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颙
(青島幼兒師范學校,山東 青島 266002)
“互聯網+”時代中職音樂欣賞教學資源建設探索與實踐
宋 颙
(青島幼兒師范學校,山東 青島 26600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傳統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伴隨著互聯網+時代,通過音樂欣賞課程改革與教學資源庫建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線上、線下的學習。因此教學教學的實效性得到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也得到的很大的提高。
互聯網+;音樂欣賞資源庫建設;中職音樂欣賞
2010年的翻轉課堂與2012年的慕課在全球風靡,面對互聯網教學資源平臺的發展,對傳統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創新方便的學習方式滿足了當前人們的學習需求。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將課堂教學資源有效的整合,以適應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需求,此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音樂欣賞教學資源建設,是音樂欣賞教學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各地區教育部門都非常重視教育資源庫的建設,例如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教學網絡課堂、精品課程網站建設等。只有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學習的需求。由于資源共享,使得國內多家大型網站、教育機構與政府教育部門,可以較好的推廣優質、精品的教學課程。這些優質的教學資源網站,為學生、家長、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的教學資源。
(一)傳統教學遇瓶頸
1.教學內容有失針對性
《音樂欣賞》作為一門公共課,多數中職學校所選用的教材,并沒有與中職學校的專業特點與職業性向結合。僅僅將音樂欣賞這本課程,作為音樂普及教育進行教授,而沒有切實的關注學生職業特點,對音樂素養的需求。筆者認為,中職學校的音樂欣賞課程,應有別于高中的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應該加大課程整合與拓展的力度。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學習的需求。
2.教學方式有失靈活性
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實現雙主模式的教學。即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筆者認為,音樂欣賞課程,學生欣賞音樂的質量、數量應為重點。學生如果能夠有多中途徑和方式聆聽音樂,教師為其選擇音樂的資源也應是精致、經典的。以此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容易的走進音樂,滿足學生的個性特色發展需要。
3.評價形式有失全面性
傳統的音樂欣賞課程考試多以筆答試卷為主。此種考試形式可以提升學生知識的儲備,但僅限于學生備考時所熟記的理論知識而已。試卷成績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學生個人所具備的音樂素養與能力。
(二)課堂教學需突破——課堂翻轉教學模式中體現“人本位”
1.匯集豐富的教學資源采用“虛實結合”呈現方式
音樂欣賞是在課堂實實在在的欣賞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實現學生素養與能力的雙提升。其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從音樂的天然感性中體會的到情感的遷移,并盡可能實現理智評價音樂本體的能力。
2.在導學中依托翻轉理念推進學生綜合能力
根據音樂欣賞基于感受與表達的學科性質。以翻轉課堂理念為依托,將學案導學法應用于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學生以自主學習與分組合作的方式制作出任務匯報PPT或進行藝術表演。
(一)“互聯網+”推動音樂欣賞教學資源建設
“互聯網+教育”日趨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有專家認為互聯網+教育=智慧教育。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正面臨著顛覆性的改革。筆者認為只有將線上與線下的教育有效的結合,才能夠滿足當前學生學習的需求。面對中職學校的學生,伴隨著電腦和網絡的普及化,網絡教學已日趨成為日常教學的助推器,可以較好的輔助教師的日常教學。利用網絡學習,學生可以有效地進行討論與交流,教師也可以實施更新教學資源、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問題。家長可以同學網絡平臺,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二)教學資源建設多樣性
為推動互聯網+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優質的教學資源建設成為了音樂欣賞課程網站建設的重中之重。教學資源建設基于精品課程的建設,是精品課程的升級與轉型。筆者認為應建設豐富的教學資源中心并開發立體的呈現方式平臺,使得教學資源精致、充沛。網絡平臺中,整合多本中職學校的《音樂欣賞》教材,將其制作成電子書本。學生可在電子課本中實時的記錄課堂筆記,并在隨堂練習中,可以針對每一章節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線上測驗,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查缺補漏。
網站主要資源包括:
1.基本資源:電子教材、教學標準、課程介紹、教學計劃、電子教案、教學課件、學習指導、教學錄像、微課集錦、微課課件、課堂練習。
2.拓展資源:實訓教材、微課集錦、微課課件、名曲薈萃、音樂雜志、名人殿堂、樂壇漫步、幼教資源、試題庫、作業系統、在線自測/考試系統、音樂賞析雜志、交流平臺。
(三)教學資源建設交互性
教學資源的交互性成為優質教學資源的關鍵。互聯網+的最大特點便是交互性,在互聯網平臺中實現了同步交互、擴大了參與面,提升了參與者的積極性。因此,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互聯網+式的教學資源建設,應注重分析學生對于學科課程的學習需求,比如授課資源、音樂欣賞資源、音樂欣賞種類。
總之,資源共享作為互聯網學習的一大優勢所在,學生在共享的網絡平臺上,學習所需的知識,有效地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我國通過“互聯網+教育”計劃,助力國家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從而實現教育公平。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高效、快捷、便利成為當代學生學習生活中伴著不可替代的好助手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開闊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學習自主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師教學的時效性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