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珉君 劉宇乾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隨著社會審美的發展,現如今已不是單純的民族聲樂演唱技術展示,而是由音樂表演、音樂心理學、音樂美學、尤其是像《運河謠》這樣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歌劇作品。
歌劇《運河謠》是由編劇黃維若歷時兩年編排撰寫腳本、由作曲家印青負責歌劇音樂創作的一部經典民族歌劇。歌劇《運河謠》主要寫的是一部以京杭大運河為背景,以水紅蓮、秦嘯生、關硯硯等人的愛情故事為主題的題材內容。歌劇《運河謠》的精神內涵也體現了悲劇的審美屬性,個體的毀滅更讓人感到整體的不可毀滅性。
全劇透過悲劇的斗爭形勢和色彩表達了心存善良的正義之士,即便是浪跡漂泊一樣也能夠獲得內心的慰藉和愉悅,一樣能夠給世間傳遞溫暖和光輝。歌劇的環境設定于一艘貨船上,多方矛盾相互交織,一觸即發,歌劇中對于以張水鷂為代表惡霸階層的無情批判和對人民智慧的認可和反抗精神的歌頌與肯定,很大程度上與社會民眾在心理共鳴上達到了完美的契合。
歌劇《運河謠》是一部結構規范、嚴謹的民族歌劇,題材故事透露著積極樂觀的反抗精神。曲作家印青也用莊嚴肅穆的音樂語言將人物描繪得惟妙惟肖,細膩生動地勾畫出人物的外在氣質的同時也賦予他們內在的精神內涵,最終繪制了一幅善良的人通過斗爭獲取勝利的巨幅畫卷。
歌劇從大的藝術范疇上講屬于戲劇體裁的一種,所以歌劇的腳本一樣需要嚴謹規范的內容框架作主體支撐,才能準確生動地表達其思想藝術的內涵。不僅僅是文學,還有音樂層面的鋪設與安排,都將是決定歌劇藝術能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標尺。從《運河謠》中的結構安排可以看得出,小說的主要戲劇沖突和情節只是歌劇的主要矛盾發展脈絡,在水紅蓮等人物的筆墨色彩上被重新賦予其他的藝術形式進行更為精準的解讀和闡釋。人物的塑造和演繹也是通過多方面來表現和塑造,在音樂唱段的寫作上,作者根據劇情需要層層遞進嚴密推進,避免了對小說故事的重復復述,因此在劇情和場景的設置上,根據需要進行全劇分段,這在民族歌劇尚未發展成熟的時期有著打破常規銳意創新的膽識和氣魄。該劇的創作手法似乎讓讀者穿越時空而俯仰古今,既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方式又別出心裁地切換了畫面,可謂是匠心獨運。
在欣賞戲劇時我們會發現,塑造人物就是要在劇情主線的發展下,要有沖突、有對立、有矛盾、有看點。《運河謠》的戲劇矛盾一開始就鋪設得非常緊湊。開場的畫面是張水鷂意欲揭發秦嘯生的真實身份,準備報官讓追兵來追捕他,情況十分危急。還有隨后的關硯硯母子要跳河自殺,就這樣,水紅蓮和秦嘯生同惡霸張水鷂展開機智的斗爭。
《運河謠》的音樂構思可以看出作曲家印青別出心裁的設計,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地方民族音樂素材的運用上。在音樂創作手法與地方文化的植入層面,民族音樂的融入不但增添了全劇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推廣了區域音樂。例如《我們是運河的流水》這首曲子,就是很典型地運用了女聲聲部的合唱重唱和輪唱的形式,融合了運河謠主旋律素材曲調。
《運河謠》中關于地方曲藝音樂的使用。地方戲曲往往在文化本體上帶有很多地方文化的附屬元素。劇中的地方戲曲素材的融入,使人物的音樂色彩更加豐富同時又有明顯的區別。巧妙的音樂設計、恰如其分的音樂表現在這部分正好描繪出水紅蓮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運河謠》中的詠嘆調音樂還廣泛吸收并運用了通俗音樂的寫作方法,也正是這種巧妙的設計和用心,某種程度上拉近了歌劇這種嚴肅的音樂體裁與觀眾音樂欣賞能力之間的距離。關于通俗音樂的設計和使用,例如《秦生啊你還好嗎》《來生來世把你愛》等唱段,吸收了現代流行音樂元素。像是現代生活中我們口語式的自由交談,某種程度上契合了年輕人的審美價值觀。關于地方曲藝音樂的使用問題,例如水紅蓮的唱段曲目《燦若星辰的目光》,其腔調旋律和曲目江南民間音樂的構成素材有借鑒之處,和聲織體和旋律流向都是淳樸自然的曲風,都借鑒吸收了南方曲藝的音階構成和寫作方式,使用了前后倚音、上下滑音,甚至在樂句結尾的部分設置一個拖腔的運用,充滿了地方民族風貌和藝術特點。
《運河謠》是中國歌劇在探索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將中國歌劇呈分流狀態的風格樣式進行有機的選擇和有效綜合,形成了新的歌劇形式,為我國民族歌劇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與情感表達在歌劇《運河謠》中許多詠嘆調的具體應用上有著明顯的體現,同時這部歌劇在聲樂演唱的學習道路上是很多實踐者都要演唱的作品之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希望演唱者能把握聲樂藝術的情感表達,結合自身的真知實踐,詮釋好這部民族歌劇中的優秀作品唱段。
[1]何淑渝.音樂表演的功能與價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楊和平.中國音樂賞析[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
[3]丹尼爾,湯亞汀.民族音樂學與現代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4]王煒燁.中國民族歌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劉宏芳.音樂表演心理淺探[J].音樂藝術,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