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華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體育教師文化學習“四步曲”
馮 華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既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教育要求,也應當首先成為對教師的自身要求。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成為學習型教師,不僅是學習型學校建構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生命的價值體現,更是時代的要求。
體育與健康;文化;群眾運動;學習
“給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那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開展讀書文化活動是擦亮教師這雙慧眼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措施。教師教導學生學會讀書,而自己卻不讀書,所以有這樣的事例產生:兩名學生在課間談論“納米技術”,班主任和藹地說:“準備上課了,別再談吃的了。”當然,這是極個別的例子。教師職業決定教師必須勤奮讀書。這種良好的氛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努力,但同樣需要學校創造良好的環境。
首先,學校需建立能吸引人的圖書室、閱覽室、網絡教室,從硬件上保障教師有書可讀;其次,建立讀書制度、考勤制度等,實行讀書學分制,從制度上保障教師有書必讀;再次,學校可安排階段性的讀書交流活動,如讀書交流會、讀書報告會等,撰寫讀書筆記,保障教師有書可讀;最后,學校還可定期舉行教師讀書成果展,建立教師讀書獎勵制度,保障教師讀有所獲,促成教師“我要讀書”。
人不反思不長進,反思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這里說的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或對過去經歷的“放電影”,而是一種思維方法,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徑。任何人都會反思,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反思得到長進。
首先,學校可倡導教師反思教學方法,反思的精髓與核心是發現問題;可讓教師轉換視角進行反思,以學生的視角、同伴的視角、“超越自我”的視角、其它視角。發現問題后,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選擇最佳途徑,付諸行動,再反思,讓教師進入“實踐、反思、提高、實踐……”的良性循環。其次,學校努力營造一個好的內外部環境,作為體育教師本人,要讓其充分認識到,反思既是一種內省,也是一種批判和挑戰自我的能力,不僅要有知識的積累,同時還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較高道德水平及其人格素質。作為學習型學校,則在激勵教師參與學習、參加研究方面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條件,形成濃厚的體育競技學術氛圍,使反思得以很好進行,從而提升教師的人格、個性、乃至體育專業發展水平。
合作與交流是教師與同行的對話,是教師伙伴間在學習、工作中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是一個分享經驗、互相借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指出:要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
首先,要做到異質分組和同源分組相結合,既有志同道合的同志鼓勵學習,又有經歷差別較大的同志優勢互補,既有學科組,又有年級組,還有自由組合組、專業課題組等。其次,學校可根據教育教學發展的總體需要設定主題,[1]讓教師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啟發教師思維,積聚教師智慧,積成最佳成果,以此激發更強的事業動機,更濃的參與意識,更好的學習表現。
首先,學校應幫助教師找準學習的切入點。現在教育理論書籍浩如煙海,慎重推薦相關書籍讓教師學習。如:中國現代教育家楊賢江、陶行知、蔡元培、陳鶴琴等的教育思想集,斯金納操作學習理論,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布盧姆的認識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贊可夫的一般發展理論,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理論,前美國NBA職業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Michael Jeffrey Jordan,1963年2月17日-)不屈的運動員精神……他們的教育思想和職業風范對我們的教育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每位教師至少系統學習其中1-2位教育家的論著,努力掌握其精髓,并在實際中加以運用,指導自己工作,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其次,學校發揮骨干教師引領作用,利用專業人員引領教師成長。創建適合骨干教師成長的發揮作用的人文環境,制定承擔重任和勞動報酬向骨干教師傾斜的政策。一是“十三五”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體育作為社會事業的組成部分,應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統籌考慮。二是體育發展的重點有兩個方面,即發展競技體育和發展群眾體育。“十三五”期間圍繞“三大球類運動”,積極開展競技體育比賽,按標準建設體育設施。學校一線教師囿于環境的狹小、工作的繁忙,很難接觸理論,開闊視野;為了解決此問題,應該多次請專家做專題報告、輔導講座、現場指導、教學咨詢等,幫助和指導教師科學、合理、高效地工作和學習,促進教師快速地成長。
[1]羅旺.傳媒視域下我國群眾體育政策反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G
A
1006-0049-(2017)05-02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