主動地去學習、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美,提高藝術修養,最終目的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促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實現學生的自身價值。
總之,在欣賞教學中,最根本的是教師要精心設計,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和途徑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涵、意境。蒙泰韋爾迪(意)曾說過:“一切好的音樂都是為了撥動心弦。”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更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的特點出發,在欣賞音樂中啟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豐富他們的聽覺感知,擴大音樂視野,積累音樂語匯,發展音樂思維,從而達到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G623.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