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霞
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論公益活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馬玉霞*
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黨和國家日益重視公益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注重運用公益活動來提升國民道德素質和意識。①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認真組織大學生的公益活動,讓大學生在公益活動中受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進而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公益活動的基本概念
公益,《辭海》釋義為公共的利益,多指衛生、救濟等群眾福利事業。②公益,一般來說,是指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五四運動后,“公益”一詞方才出現,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活動是指一定的組織或個人向社會捐贈財物,時間,精力和知識等活動。公益活動的內容包括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慈善社會團體活動、專業服務、文化藝術活動、國際合作等。公益活動幾乎都是由單位組織的、義務植樹、義務大掃除、青年志愿者獻血、捐款/捐物是很常見的公益活動。
(二)公益活動的特點
公益活動應當具備組織性、無償性、支援性特點,它們是公益活動區別與其他社會活動的顯著標志。另外,是否具備這三個特點也可作為評判某活動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具有良好教育作用的社會公益活動的標準。
第一,組織性。公益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組織,只有這樣活動才能有序而順利的進行。公益活動有組織性,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穩定性,通過大學生志愿者的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公益活動才得以有序開展。
第二,無償性。公益活動的目的應當是為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這就要求公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公益活動的全過程中始終堅持公益目的,不求回報。
第三,志愿性。公益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應當是有志于公益事業并自愿投身其中的。這就要求活動組織者不斷提高活動質量,擴大活動宣傳,增強活動吸引力。
把公益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在公益活動中養成,符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要求。公益活動的組織者有意識地開展公益活動,寓于活動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大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改變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環境造成的,那就必須使環境成為合乎人性的環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會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發展自己真正的天性。”③參加公益活動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從室內走向了室外,以每次活動為課堂,活動后進行隨意式的分享交流。這種分享交流會,帶有其隨意性,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感受以及想法說出來,不僅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同時可以起到鍛煉自我口才的能力,遠遠要比那種傳統的教育方式所達到的效果好很多。在這種環境氛圍中熏陶,真正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改變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及結果都離不開實踐活動。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一味的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已經乏味了,因此必須轉變這種教學模式,從理論層面上升到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道德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通過大學生公益活動成為活的理論。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是無法離開社會而生存的。大學生通過參與公益活動,接觸不同的社會人群和社會問題,在接觸中學習和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民情,感悟社會百態,提高對人和社會,對不同事物的判斷能力,以及對常規和突發事件的應變處理能力。在公益活動中親身感受社會和大眾對他們的客觀要求和真實評價,從而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檢驗方式的改變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其結果對于大學生到底有沒有發揮作用,依靠傳統的檢驗方式是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大學生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在活動中檢驗課堂學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并不斷修正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偏差。同時在活動中大學生始終自覺踐行和發揚志愿者精神的力度,檢驗自己的行為。
總而言之,通過公益活動式的無意識教育和有意識教育相結合,改變了傳統的以課堂、老師和書本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隨意式的交流分享會,讓學生真正受益。在公益活動中,學生愿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自身價值,享受并快樂學習著。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將得以實現。
當前,利用公益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要如何正視公益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關系;如何進行管理組織等等。為了充分利用公益活動這個新載體,必須制定相應的對策,從而使大學生在公益活動中真正收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組織機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提倡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通過大學生進行的公益活動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在公益活動中,將典型事跡和模范人物作為代表,運用媒體宣傳,以彰顯其作用。進而大學生能夠更加領會主流價值觀。大學生通過公益活動,不僅可以鞭策自己同時可以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無論是典型事跡還是模范人物都會起到模范作用,從而使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形成正向發展,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成長。在公益活動中,大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小到助人為樂,大到肩負建設國家使命。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而是要真正做實事,只有在具體的實踐中才能真正做到,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永葆生機活力
大學生公益組織不能做重復工作,要結合國家的發展規劃,結合當地的實際政策開展豐富多樣的公益活動。在一些比較發展的城市,可以組織大學生到旅游景點當講解員,一方面可以鍛煉自己的口才和豐富閱歷,另一方面,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講給不同的人,提升自我價值;同時可以有組織的去進行環境保護宣傳,隨手撿撿垃圾、做做標語宣傳,為旅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貧困地區,可以成立支教團,去給那些走不出大山、拋不開貧窮的孩子傳授知識,讓他們明白,只有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走出大山,擺脫貧困。同時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當地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另外,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不單單是一次活動,更多的是從思想上要受到啟發,進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只有通過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才能讓公益之路越走越長遠。
(三)構筑大學生公益活動的激勵機制
高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場所,不用當只看到學生的分數,還應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優勢。因此,高校可以將公益活動作為考察學生的一個點,例如講那些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的學生作為每次積極分子、黨員發展的主要對象,進而可以影響更多人參與進來,還比如,在公益活動中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干部的組織和其他能力,有利于其以后的發展前途,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能夠很好的做到學以致用原則,在實踐中提升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在學校測評中,將學生參與公益活動量化考核,進而可以達到綜合考察的效果。可以將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與學分掛鉤,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不僅可以激勵更多學生參與公益活動,同時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在提升中升華思想道德修養,得到很好的教育。
[ 注 釋 ]
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②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167.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袁麗峰. “微公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職業教育學報,2014.
[4]王燕芳,康遍霞.E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27,129.
[5]杜亮.3G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 D].濟南:山東大學,2010.
[6]胡凱,楊欣.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肓研究,2010(6).
[7]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馬玉霞(1989-),女,回族,寧夏固原人,碩士,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G641;D
A
1006-0049-(2017)19-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