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慧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初探
寧 慧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大學音樂教育作為培養學生藝術素養,開拓學生創新思維,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基礎學科。在現代教育教學全面改革下,應進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保證教學模式的適應性,促進學科教學價值的有效發揮。基于此,本文從微課程相關概述出發,對基于微課程理念下大學音樂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以及構建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期推動大學音樂教育的深化改革,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微課程;大學音樂教育;教育模式
就目前我國大學音樂教學發展現狀而言,我國多數大學音樂教學存在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不科學、教學成果不理想等問題。對此,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大學音樂教學深化改革已成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微課程理念的滲透以及微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為大學音樂教學優化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科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研究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微課程理念是基于教育事業高速發展以及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創新發展與普及應用下形成的一種以“建構主義方法”為基礎,以“在線學習”為標準的全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1]。由“微課程”中的“微”可知,微課程具有教學內容精煉短小的特點,通常情況下其課程內容時長在10~15分鐘范圍內。與此同時,由于課程內容時長小,因此其課程內容主體突出,通常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精華部分。加之微課程教學模式是基于現代化技術應用下而形成的,因此微課程教學模式具有教學結構形象化、教學情景化等特點,易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知識內容進行理解與掌握。
在科學技術創新發展與普及應用的背景下,不僅人們的生活、生產與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人們的思維理念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教育作為先進理念與思想傳播的重要場所,在與時俱進的發現下引入了先進技術與先進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微課程作為基于科學技術下的新興教學方法,為大學音樂教育的創新提供了新動力,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搭建了平臺,對學生審美理念、審美風格、審美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從而促進了大學音樂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對于傳統“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知識被動灌溉”的教學模式而言,微課程理念在大學音樂教育中的有效滲透,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也提升了學生學習自主性與探究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素質教育改革要求下的“培養學生學科學習興趣”、“學生為學習主體”、“實現探究式、自主式教育”等教學理念相契合。與此同時,微課程教學模式實現了各類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因此,可以說,微課程理念在大學音樂教育的有效滲透,推動了大學音樂教育的深入改革。
由上述分析可知微課程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對大學音樂教育優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此,作為大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在明確認知微課程特點以及應用重要性的基礎上,應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進行教學模式構建,保證微課程教學模式作用的有效發揮。
由大學音樂課程類型可知,大學音樂課程通常分為公開課、選修課以及專業課三種。其中公開課主要包括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和聲學、視唱練耳、器樂、藝術概論等;選修課主要包括指揮與合唱、舞蹈專業教學法、鋼琴、和聲訓練等;而專業課涉及范圍更廣、涉及內容更深也更具針對性[2]。因此,在進行微課程設置時,需明確認知不同音樂類型下學生學習的宗旨,并從中提出其教育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核心點,借助信息技術創設不同內容的微課件,建立微課件信息庫,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喜好與需求進行合理選擇,從而提升課程質量與效果。
基于微課程本質特性可知,大學音樂微課程的制作需依據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為支撐得以具體實現的,對此,在進行音樂微課程制作時,需對各類軟硬件設備具有明確的認知與理解。例如,通常情況下音樂微課程制作所涉及的硬件設備主要有計算機、光盤、硬盤、存儲器等等,而涉及的軟件有計算機操作系統、音頻自作軟件、動漫制度軟件、視頻制作軟件、課程開發平臺等等。對此,教師應明確對其進行全面了解與掌握,通過學習與培訓提升自身微課程制度水平,從而依據教學內容與課程需求制作出高質量的音樂微課程。
在進行大學音樂微課程教學的具體設計時,需依據教學教材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內容設計。保證課程內容的科學性、適用性以及趣味性。同時在課程安排時,應注重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保證課程布設的合理性,實現微課程價值的最大化發揮。此外,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設計,增強課程開放性、趣味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微課程理念在大學音樂教育中的有效滲透,對提升大學音樂教育質量,推動大學音樂教育創新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基于微課程理念下大學音樂教育模式的研究,為我國大學音樂教育的優化發展提供理論依據,促進大學音樂教育作用的最大化發揮,從而培養更多的音樂人才。■
[1] 王莎莎.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6,310:75-76+69.
[2] 卿揚.綜合型大學音樂素質教育創新課程模式改革-以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的實踐為例[J].黃河之聲,2015,09:36-38.
寧慧(1985-),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