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雅嫻
(江西省女子中等專業學校,江西 南昌 330029)
鋼琴的演奏是一項極具藝術性的活動,其不但需要演奏者能夠擁有較高的鋼琴技巧,同時還需要演奏者對于樂曲的理解程度,是一種將技巧與情感相融合的藝術表演。因此,在進行鋼琴演奏的教學時,不但需要訓練學生手部的靈活應用于調節身體的協調能力,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整體演奏水平。
鋼琴的演奏能力與鋼琴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提高鋼琴演奏能力對于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第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提高演奏能力,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節奏,使其將自身的情感投入到音樂的節奏當中,從而能夠感受到曲目中的音樂意境,并為聽眾帶來更為強烈的感觸。同時,鋼琴演奏不單單只是一門聽覺藝術,同時也是一門視覺藝術,觀眾通過聽覺能夠感受到音樂當中的情感,通過視覺能夠直觀地看到演奏者的精神面貌,使觀眾能夠跟隨演奏者一同融入到音樂當中。第二,能夠將結構與風格進行有效的統一[1]。每一位鋼琴的演奏者都有自己對于鋼琴曲目的獨特了解,也都有自身的演奏風格。而通過對鋼琴演奏能力的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將音樂結構與自身的音樂風格進行統一,在保證不改變原作風格的條件下,形成自身獨特的演奏風格,從而能夠將自身的東西融入到演奏中,使聽眾能夠更加了解并記住演奏者。
鋼琴的演奏家需要記憶大量的鋼琴曲目,而教師在教導學生記憶曲譜時,不能僅讓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應當去找尋音樂當中的規律,了解音樂背后的邏輯。對于曲譜的記憶需要建立在音樂結構、音調模式、作品的主體脈絡以及音樂的節奏演奏法等多方面來進行理解記憶[2]。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在聽曲目時閉眼想象,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要素,將曲譜想象成一段文字、一幅畫或一部電影,使學生做到即使沒有琴也能夠將曲譜的細節牢記在腦海中,并形成手指自然的動作,在演奏時能夠自然將曲目演奏出來,而不需要刻意的回憶。
鋼琴演奏主要是通過旋律來表現的,因此在培養學生鋼琴演奏能力時,首先需要提高其對于作品的理解能力。大部分音樂作品都是在自然中活得的靈感,通過模擬自然與現實中的聲音來進行創作。在進行鋼琴演奏教學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并將曲目的鑒賞融入到情景中,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程度。此外,以表情為主的音樂作品通常都是跟隨作者心境所創作的,沒有具體的標題,作品也是通過序號來表示,而對待此類作品,在進行理解時需要充分考慮到作者當時的情緒與意境,以此來挖掘出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這不但需要學生對于作品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同時還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識與藝術修養。
指法是鋼琴演奏技巧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而指法的訓練是有規律可循的,對于學生來說,手指的長短并不是決定彈奏技巧高低的因素,必須要規范鋼琴的彈奏指法,才能夠掌握嫻熟的鋼琴彈奏技巧。在進行教學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的目光不能夠離開手,并需要反復練習穿指與跨指的技巧,以此來讓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的彈奏跨度[3]。指法的訓練雖有規律,但沒有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積累與訓練才能夠提高自身的指法技巧。
心理素質是演奏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不但反映了演奏者的精神面貌,同時表現出了曲目的精神狀態。因此,教師在進行鋼琴演奏能力培養時,需要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多鼓勵、表揚學生,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加以點撥,讓學生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信心。同時,教師還需要多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提前適應舞臺的環境,找到自身在他人面前的表演狀態,讓學生在今后的舞臺演出中以自信的心態來面對。
綜上所述,鋼琴的演奏能力不單單是指鋼琴的彈奏技巧,其包含了“演”與“奏”兩個方法,而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無論是對于學生的成長還是鋼琴技術的提高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記憶曲譜與指法的練習。同時還需要提高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能力與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
[1]李慧瑩,張薇.鋼琴教學中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培養分析[J].科技視界,2015.
[2]裴娜.高職鋼琴教學中音樂能力的培養方法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6.
[3]李佳.淺談鋼琴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