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晶
(烏魯木齊市第41中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高中音樂新課標》關于評價的方式與方法中要求: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在高一音樂鑒賞課中,聆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不象唱歌課那樣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高,面對大容量的聆聽部分時,學生難免出現聽覺疲勞,降低了學生參與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引起學生的音樂興趣,本論文從“評價”的角度入手,基于《高中音樂新課標》,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本人提出了“三角度一中心”的評價方式。
“三角度一中心”:“三角度”即音樂學習參與角度、音樂運用實踐角度、音樂文化理解角度;音樂學習參與角度:涉及學生課堂及課下學習中的合作、發言、互動、課后作業等內容。音樂運用實踐角度:涉及學生課堂及課下的展示、創作、互助、測試等內容音樂文化理解角度:涉及學生課堂及課下的提問、討論、拓展等內容。“一中心”即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所有評價都應從學生興趣出發,再回歸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該評價方式的具體操作為:將對學生的各種評價量化成小分,在課前給所有學生每人60分的基礎分,學生達到“三角度一中心”評價方式中的任何一個小的目標,均得1分、2分、3分、4分、5分每次(據學生實際決定)。下面我以自己講授過的一節音樂課——《高亢的西北腔》為例,展示該評價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是如何應用的。
導入環節:我在上節課結束后給學生布置了本節課的預習作業,這節課前,小組長已對組員預習作業做了小分登記(共四道題,對2-3道得1分,全對得2分),導入時教師組織學生欣賞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提問、引導,讓學生根據預習成果自己引出西北民歌,此過程中可對學生在音樂學習參與角度中的發言小目標、音樂運用實踐角度展示小目標進行賦分,發言一次1分,展示一次1分,小組長記錄。
新課講授過程中,分別對學生在音樂學習參與角度、音樂運用實踐角度、音樂文化理解角度進行小目標賦分,例如學習參與角度的合作方面,我會對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 參與討論(發言、聆聽、記錄等)1分每次,學習參與角度的互動方面,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互動一次記1分,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一次1分,互動可以是語言互動也可以是游戲等互動,組長只關注組員參與互動的次數,記錄并賦分,音樂運用實踐角度的展示小目標,我會讓學生展示預習作業中全作對的作業,一次1分,在授課快結束時我會預留幾分鐘,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音樂特長,樂器、歌曲等等均可,課前自愿報名,5分每次。音樂運用實踐角度的創作小目標 ,我在講授山西民歌《刨洋芋》時,請兩名同學上臺作表演,表現勞動的場景和收貨的心情。每人每次5分。音樂運用實踐角度的測試小目標,課間為了鞏固學生對合頭換尾或是換頭合尾的掌握,我給學生做了三道有關這一知識點的小測,全對4分,對2道2分。音樂運用實踐角度的互助小目標,針對課堂小測,一般難度不大,所測后,我會讓小組互助,對的學生幫助錯的學生,講會與聽會,講會者2分每次,聽會者1分每次,全對的小組課針對小冊知識點出題或找題檢測出錯小組是否講會、學會,1題2分,教師檢測題目難度。音樂文化理解角度中的提問小目標是針對學生在課間及課下提出的有價值、有想法的問題賦分,3分每次。音樂文化理解角度中的拓展小目標,主要針對課下對本節課知識點,各小組進行的課外拓展,全組每位成員5分每次。音樂文化理解角度中的討論小目標,在每次學生討論活動中,聆聽討論得1分每次,發言1分每次。
以上只是針對“三角度一中心”評價方式在《高亢的西北腔》一課中的部分具體應用與大家簡單做一解釋,教師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自己及學生的實際調整每個小目標的賦分標注以及每個小目標的側重。
經過幾年對“三角度一中心”評價式的實踐嘗試,我發現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1)教師要根據班級實際,隨時激發學生在某個小目標上能力上的潛能,例如對不愛發言的學生要多提問,對不愛展示的學生讓這方面能力強的孩子幫扶組隊,提高這一能力。(2)要注意得分制的疲勞期,這種評價方式最終是以積分的形式展示結果的,實行一段時間后,會出現疲勞期,這時教師得采取一些措施幫助學生度過這一時期,例如施行積分獎勵,得多少分發“音樂學霸”稱號獎狀,小獎品等。(3)要開發好學生周圍的資源,例如將此評價體系的積分納入班主任對學生的操行分系統,發揮家長的作用,對有能力特長的學生提供展示場所。
“三角度一中心”評價方式是對現有的音樂鑒賞課中學生評價方式的一個互補,是一種能更好地服務于高一音樂鑒賞課中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活躍課堂氛圍,進一步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深度。長期實踐證明,只要能將三角度的各個小目標落實到位,便可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實踐能力和對音樂文化的理解能力,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一中心便會自然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