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婧 劉佳音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4)
竹,人們常稱其君子。高風亮節,凌霜雪不凋,挺拔搖曳,虛心而有節。從古至今,無論在書畫詩詞還是音樂舞蹈作品中,人們從不吝嗇對竹的贊美與熱愛。阮曲《風搖竹》是作曲家林吉良先生望景生情,通過對竹的描寫,表達出對竹高貴品質的喜愛及贊譽之情。
全曲共分為四個段落:一、和風;二、細雨;三、竹筍;四、搖竹。
樂曲從陣陣、不穩定的“和風”搖動竹林開始,微風輕拂,竹海隨風搖曳蕩漾,此起彼伏。隨著樂曲進行的強弱,仿佛能使聽者置身于竹林之中,感受到風的流動與變化,勁風過后慢慢進入第二段的“細雨”。滋潤竹林的毛毛細雨隨風而至,潤物無聲。嘀嗒的雨聲中穿插著幾句旋律性的輪奏,有很強的抒情性,表現出雨的柔美清爽,宛如雨在同竹林交流歌唱,也似是竹林對這細雨的到來感到無比的喜愛與眷戀。第三段是自由的華彩段落,這段節奏自由,弱起緩進,忽強忽弱,忽快忽慢。意在表現雨后的竹林呈現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有著旺盛生命力的新竹破土而出,從最初小心翼翼地冒出筍尖,慢慢成長,逐漸到后來根深蒂固,不顧風雨沖向天空。第四段變化再現了第一段的旋律,在經歷過二、三段之后,使這段旋律更加深入人心,眼前出現的是一望無際的竹海在被細雨滋潤之后綠意更濃,隨著川流不息的風舞動著自己的身姿這一壯觀的自然景象。
這部作品是作者在對竹林及風、雨等景象進行細致觀察后所寫,不僅向聽者展示出了大自然的美,更有作者感悟出對人生的理解。樂曲寫于林吉良先生彷徨之時,自己努力付出卻不為人理解和支持,他沒有懊惱沮喪,停滯不前,而是被窗外竹林的姿態所吸引并深受啟發。 竹身雖細,但面對狂風暴雨毫不畏懼,風雨來順勢搖擺,風雨去傲然屹立,表現出堅強不屈、剛正不阿的品質。同時也體現出作者內心由低落迷茫,逐漸堅定信念,灑脫釋然的情感變化。
作品雖篇幅不長,但卻涉及很多能體現中阮特色的演奏技巧。第一段左手運用了大量的打弦、帶弦技巧,其演奏方法為用左手手指擊打琴弦,之后手指向左抬起撥動琴弦。作者用此演奏技巧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風的飄忽不定,股股清風時而撲面襲來又時而遠去。同時,右手運用撥弦技巧,使整段音色更加柔和統一,音樂形象更加貼近這段“和風”主題。第二段,作者采用中速的十六分音符節奏及類似分解和弦音型,再加之全部用“彈”去演奏,模仿出雨聲“滴答滴答”的音響效果,并給人以寧靜安詳之感,緊扣本段主題“細雨”。中間穿插幾句抒情性很強的輪奏,同樣表現出雨的柔美清爽,演奏時要注意樂句的連貫性,描寫雨滴聲的部分應注意右手觸弦的位置及角度,在展現柔和性格的同時音色要有適當的變化,表現出小雨飄渺的感覺。輪奏應在注重顆粒性的同時保持彈跳均勻,情感飽滿,拉長旋律線條。第三段的華彩段落運用到的是雙彈技巧,演奏時要有彈性、有力量,可時而輕緩,時而果斷具有爆發力。節奏自由但不能完全忽略節拍,要做到“形散神不散”,其中兩個琶音長輪要直出,將竹筍的破土而出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變化使聽者眼前的竹林更加生動,或近或遠冒出的竹筍以及雨后的竹林都散發出迷人的光彩。變化再現的第四段中主要的演奏技巧是左手的橫按和右手彈挑過弦,使旋律充滿動感,起伏多變,與前三段形成對比,使風搖竹林的畫面更加壯觀。
這首作品中的演奏技巧雖不復雜,作者將它們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雖然很好地向聽者展現了他所想的音樂形象,但在演奏時還是會有一定的挑戰。
第一段的在演奏時容易有打帶弦聲音小,整體強弱不明顯,甚至給人以混沌不清等情況。練習時還應從慢開始,注意每個音符的清晰度及打帶弦的平均。可分別練習每根手指,增加手指力度,并加以強弱等變化,再逐步提速,營造出風的效果。右手不演奏時可以配合左手的旋律抬落,使舞臺效果更佳。第二段的彈應注意右手觸弦時手腕的放松,這樣才能使聲音更加柔和,并與第一段更好地銜接。在練習輪奏時,可先從彈挑開始,在盡可能保持二者音量及音色平均的同時加快速度,不可以為追求速度而使彈與挑聲音相差太大,這會嚴重影響到旋律歌唱性的抒發,從而使樂曲的意境被打破。演奏第三段時最重要的便是節奏的把握。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等哪怕是很細微的變化,也都能體現出各種不同的情緒變化以及作曲家在音樂作品中表達出的不同情感。完全按照樂譜拍子演奏會有一些索然無味,演奏時可先從模仿開始,感受演奏家們的呼吸與強弱,進而使自己對這段的散板有大致的了解,最終形成具有自己演奏風格的散板。最后一段中的快速彈挑及過弦也是從慢開始,橫按時應注意手指平,使按每根弦的位置相同,音色更加統一。過弦時右手手腕稍放平,使撥片觸弦角度接近90°,彈挑時幅度要小,這樣在快速演奏時可以有效地避免不碰到其他琴弦。我認為這一段雖然較其他段落激烈,但也是靜的一種表達。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和過弦容易造成慌亂的感覺,所以在演奏時節拍要穩,這樣才能使全曲風格統一,演奏更加完整。
《風搖竹》一曲在生動描寫出竹林美景的同時運用了豐富的演奏技巧,完美地體現中阮這以傳統樂器的風格特點,更重要的是作者還通過樂曲向我們展現出了竹的精神與態度,讓我們在演奏此曲時,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演奏技巧,對演奏中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讓我們體會到一種生活態度,極富內涵。
[1]林吉良.林吉良阮彈撥法[M].大連:大連出版社,2000.
[2]郭為.論中阮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的關系[D].沈陽:沈陽音樂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