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雷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的現狀分析*
——以南京L大學為例
蘇 雷*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本次調查我們采用馮廷勇等人制作的《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量表》,對南京L大學,采用分層分段抽樣的方法,依據學院、性別等抽樣,共計400位大一新生做了水平測試,題目總計29項,量表總分為145分。其中有效量表370份,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匯總。
測量結果顯示,在370位大一新生中,最高得分113分,最低得分44分,其中有82.6%的新生量表得分在64分-93分之間,屬于中等水平,學習適應性居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占9%,而學習適應性較低的新生占8.4%。總體來看,當前大學新生的學習適應性大都處于良好水平,學習適應性能力達到優秀程度的大學新生幾乎沒有。每個人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都是密切相關的,因為他們各自成長、學習的環境不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的表現也各異。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大學新生在建構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過程中,他會遭遇一定程度的學習適應不良。根據我們問卷調查的情況,發現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不良的表現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大學新生在經過嚴格、緊張的中學時期,來到大學這樣一個相對放松、自由的學習生活環境。學習節奏從高度緊張忽然轉變為自由輕松,平時的學習不會再有老師和父母頻繁的督促了,大學新生享受著久違的輕松自由,在這樣一個迅速轉換的人生階段,多數的學生還沒有來得急要去設定新的人生奮斗目標,對自己今后的發展缺乏系統的規劃。調查顯示,“覺得失去了學習目標”占了51.1%,這說明了有將近一半的大學新生是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的,作為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學子,應該自覺地規劃好自己的學習生活,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長期以及短期目標的考慮不夠明確或者從來沒有考慮,做事情就會缺乏動力,所以這一點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之下,以高考為導向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模式基本是以老師的教學為指導,對學校和老師的依賴性較大,而學生自身的能動性與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因為,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不需要學生發揮足夠的學習主動性,需要的只是嚴格遵守老師制定的學習計劃,但是大學學習需要較強的自覺性、主動性,面對陌生的學習內容,許多學生不知所措,過往的經驗之中,他們缺少應對的技巧。大學里大都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傳授的知識信息量非常大,很多知識理解需要學生們在課后自行思考加深理解。但是許多大學新生不適應這種教學方式,缺乏綜合分析問題及自主學習能力。新生普遍不適應大學任課教師的授課方式。調查表明新生對于教師的授課方式不是很適應。只有24%的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授課方式感到滿意,其他都感到不滿意。說明學校和學校的老師在對新生的授課方式上更加應該注重靈活多變。大學老師授課基本以PPT教學為主,展示此次課堂的教學綱要及知識點,很少使用板書,大學生不能再像中學時期一樣,將老師著重強調的板書記錄下來,而應該認真聽講,自覺記錄老師講解的重點。至于課堂上沒有理解的知識點,主要靠自己在課后查閱資料自行理解,這讓大學新生中習慣利用自習的機會向老師請教問題的學生們感到無所適從。大學學習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自覺性,要求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以及學習內容。
教學模式項目總分35分,測量結果顯示,有84%的新生對教學模式的適應水平在7-22分之間,適應度普遍較低。部分大學新生不能盡快的適應大學的學習,很大原因是不習慣或者沒法適應大學的教學模式。因為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的階段,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有足夠的權利來自己安排,可以說這種較自由的狀態對那些自我約束力較弱的新生缺乏一種約束力,使得他們反而不知如何是好。同時,大學老師的授課方式,大學的作息時間,大學的管理方式都可能使新生沒法盡快適應,有時他們會懷念高中的生活而無法自拔。統計顯示,有82%的新生不適應大學的作息時間。在中學階段,學生的教室、座位都是固定的,一整個班級的學生一起聽課,學習效果十分明顯。但是到了大學階段,沒有固定教室,取代的是流動教室,座位也不是固定的,有時還需要提前占座。此外,大學生有不同的選修課,遇到的老師也不同,上課的地點不固定,同樣課程的學生好多是來自不同的班級。大學中有許多課程,是上百人一起上大課,課堂紀律沒有保證,聽課效果也無法有效提高。很多新生非常厭倦這種學習環境,經常遲到甚至曠課。由上表我們不難發現,對于現有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方式,半數以上的學生還是不滿意的。相較于中學固定不變的管理方式,大學自由、帶有流動性的管理方式讓許多大學新生產生了不適應,從而對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效率低下,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大學階段的學習考驗新生們的自覺性與主動性,與中學存在很大的差別,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學習任務,許多新生產生適應不良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和有效的解決,將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影響,對大學階段的知識學習造成很大的障礙。
[1]馮廷勇,蘇堤,胡興旺,李紅.大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6.
[2]張華玲,葛明貴.大學生學習適應不良的表現與對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9.
[3]毛晉平.大學生學習適應性與氣質性樂觀、目標定向、自我效能的關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1.
[4]曾競艷.國內關于大學生適應性的研究進展綜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
[5]毛晉平,何炎芬.大學生大五人格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
蘇雷(1982-),男,漢族,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會工作。
G
A
1006-0049-(2017)19-0042-01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大學新生的學習適應性及介入研究”(C-c/2013/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