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潔汶
(宜州市文化館,廣西壯族自治區 河池 546300)
山歌在音樂創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樊潔汶
(宜州市文化館,廣西壯族自治區 河池 546300)
山歌作為中國民間歌曲的基本體裁,廣泛流傳于高原、山區、丘陵各地及各民族,是人們在勞動時編唱并廣為流傳的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并成為專業音樂創作的源泉。作曲家往往在旋律、手法上采用山歌作為創作的素材,并加以創新,賦予作品民族性與時代性。本文將厘清山歌概念及分類,探討山歌在各種音樂體裁創作中的應用,總結探討山歌在音樂創作中的重要意義。
山歌;種類;音樂創作;應用;重要性
山歌,是勞動人民用以抒發感情的民歌種類,多在戶外演唱,曲調往往高亢﹑嘹亮,節奏自由﹑悠長。
山歌內容多為對愛情的贊頌和對苦難生活的傾訴;歌詞多為即興創作而來;音調上往往在最開始便出現全曲的最高音,用酣暢淋漓的演唱表達最真摯淳樸的感情。
1.山歌在管弦音樂創作中的應用
馬思聰小提琴作品《內蒙組曲》創作于1937年。第二樂章《思鄉曲》音樂旋律來源于內蒙山歌“爬山調”《城墻上跑馬》,在創作手法上直接引用山歌音調作為樂曲旋律,飽含濃郁的民族風格,體現作曲家在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的時代對祖國的眷戀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鮑元愷管弦樂作品《炎黃風情》創作于1991年,作為發行專輯,其中共收錄24首中國民歌主題的管弦樂曲及鋼琴曲。在創作手法上都是直接引用中國民間歌曲改編而成的管弦樂或鋼琴曲,包括山歌與小調。如山歌改編的曲子《小河淌水》﹑《走絳州》,《太陽出來喜洋洋》《走西口》﹑《爬山調》等。
2.山歌在鋼琴音樂創作中的應用
《山歌》﹑《龍燈調》﹑《山歌與銅鼓樂》《客家山歌主題變奏曲》是不同時期作曲家汲取山歌素材創作改編而成的鋼琴作品,藝術性強,對弘揚山歌文化做出重要貢獻。
《山歌》﹑《龍燈調》由王建中創作于1958年。《山歌》根據云南山歌《趕馬調》改編而成,作品通過不同音型織體的變化,將作品意境表現出來,勾勒出古道﹑夕陽﹑叢林﹑馬群﹑山歌﹑女人等一系列音樂形象。《龍燈調》根據云南山歌《龍燈調》改編而成,在創作手法上大膽創新,融入多種元素,發展其曲式結構,改編后曲調更為歡快﹑活潑,體現了民俗節日﹑民俗活動的歡快與嘈雜氛圍。
在歌曲及歌劇創作中,將山歌因素融入其中,對于刻畫音樂形象,表達音樂感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山歌在歌曲中的應用大致可分為歌曲與歌劇﹑舞劇﹑歌舞劇兩種情況:
1.根據山歌曲調改編創作的聲樂作品
此類歌曲傳唱度較廣,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時代特色,如根據陜北信天游曲調改編而成的《蘭花花》《二月里見罷到如今》《三十里鋪》《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根據江西興國山歌改編而成的《中國永遠收獲著希望》﹑《紅土鄉》﹑《永遠的井岡山》等。
2.根據山歌曲調改編創作的歌劇、舞劇
歌劇《劉胡蘭》中,著名唱段《一道道山來一道道水》﹑《數九寒天下大雪》都是根據山西山歌音調創作而成。在創作手法上,沒有照搬某一首的旋律音調,而是使用音調的素材與骨干音走向。
舞劇《一把酸棗》中,對山西民歌的改編應用主要采用民歌骨干音與基本素材發展,或是照搬原曲的手法對配樂進行改編,如照搬山曲《想親親》。
山歌在音樂內容上多為對愛情的贊頌和對苦難生活的傾訴,是歌唱者內心最真摯淳樸的情感表達,直白,熱情洋溢,酣暢淋漓。這對音樂創作在思想內容上有相當的借鑒意義,包括音樂主題﹑形象﹑故事﹑情感等方面。音樂創作當傳遞最真摯的感情,弘揚最真誠的精神,需要從山歌最質樸﹑隨性的情感表達中汲取養分。
山歌在音樂形式上往往沒有固定范式,沒有固定節奏節拍,樂句末或曲子結尾部分,多采用自有延長音,以抒發內心的情感,與唱詞部分的密集型節奏形成對比,時而高昂激情,時而平靜述說,以此形成戲劇化沖突,增強音樂表現力。
山歌在曲式結構上也較為簡單,多數采用二句體和四句體結構,部分四句體為二句體的重復與變化重復。樂句結構中句幅比例也并未講求對稱﹑規整,較多使用自有延長音﹑加垛﹑前后加腔的手法,使山歌呈現自由﹑隨性的特點。
因此,在節奏節拍﹑曲式結構方面,山歌對于音樂創作藝術形式的借鑒意義在于自由﹑隨性的表達,實現音樂內容﹑音樂情感與音樂形式的統一結合。
眾多音樂作品中對山歌地改編應用同過三種方式實現:第一是以一首山歌為基礎進行改編;第二是發展山歌的曲式結構;第三是從山歌中選取樂句或音樂素材動機進行創作。通過以上三種方式實現對山歌的傳承與創新,體現作曲家對民族音樂的喜愛,表達作曲家對以山歌﹑民族音樂為代表的家鄉及祖國的熱愛。因此,山歌為音樂創作提供曲調﹑旋律及素材動機,賦予作品強烈的民族感與時代感。可以說,山歌是音樂創作的源泉之一。
[1]袁靜房.中國傳統音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龔甘如.興國山歌音樂元素在當代聲樂作品中的運用[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3]龐博.對客家山歌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嘗試——以鋼琴曲《客家山歌主題變奏曲》創作研究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07):1-3.
[4]孫一鳴.山西民歌在音樂創作中的借鑒應用研究[J].音樂創作,2011(04):137-139.
J604
A
樊潔汶(1965—),男,廣西人,大專,群文館員,宜州市文化館,研究方向:音樂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