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江珊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 453007)
論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藝術
焦江珊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 453007)
合唱作為音樂表演藝術形式之一,具有較強的鑒賞性、綜合性特點。隨著時代發展,合唱在我國物質、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合唱指揮是合唱的核心,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能夠讓觀眾深入體會到音樂的內涵,增強觀眾美的感受。文章從合唱指揮當中肢體語言藝術的內涵與原則入手,并從手勢、面部表情等方面探討提高肢體語言藝術表現力的措施。
合唱指揮;肢體語言藝術
近年來,人們愈發關注自身精神層面發展,并給予音樂﹑美術等文化藝術更多關注。合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具有較強的美學意義,有利于人們音樂素養的培養。但與其他演唱形式有所差別,合唱具有群體性特征,強調整體合作效應,尤其是指揮者,其肢體語言表達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合唱效果,正因如此,指揮者的肢體語言也逐漸成為合唱藝術的一部分。加強對合唱指揮肢體語言藝術的研究,能夠幫助指揮者進一步把握肢體語言藝術,從而促進合唱持續發展。
肢體語言藝術,作為合唱指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是協調指揮者的頭﹑手等各個部分,以豐富的動作表達音樂內涵及情感,在音樂與觀眾之間搭建橋梁,使觀眾能夠深入感受到音樂內涵﹑藝術的魅力。合唱指揮中,靈活運用肢體語言,能夠與觀眾形成良好的互動,增強觀眾代入感,參與到音樂背后的故事中,且極易在心理上產生共鳴[1]。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肢體語言藝術與音樂表演相輔相成,能夠增強指揮表演豐富性,賦予合唱更強的生命力,為音樂藝術傳播創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于肢體語言的運用,指揮者注意與演唱風格﹑作品風格及演唱者特點保持一致。如指揮者要了解作品題材﹑創作年代及民族等,能夠考慮到民族特點﹑風俗等,以此來增強藝術表現力。對于作品風格,指揮者把握作品內涵,能夠幫助觀眾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感受作品獨有的情感等,形成獨特的舞臺表現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來說,不同的表演者在長期表演中,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如果指揮者不能夠與其保持協調,勢必會影響到合唱表演效果。因此指揮者要考慮表演者性別﹑身份等各個要素,在風格上保持統一,從而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
在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的表達當中,手勢是最基本的動作,手勢動作主要是手臂和手掌之間的配合,通過手勢的調整可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作品中富含的情感也可以通過手勢表達出來。在具體的合唱當中,手勢會給演唱者帶來情緒的變化。因此,增強肢體語言的藝術表現力首先要從豐富指揮手勢著手,手勢的一個特定動作就可以讓演唱者領會指揮的意思。
豐富指揮手勢不是盲目的,應該跟隨音樂的變化,達到控制感應的效果。手勢一定要具有漂浮感,手勢的靈動性配合漂浮感可以達到醞釀情緒的效果,隨著手勢的變化,演唱者可以調整自己的氣息,隨著氣息的調動,合唱人員可以對演唱的情緒進行強有力推動,手勢的一起一落之間就可以帶來韻律上的變化無窮,豐富手勢可以起到豐富情感的效果。
在合唱指揮當中,面部表情的訓練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專業的訓練,可以提高指揮人員的現場表現力,通過表情就可以和合唱隊進行合作,豐富的表情可以加強對合唱隊的調動力。指揮人員的面部表情靈活,可以及時地傳達出自己的情緒,和合唱隊的溝通可以有序的進行,合唱的效果自然會受到影響。
面部表情的訓練主要是對眼神的訓練,嘴型的訓練。可以起到輔助的作用[2]。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加強眼神的訓練,可以強化和合唱隊的溝通,眼神傳達出的情緒有萬千種,通過系統化的訓練可以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只要一個眼神的溝通,合唱隊就能夠明白指揮者的意思,再加上嘴型的輔助,合唱隊和指揮者的配合可以達到天依無縫的效果。
音樂的情感是通過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的意象表達出來的,人類的面部表情可以傳達出許多的信息,面部表情的作用實際上就是人體面部五官的配合,強化面部表情的訓練可以通過對五官展開分步訓練實現,前面提到眼睛的訓練是關鍵,其他部位的訓練也是不容忽視的。梅派大師梅葆玖先生對自己的眼神訓練就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梅葆玖先生的一個眼神就能夠感染到觀眾,指揮藝術雖然和戲曲藝術不同,但是要有堅持訓練的精神,有效的訓練可以使指揮者的眼神更靈動,和合唱隊的配合會更好。
合唱表演終歸舞臺藝術,雖然指揮者不需要像舞蹈演員一樣翩翩起舞,但是,良好的形體狀態可以給觀眾帶來美的感受,同時對指揮者本身也會增加自信。形體訓練就是對身體的各個部位的訓練,從局部控制整體,在指揮時可以使動作更加流暢。一般情況下,指揮者在舞臺上的姿勢形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站姿,另外一種是坐姿。在具體的演唱當中,指揮者以站姿的形態出現比較多,站姿要求身體端正﹑肩膀放松,兩只腳要分開,給觀眾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形體之美立刻顯現出來。
注意形體的訓練是指揮的重要基礎,在訓練時必須不怕吃苦,對每一個動作都要熟練,通過反復的練習可以使得肢體動作達到完美的程度,在眾多大型演唱會當中,指揮者的形體動作也可以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形體的完美呈現可以使演唱的效果加分。
根據上文所述,合唱藝術發展中,指揮的重要地位日漸突出。指揮者肢體語言藝術與表演者與觀眾溝通的主要載體,良好的運用肢體語言,能夠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因此在實踐中,指揮者要加強對自身肢體語言的練習,通過對手勢﹑面部表情及形體的訓練,協調各部分肢體。同時,還要加強對音樂作品內涵及價值的分析,靈活調整自身肢體語言,不斷提高音樂藝術表現力,從而促進合唱藝術持續發展。
[1]李雪錦.肢體語言在合唱指揮中體現的藝術價值[J].黃河之聲,2014(15):30.
[2]李勤,張旦丹.合唱指揮藝術的創新與突破——《陳國權教合唱指揮》品析[J].音樂創作,2013(11):150-151.
J6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