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娟
(甘肅省蘭州市第八十一中學)
淺析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進行學生心理健康疏導
◆王芳娟
(甘肅省蘭州市第八十一中學)
初中階段是學生即將告別童年走向青春期的一個時期,是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心理學家將這一時期形象地稱為“心理斷乳期”,在這一階段學生會面臨許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諸多問題,若不及時疏導,或使學生形成心理障礙。 班主任是承擔著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指導、幫助、愛護的一支特殊任務,在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時,應積極對其進行疏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班主任 心理問題 心理疏導 表現 策略
就現在的中學生而言,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家庭地位極高,是家中的“小皇子”“小公主”,在家庭的無限寵溺和愛護下,他們的性格養成的大多很具有個性化。 步入初中的學生其心理處于青春期的初期,初中生在這一時期有著敏感而細膩的心理,這些對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情緒控制不力的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較麻煩的心理問題。 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心理障礙,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中學生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1)認知障礙。如學生不能夠理解家長和老師對其良苦用心的教育用心或是在學習中不能明確其學科學習的目的從而產生敷衍和厭倦的心理等。(2)情緒障礙。 如學生因老師表揚或批評而形成的驕傲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礙。如抑郁心理、孤僻心理、狂妄心理等。(4)人際交往障礙。 如早戀心理、懷疑心理、嫉妒心理等。 這些心理障礙有時并不是單一地存在一個學生的身上,而是集中障礙交織在一起,這些心理特征需要班主任的特別注意,并引起重視。 在面臨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時,班主任還應該仔細觀察、準確判斷、對癥下藥,因勢利導以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1.“筆談”策略
學生對班主任的認識和關系是有一定的距離感的,很多時候,學生不敢跟班主任主動說話或是接觸,這樣的狀態不利于學生和班主任的溝通和交流,如有問題也不利于及時解決。 面對這樣的情況時班主任應采取措施主動拉近與學生的關系,積極與學生互動,拉近師生間的關系。 如面對靦腆、內向或是學生的一些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小心事時,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筆談”的方式與班主任進行溝通。“筆談”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日記、小紙條、寫信等,這些都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途徑。 通過引導學生在筆談的過程中可以排解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轉移情趣和升華情感,這樣有益于他們克服消極心理狀態,完善自我人格。 當然,班主任要以謹慎、寬容的態度對待“筆談的內容”,尊重學生的隱私權,允許學生享有心里所想的“自治權”。
2.團體輔導策略
班級是初中生共同生活的大環境,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發展并不穩定,容易受到他人的感染,班主任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采取小組心理輔導或“主題班會”輔導等策略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 如小組心理輔導這一策略,班主任可以通過觀察和對學生心理測試數據的掌握將有共同心理訴求的學生分為一組,每組6~8人左右,通過一些預設的活動使他們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狀況及經驗,這種經驗感受的分擔,具有治療功能,可以消除自卑、自責、畏縮等不良情緒,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同時,成員們還能通過在團體中的人際互動,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別人對自己的印象;接受多元的刺激,學習面對、處理自己的困難與問題。
3.個別輔導策略
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也具有大量的個性化的表現。 這是應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具有獨立的思想意識以及其家庭教養方式的不同都會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個性化。 面對這樣特殊的心理問題,統一的去使用團體輔導的策略有時效果并不好,往往會顧此失彼,無法全面的、深入的去面對和解決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困惑。 為了滿足學生各有不同的心理需要,在這里班主任可以采取個被輔導的策略,因材施教,面對學生的問題使用不同的疏導措施,以開導學生的心理困惑,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和形成。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的過程中應正確面對這一真誠、尊重和溫暖、同感理解、平等接納與積極關注的輔導關系,這樣才會使個別輔導的作用發揮出來,取得良好的疏導效果。
初中生面臨著初升高的升學壓力、與同學交往的人際關系影響、與教師關系的親近疏遠、與父母之間相處和溝通的狀況等,這些都會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今后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及時疏導是必要的,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學及生活中應及時發現問題并對其進行有效地心理疏導,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1]張世澤.解析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深遠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4,(09).
[2]周斌.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