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鑠
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公共管理專業的政治學教學改革研究
高銘鑠
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公共管理專業跨越廣泛,涉及到了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讓學生通過跨學科、寬口徑的學習,具有較強的事務處理等能力。公共管理專業的基礎學科是政治學,政治學是一門和政治聯系較強的學科,新時期環境下的政治教學要抓住這一特性,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促進公共管理專業政治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公共管理專業;政治學教學;改革研究
公共管理專業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是一門新興學科。公共管理專業集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方法為一體,專注于發現和研究公共組織管理活動與規律。公共管理專業在西方管家發展較早,學科理論體系較完整,我國的公共管理研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如今已經成為高校的一門單獨的學科。
政治學是我國高等教育階段的必修學科,各個高校都開設了政治學的相關課程。政治學具有很強的管理性和公共性,是提高大學生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徑。政治學最早從公共管理角度被定義的人物是孫中山先生,“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是他對政治的解釋[1]。政治學之所有具有公共性,是它能夠使用公共權威的方式對社會公共事務和問題進行解決。政治學學科是公共管理專業的有力支撐,也是公共管理專業的基礎學科。公共管理專業開展政治學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公共管理的社會基礎由政治學所闡明。政治學對問題和現象的發現與闡述能夠看到公共現象與社會政治事情的發生根源,對公共現象與社會政治發生的根源、變化與發展進行社會化探索,分析與說明公共管理與社會政治存在的社會前提,展現出公共現象與社會管理發展與存在的基礎,以達到對公共管理的社會根源、基礎、動力與發展闡明目的[2]。
第二,公共管理的本質與特性是由政治學所指出的。公共管理的社會本質與特定屬性與社會本質是在社會、政治與經濟特定情況下,形成的特殊的經濟、政治管理所決定的。政治學能夠加以研究這一特定時期形成的政治、經濟關系,以闡明特定社會環境下公共管理本質與內容。
第三,公共管理的組織與制度環境能夠被政治學指出來。公共管理所涉及的各種管理活動與應用與公共管理的規定措施形成于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社會組織與制度,具體來講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公共管理與特定的社會組織、活動與制度相互作用的結果[3]。公共管理和政策的形成以社會政治組織和制度為基礎,同時社會組織與制度也是約束實際活動和運行的條件。
第四,公共管理的價值取向是能夠被政治學闡明的。政治學關注的內容價值是政治生活,自由、生存、平等、效率、公平、公正等都是政治學價值的內容。公共管理的組織與制度構成受到政治取向的影響,公共權力在實際中觀點運行方向與合法性也受到政治學的價值影響,總體來說公共生活中的公共價值的維護實現是公共管理得以實現的。
因此,政治學處于公共管理專業的基礎性位置,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的開展需要對政治學的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發揮出政治學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我國公共管理事業的良好發展。
(一)摸準政治學教學的關鍵點
顧名思義政治學所闡述的內容和政治密切相關,政治學在公共管理專業的教學除了對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以外,還需要公共管理專業的可操作性、實踐性、應用性等特點,摸準公共管理專業的政治學教學關鍵點,以建立合理的公共管理專業政治學教學體系,對政治教學知識進行邏輯排列與整理[4]。政治學的關鍵學科可以從三個邏輯起點來闡述,一是國家,屬于宏觀層面范疇;二是公共權力,屬于中觀層面范疇;三是個人因素,屬于微觀層面范疇。從這三個關鍵點的任意一個點入手都能夠發現探索的主線,以主線為核心,而政治學教學的知識框架體系,就是以主線為核心形成的。國家這條主線是從宏觀層面作為切入點而需要把握好的,公共權力與個人權力之間的關系主線,是以中觀層面作為切入點而需要把握好的,那么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主線就是從微觀層面作為切入點需要把握好的。
公共權力與公共事務是公共管理涉及的主要內容。公共管理是指公共范圍內所產生的事物的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的重要機制是公共權力,公共權力是公共事物管理需要應用的重要手段。公共管理的主體構成包含了各級政府、法律法規授權的非政府性組織與一些由政府授權的公共企業。由此可見,從公共權力的中觀層面來闡述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是最合適的。既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熱情的回應,也能夠很好的融合在其他的公共管理課程中[5]。
(二)優化政治學教學內容
政治學教學的改革首先需要摸準政治學教學的關鍵點,然后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以形成一個有效的政治學教學知識理論結果體系,從而使政治學教學的教學是系統性的、完整性的與先進性的。文章選取公共權力的教學為例,做出政治學教學的優化設計。
首先是分析公共權力產生的社會基礎。權利和公共權力是政治學的核心概念,教材中的其他概念都是以權利和公共權力為基礎而產生的。這一章節的主要內容是對權利與公共權力概念、特征、社會基礎等的學習。社會性與公共性需要重點突出。
其次是闡述公共權力范圍與界限。對國家、國家與社會問題的涉及是公共權力的實際范圍界限。國家方面問題的闡述以國家產生、本質、類型、歷史發展為主要研究范圍。而國家與社會關系的闡述主要涉及到國家主義、個人主義等相關社會理論。對馬克思主義與國家社會關系論的分析是重要內容[6]。
再次是對公共權力組織形式的探討。公共權力實際上所涉及的問題是國家層面的公共權力配置與政府層面公共權力的配置。中央和地方的公共權力分配是國家層面的主要問題,后者涉及的關系包含了對立法、行政、司法權力之間的關系,主要介紹了對總統制、議會制、半總統半會議制度這三種政體模式之間的特點與異同。
最后是對公共權力民主化的闡述,即對政治發展問題的闡述。政治發展的目標、模式、發展與政治民族、穩定之間的關系是政治學教學的主要內容。
公共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其教學目的在于通過有效的教學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際管理能力,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立足于公共管理專業的特點,提高對學生的公共管理與政治能力。案例式教學法是提高學生公共管理能力的有效教學方式,因此,高校可以在公共管理專業的政治學教學中引入這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以具體案例為教學工具,讓學生位于決策者的位置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案例是指公共管理人員所面臨的公共事務管理的真實事件,包含了決策問題、事件事實和其他決策者的不同看法與意見[8]。通過案例法教學方式的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可以準確把握案例的情況,進行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和各種方案的選擇,以解決好問題。案例教學法尤其適用于情況不確定下對決策者管理能力的培養,如果管理情境不明確,則不適用這種教學方法。
文章對公共管理專業開展公共管理專業的必要性、公共管理專業開展政治學教學的有效途徑以及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究,并以公共權力為例,做出了政治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具體研究,同時提出了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公共管理專業政治學教學的有效方式的有效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新時期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的政治學教學的一種具有創新性、先進性、有效性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政治學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公共管理專業政治學的教學效率,同時也是公共管理專業政治學教學的有效改革方式。公共管理專業政治學教學的改革具體來說還需要立足于當前的社會政治環境,文章只是提供一個改革參考,實際的改革需要準確把握公共管理形式、政治學教學形式、國內外政治局勢,不斷賦予公共管理專業政治學教學鮮明的時代精神與內涵,真正、快速實現公共管理專業政治學教學的改革。
[1]鈔鵬.民族類院校“政治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學,2012(4):37-39.
[2]馬小娟.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電子政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3(3):83-86.
[3]張亞澤.政治學原理課程“四位一體”教學模式探索[J].教學研究,2013,36(4):66-69.
[4]張亞澤.基于能力培養的高校基礎理論課“四位一體”教學模式探索——以“政治學原理”課程為例[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3(2):33-36.
[5]南麗軍,王玉華,徐玲等.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9):46-47.
[6]賀先志.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教學改革探索為例[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9(3).
[7]蔣永甫.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如何加強政治學教學[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0(s2):61-62.
[8]張暉.公共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以案例教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3(7):98-100.
D
A
1006-0049-(2017)05-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