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武進區文化館,江蘇 常州 213100)
“解析”琵琶基本指法與運用
張 健
(武進區文化館,江蘇 常州 213100)
琵琶音樂是以“點”為基礎的形態,以“線”條音為彈奏特征的民族樂器。琵琶的音色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只有運用正確的演奏方法,其在音樂效果上才能很好的展示出來。正如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繪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由終收拔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琵琶音色較古箏來說沒有那么妖艷,也不如古琴聲音那般的滌沉,她是以清凈,優雅,奔放,喜慶,壯烈,悲情,高貴,激昂的民族彈撥樂器之王——琵琶。
琵琶;演奏技法
琵琶的演奏技法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中已極其豐富。它分為左手和右手兩大部分:右手主要包括彈、挑、掃、拂、輪、滾、抹、托、搖等;左手有打、帶、吟、揉、劃、伏、等,幾十種指法。
在剛剛接觸琵琶階段,首先學習的指法是“彈挑”,這是琵琶最基本常用,也是最為重要的指法之一。學生在剛開始學習“彈挑”時,一定要由正規的專業琵琶老師來授課。形成正確的彈挑“姿勢”,在“彈挑”部分我們分成兩個過程來訓練:第一部分“固定彈挑”,第二部為“手腕彈挑”。其目的是為了讓初學的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好彈挑的演奏技法,并為干凈、透亮的音色做鋪墊,為今后的演奏打好基礎。
(一)固定彈挑
學生在初學時容易出現手型手指的不固定,在彈奏時容易前后來回推送手臂等問題。造成彈奏音樂的不穩定,聲音嘈雜,時強時弱的問題。如何正確地進行彈挑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在彈的時候,首先手臂在垂直放松的狀態下,拎起手臂手心朝向面板,一圓:手臂圓形,二圓:右手握圓,虎口呈(圓形),三圓:手腕圓形。然后將食指第一第二關節伸直向琴弦彈出,彈出后的虎口呈自然放松狀態。
挑的時候,大拇指第一關節撐起來,然后用指關節迅速向面板方向彈出,聲音才能扎實、干凈。在挑的同時,彈完后的食指快速收回,恢復彈挑前的手型。
(二)手腕彈挑
手腕彈跳是在練習好“固定彈挑”的基礎上,用手腕進行彈挑。“固定彈挑”的聲音較僵硬,而手腕彈挑的聲音則比較清脆,柔和,自然,放松。
正確的手腕彈挑方法是在手指彈奏方法不變的情況下帶動手腕。如何帶動手腕,是需要手腕在處于放松狀態下,在彈奏時讓手腕跟隨手指彈挑方向如“煽扇子”一樣轉動,觸弦時集中彈在一個點上。在彈奏時特別需要注意是,一定不要因為動手腕而使得彈挑成上下晃動。
所謂掃,即食指從右往左快速彈四根琴弦,發出的聲音即為掃,大指從左向右急速挑四根琴弦如出一聲即為拂,兩者相連叫做掃拂。
(一)掃拂技巧運用
《十面埋伏》與《霸王卸甲》這兩首是琵琶最著名的傳統大套武曲。《十面埋伏》是描寫劉邦得勝的樂曲,《霸王卸甲》是描寫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十面埋伏》這樂曲從音樂一開始就表現出情緒激越、高亢,預示著凱旋,勝利,所以在氣息的停頓與迸發,并且極具有其沖擊力與爆發力。《霸王卸甲》是站在同情和贊頌楚軍的立場,著力表現和渲染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楚軍英烈悲壯及楚霸王的英雄氣概。因為角度的不同以及側重面的差異、掃拂在這首曲目的運用中便顯得非常沉郁,悲恨,掃拂收放相對舒緩。全曲以低音聲部發力,音色渾厚、情緒莊嚴,暗示結局的悲劇性。
輪指是琵琶常用指法,更是琵琶的特色技法,是較難掌握和運用好的。琵琶的輪指在剛接觸時是很難達到5個手指從力度和速度的平均。在練習輪指的過程中,必須讓每個手指都要勻,尤其要加強對無名指和小指在力度上的強化,目的是為了在運用輪指技法彈奏時樂曲時,讓每個手指觸弦的力度和速度能均衡完美的表現。
輪指的正確運用方法是:手臂放松,手掌保持松弛,然后每個手指依次彈出,而手指前兩個關節都需要打開伸直。一定需要注意的方法是,手指依次打開時大指千萬不要跟著往下方走,這樣才能方便大拇指挑起來,保證挑的收尾音能圓潤而不嘈雜。
如何提高輪指的清晰度和顆粒性,解決觸弦后聲音模糊的問題,是琵琶演奏藝術上的本質特點。對初學輪指的同學來說,輪指發音疙疙瘩瘩雜音很重,斷斷續續無線條,發音不均,手指觸弦無力。如何解決避免這類難題發生。
第一要訓練右手五個手指象食指的彈挑、滾奏時的爆發力。具體是要打破只用食指和大拇指彈挑的常規,嘗試著用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都會彈挑的本領,在彈奏彈挑練習曲時,也要加以對中指、無名指、小指進行彈挑的基本訓練,尤其要注意無名指和小指的彈挑力度,因為這兩個手指是有一根經絡控制的力量,屬于先天的問題。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困難。
第二要讓每個手指發出的聲音均衡統一,有較強的顆粒性。在練習輪指的過程中,要仔細辨別每個手指的發音情況,每個手指彈奏的聲音是否圓潤、透亮、飽滿。輪指的顆粒性是否干脆連貫完整。對于發音沙啞或觸弦無力的手指,就要加強對這些手指力度的單獨訓練,進一步增強軟弱無力的手指力度和觸弦位置的掌控。讓五個手指的力量都要達到均衡。
(一)輪指技巧運用 與體現
《春雨》是近現代的作品,是以江南的地方曲藝《評彈曲調》為素材,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模進,改變,體現和表達出江南秀美,靈動的自然景色和人們喜悅的心情。曲目段落中除了幅度偏小的快速輪,還是幅度較大的描寫抒情歡快的優美長輪,力度與力的控制在每個手指間相互交替的傳遞過程中,形成了此曲春雨的突出問題,因此在這首樂曲里,我強調了輪指的一個問題,輪指在該曲的音樂本身中體現的是由弱及強的延長,在加上了附點節奏,運用泛音來表現了春雨靈性生動的一面 。
琵琶藝術發展到今天 .對于琵琶兩大流派的差異,我們提倡互取所長,為能更好的表達樂曲的意境,又要體現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特點 .既要突出琵琶這一樂器的點,又要突出“線”的唯美。
唐代由于歌舞音樂的繁盛,琵琶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高峰。琵琶從演奏技法到制作構造上到了唐代后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琵琶不僅在中國呈現出回復盛唐時期的景象,而且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音樂愛好者的關注。不少傳統樂曲和當代作品受到中外聽眾喜愛。
J632.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