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金鳳
關于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思考
華金鳳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逐步深入,大學生特別是新畢業的大學生創業熱情被點燃,在全國各地,均有一批數量不菲的大學生走向創業的道路。
關于大學生創業這個問題,眾多媒體上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支持反對兼而有之,但是更多是集中在大學生創業的成功與否,從而進行判斷。在本文中,筆者認為,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因結果論是非,做好準備是王道。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教育體制相對落后,特別是在學生的實踐教育、創新教育上,缺乏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實踐基地。同時,我國地區經濟發展間的巨大差異,又導致我們在教育標準的制定上無法因地制宜,因此,從小學生走進校門到大學生離校以前,我們真正對創新、創業的教育內容幾乎為零。
這樣一個現狀顯然是無法得到迅速改變的,但是在目前大學生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能夠有效的規避風險,真正引導和帶動大學生創業之路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變實習期為創業考核期;大學生離校前的半年到一年時間,大多數是自己找個單位實習,學校根據單位的用人反饋意見來判斷學生工作能力等基本情況。很明顯這個已經流于形式。由學校組織評審組,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為學生擬定創業考核命題,由學生結對進行應對,能夠經過初步審核的,可以由學生去組織實施,評審組隨時予以指導。
二、加強高校學工委的職能:一般一個區域的經濟環境、創業環境基本相同,一個城市或周邊的大學,由高校學工委牽頭組織大學生創業中心等單位,代替目前由開發區等來做的創業中心,切實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做好項目篩選、服務保障、招商引資、培訓托管等工作。
三、用好大學生創業資金:大多數省市都有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扶持資金,資金的用途固然明確,資金的體量也不小,但是采用一個人兩千元的撒胡椒面做法,給真正的創業者能提供的幫助實在有限。大學生創業資金,每年應該有一個固定的方面、比如社會公益、比如技能培訓、比如電子商務等等,補貼資金額度同樣可以以政府無息貸款、甚至以管理公司集體購買定時股權的方式進行,要做到扶持一個、做好一個、做強一個。
四、發揮社團組織功能,做好“結對子”等工作。大學生創業往往激情有余、經驗不足,容易在一些常見的問題上犯錯誤。能否通過社團組織,以校為單位,建立起學長學弟間的企業“結對子”工作,是避免因小錯導致很好的創意項目而操作失敗的路徑。
五、做好大學生創業的大數據管理工作。當代大學生不凡有非常好的創意、理念,甚至在一些大學生的項目框架中,可以看到未來引領產業發展的方向。由于大學生創業起點較低,會導致市場機遇白白溜走。從大學生畢業起,建立一套合理的追蹤體系,用大數據的分析方式,設立“紅藍線”,對表現突出的創業項目進行重點應對。切實扶持一批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典型代表。
做好以上幾個工作,才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外部環境和真實支持,如果大學生創業停留在無序發展、一盤散沙的狀況,必然制約其崛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