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先瓊 沈應蘭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高校思政教學中的人文理念運用探討
康先瓊*沈應蘭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學生道德觀念、行為意識的培養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本身存在著一定的人文性。但就現階段我國高校的思政教學來看,卻面臨著人文理念缺失的問題。人文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能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的目標、為思政教育制定價值標準、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因此,我國各高校應重視人文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并以此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
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理念;人文關懷;運用
高校的學生培養工作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要保證高校能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加優質的人才,就要求高校能切實做好學生的培養工作,從學生的道德觀念、行為意識、學習成績、實用能力等多方面出發進行強化,而要做好對學生的培養往往要求各高校發揮學校思政教育在學生思想意識方面的引導作用,并將人文理念切實有效的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從而對思政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等加以提高。
(一)人文理念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運用能明確教學的目標
思政教學在高校中的開展其最終目標就是對學生的行為和意識進行引導,以規范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行為標準。而將人文理念切實有效的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學中則能使此目標得到更加的明確,并能在此基礎上轉變高校思政教學的內容與方法。這不僅反映了高校思政教育其本上所具備的人文性的特征,也指出高校思政教育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關懷。就高校的思政教育來看,人文理念在其中的運用對其教學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能對思政教學的內容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而其也是我國從古至今便一直在學生教育中所強調的一種理念,并時刻影響著學生的觀念和行為等。
(二)人文理念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運用能制定相應的價值標準
高校思政教學中人文理念的運用除了能對思政教學的目標進行明確,還往往能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制定有效的價值標準。所謂人文理念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人,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理念運用其所針對的人就是學生以及思政教育教師,這也強調了學生與教師在思政教學中的雙主體性。由于道德素質、行為意識等內容均與人文理念之間有所觀念,所以將人文理念切實有效的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學中就往往能做好學生教學培養工作,并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充足的人文關懷,進而實現思政教學對學生培養的重要價值。從現實層面來看,人文理念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運用會對教師的價值理念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做出更加積極正面的引導。
(三)人文理念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運用能促進思政教育的發展
在高校的思政教學中切實有效的對人文理念進行運用也能為高校思政教學的發展明確目標,以促進其得到更加有效的發展。而思政教學其對學生在思想意識等方面的影響也往往反作用于人文理念,能有效對人們理念進行弘揚與發展。由此可見,高校的思政教學除了對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意識等有培養作用之外,其也承擔了對人文理念進行傳播與弘揚的任務。就人文理念來看,其本質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將其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中也往往要求思政教育的內容能對這些內容有所涉及來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性的引導。由此可見,人文理念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運用能有效促進思政教育的發展。
(一)加強思政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所謂人文關懷在思政教學中的運用往往更加強調學生在學習中主體性的發揮,要求教師能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而這些要求也往往與新課標下高校學生培養的目標相適應。由此可見,高校要切實有效的將人文理念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就要求思政教師在教學中能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關懷,以充分發揮高校思政教育在學生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進而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等進行強化。
(二)給予學生學習生活更多的關注
利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適應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要切實將人文理念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學中,也需要采用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并以此為依據來制定更加明確的教學目標,以更好的對學生的思維觀念和學習方式進行引導。而要保證教學內容等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適應性,就要求思政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能給予學生生活更多的關注。
(三)以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為教學導向
要保證思政教育的學生培養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并切實將人文理念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學中,也要求高校的思政教師能給予學生的心理需求充分的關注,并在此基礎上來對高校思政教學的內容等進行明確,以此來對學生的心理承受力進行強化。除此之外,高校的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還應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引導工作,以及時幫助學生消除其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并強調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來發揮人文理念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作用。
(四)對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進行強化
對學生而言,教師是教學活動開展最為重要的引導者。因此,為了切實有效的將人文理念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學中,并發揮思政教學在學生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就要求能對高校思政教師的人文素養進行強化。所謂教師所具備的人文素養指的就是要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具備的人格魅力、道德修養等方面進行強化。一旦高校的思政教師其所具備的人文素養能滿足人文理念在思政教學中的運用需求,就能切實有效的對學校整體的思政教學水平進行提高,進而更好的發揮思政教學在學生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促進高校思政教學成果及質量的有效提升。
高校思政教學中人文理念的運用其本質上就是要強調教學中所給予學生的人文關懷,并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不僅與新課標的高校學生培養要求相符合,同時還能有效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因此,我國高校也給予人文理念在思政教學中的運用更加充足的重視,以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1]黃繼平.高校思政教學中人文主義理念的運用研究[J].語文建設,2015(20).
[2]劉秀梅.人文關懷理念下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對策[J].企業導報,2016(18).
康先瓊(1977-),女,重慶人,本科,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05-0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