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
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基礎部,江蘇 徐州 221116
提高中職生德育課學習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陳 超
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基礎部,江蘇 徐州 221116
德育課在中職學校不被重視,學生在學習中厭學現象嚴重,給德育課教師教學帶來大挑戰。特別是在省教育廳關于中職校學業水平測試新政策出臺后,對德育課教學效果提出了更加具體和實效性的要求。本文緊跟形勢,嘗試在新的教學大綱的要求下,結合校本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利用先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實效性;并改革創新考試考核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中職德育課;教學策略;實效性
上學期,我們德育組教師在開展的“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以下簡稱就創課)課教學方法改進的研究”課題研究中,按照課題的調查項目,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問卷“你對就創課感興趣嗎”中發現,有56%的學生“不感興趣”或“沒有太大感覺”。“原因是什么”:63%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太抽象,上課內容枯燥”;41%的學生認為“教學形式單一”。此外對“你對德育課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這項問題進行調查,統計發現:89%的學生認為“德育課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68%的學生認為“老師在課堂上開展豐富的、有興趣參與的活動”;31%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能夠展現自己的能力或特長”。調查及數據告訴我們,需要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與選擇,對教學形式改革與活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德育課的學習實效,也才能適應省教育廳在新形勢下制定的學業水平測試大綱的要求。
基于以上調研和經驗分析,筆者以課題研究和實踐經驗,對當前德育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創新,進行了如下幾點思考:
德育教師要深刻領會學習省教育廳學業水平測試政策和德育課新教學大綱。一直以來中職校德育課教學實效性的研究比較欠缺,也沒有得到廣大德育課教師們應有的重視。省教育廳推行的中職生學業水平測試正是因應當前現狀,旨在切實提高中職校包含德育課在內的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實效。因此,德育課教學方法的創新中必須在深刻領會和掌握了新的教學目的的情況下開展。為此,德育課教師應樹立和強化能夠切實提高教學實際效果的教學目的,進行學情、教情研究,探索出適合本校情和學情的有效教學模式。能夠發揮集體研究、互相借鑒的精神,共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實際效果。德育課教師只有通過以上共同努力,才能不斷的創新和創造出高效的教學方法。
在學習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德育課教學中來,應在教學中注重多種教學方法并用,切實改進傳統單一的課堂講授模式。例如:采用學生們喜歡的實踐互動、辯論、小組競賽等形式,以此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在中職校德育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好新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切實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展開互助,調動其積極主動性,然后老師再精講跟進;同時老師要在教學中做好必要的指導,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樹立一種平等關系,努力打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氣氛,只有在這種氛圍中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生的學習動力,鼓勵他們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才智得到激活,并在這種氛圍下快樂、輕松的學習。
其次,要在學習過程中要努力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取得成功的機會和體驗,這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盤,它可以促進人好好學習的愿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差生之所以差,歸根結底是因為一而再的失敗,嚴重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以至其缺乏上進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創造各種機會來激發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在課堂上可以有意識地多提問成績較差的那部分學生,并及時給予肯定;在校或班級的活動中對于平時很少受到獎勵的學生取得了一次好的成績就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在批改作業時,對于平時表現不突出的學生因其某次較好的完成了作業,而及時給予其表揚等類似的方法,都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和體驗。從這些都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活動中,不自覺的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的實效性。
筆者認為:德育課程因其自身的特點,在中職生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形成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因此,它和其它學科相比,在考試考核方式上應該和長期以來,德育課教學中考核方式是書本上劃知識點,課堂上講知識點,復習時死記知識點,試卷中考知識點,閱卷中以所考知識點來評定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成績,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片面的考試評分法,不利于中職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學校對德育課的平時考核應該嚴格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分階段的、全面的考試評價。筆者認為學生的成績評定應采取三個方面的結合:一是卷面成績與平時成績相結合。淡化名次,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參評三結合的方式,最終給予綜合成績。二是小組互相測與閉卷相結合。引導學生平時互提問題,互相考查,開展小組知識競賽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調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強調理論知識與實際能力相結合。注意對學生理解掌握能力的考查,克服片面強調死記硬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考查的能力,又發揮了學生相互之間互學互助的積極性;既考查了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學以致用、落實到行動中的實際效果;既考查了學生的主觀認識,又考查了學生的一慣表現。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德育課教育實效的目的。
總之,在統一學業水平測試的新形勢下,作為中職校一線教師,應該適應新的變化,將課本知識、新課綱以及學校實際相結合,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特別是對于中職德育學科,這一特殊的課程教學,更需要我們德育教學工作者,積極嘗試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中職學校德育課教育的實效性的到提高,進而為青少年素養教育作出貢獻。
[1]魯曉慧.中職學生道德問題與中職德育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2(5).
[2]洪麗云.中職德育課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德育之法,2011(2).
[3]周冬梅.淺談德育課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中國農村教育,2012(7).
[4]湯波.高校德育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兼論德育課的實效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3.
[5]陸玉維.中職德育課的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研究,2011(9).
G
A
1006-0049-(2017)24-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