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虹
(天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天津 300073)
提升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研究
李 虹
(天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天津 300073)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鋼琴教學極為重要,教學質量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職業技能的發展與提高。本文就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包含的問題展開分析,并就如何提升教學有效性提出了科學對策。對優化教學效果,促進專業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有效性
鋼琴教學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之中的重要基礎,其目標在于培育優秀的幼兒教師人才,因而鋼琴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演奏能力,通過巧妙的彈奏音樂組織學齡前兒童音樂教學課程。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時,還可接觸豐富的音樂作品,擴充視野,優化音樂素養,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在不斷的彈奏練習過程中,學生身心將更加協調,形成學前教育的良好能力。在課程學習中,學生觀察力將越發細致,感受力將持續增長,形成精準的音樂控制力以及更高的音樂素養。由此可見,這些代表職業品格的能力是無法通過其他課程強化的,足以見得鋼琴教育的重要性。當然,縱觀我國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不難看出,仍舊包含一些不足問題,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技術,然而實踐能力較弱。為此,應抓住引發問題的根源,依照學前教育專業特征與標準,科學選擇教育模式,方能真正提升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體現了基礎性特征,由教育目標以及要求審視,鋼琴教學應把握規范性同時顧及非專業性。雖然兩者看似矛盾,非專業為不規范提供了借口,然而事實上,學前教育專業特征決定學生學習鋼琴并非從事專業研究,即便如此也不可采用不規范的教育方式。當前一些教師實踐教學中卻沒能意識到這一點,制定教學要求欠缺規范性,導致學生學習以及彈奏過于粗糙。實際上唯有規范實施教學管理方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避免學生走錯路﹑走彎路。再者,教師不應對非專業學生要求過于嚴苛,畢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的是幼兒教師職業,應遵循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標。
隨著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頒布實施,學前教育逐步向著規范﹑專業的方向持續發展,我國對幼兒教師的素質水平要求更加細化。作為幼兒園教師應時刻跟上教育形勢,快速更新自身教育管理模式,組織鋼琴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加入學前教育相關理念,轉變以往過于單一的演奏教學方法,積極開展音樂素養教學,令鋼琴變成學生了解音樂﹑深入學習音樂的密切伙伴。縱觀當前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不難看出,部分教師僅重視演奏練習,無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還有一些教師過于看重獨奏卻忽視了有效的教學管理。
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導致當前較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肢體方面不夠協調,無論是識譜﹑鋼琴彈奏,還是聽覺能力等均不夠理想,加之基礎能力不同,教學模式欠缺科學性,影響了實踐教育效果。
鋼琴教學中,讀譜是首要環節,唯有精準清晰的讀譜方能令學生更加清晰無誤的演繹樂曲。通常來說,視覺偏差以及節拍不準是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為此,教學過程中應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識譜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科學組織彈奏練習,當然應把握好尺度,不應僅僅為了趕時髦而追求炫技,應把握音樂自身的靈魂與魅力。也就是說不應脫離音樂單純的組織技巧練習而過分追求技巧。由專業學生自身條件來說,他們的肌肉以及骨骼早已定性,倘若可依照音樂內容進行合理表達,在此之上提升演奏技巧,便可令技巧為音樂服務,使學生找到學習的捷徑,最終確保內容以及形式的全面統一。
學生往往具有活躍的思維,因此實踐教學階段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音樂內容,依照音樂表達的形象選擇合理的觸鍵方法,并進行巧妙地修正,實現完美地演繹效果。教師應組織學生勤于練習,明確訓練計劃,通過循序漸進,令自身思想與音樂節奏同步。可通過分聲部訓練,使學生明確音樂各個層次,還可通過分段訓練,使他們把握音樂內容的結構。可引導學生有目的進行單手訓練,提升學生獨立性,使鋼琴彈奏更加精準。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學生今后并非職業的演奏人員,而是通過鋼琴為各項幼兒教學活動進行伴奏,因此鋼琴實際上是開展音樂活動的重要幫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應掌握良好的伴奏以及音樂編配技能。由于大部分專業學生之前沒有系統學習過鋼琴,因此在提升演奏能力的同時也應把握好技術以及實踐的相互關系。即學生在熟悉鋼琴鍵盤的同時,應把握多元化的鋼琴語言,并形成良好的演奏技能。通常來說,怎樣為幼兒音樂活動做即興伴奏始終是專業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要面對的主要難題,因此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側重點確定為鋼琴伴奏能力訓練。另外,如果學生具有良好的彈奏能力,則可適當的增加一些基礎教學法內容,通過豐富的實訓環節,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水平。近年來,伴隨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鋼琴學習成為熱潮,鋼琴音樂則得到了更大的普及與傳播,更多的家庭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與金錢培養幼兒學習鋼琴,這直接導致鋼琴行業師資力量的匱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常掌握了豐富的幼兒培訓知識與技能,因此可順應潮流,跟上社會形勢,積極從事幼兒鋼琴教學培訓工作,并致力于發展變成鋼琴基礎教育行業重要的師資人才。
選定教學模式需要依照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目標最終能否實現的重要環節在于科學選擇教材內容。學前教育專業特征決定,鋼琴教學課程并非單純的演奏訓練,還涵蓋同幼兒音樂活動有關的各類內容。教學內容的覆蓋廣泛令選擇教學模式存在更多種可能。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更新發展,為教學模式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縱觀鋼琴傳統教學模式不難看出,教師們常普遍采用一對一傳統教學模式。該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即體現了較強的針對性,可將因材施教的根本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個性化的教學訓練學生將在鋼琴演奏過程中體現濃烈的個人色彩,從這一點來講該教學模式可稱之為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開展鋼琴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基礎水平不佳同時不具備較強控制力的學生才適用于一對一教學方式,通過該模式教師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再者,具有深厚鋼琴功底,基礎優秀同時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也可采用一對一教學模式,提升教學難度,令學生充分展現自身特長,解決普通教學模式吃不飽的問題。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特征不難看出,學生通常沒有鋼琴彈奏的基礎,也就是說談不上基礎差,而是根本沒有基礎,因此更適合應用一對多集中教育管理模式。也就是說,學生掌握的鋼琴基礎水平大致相同,要應對的技術問題也基本一樣,因而針對掌握知識相同﹑具備技巧類似﹑處理音樂方法以及音樂表現力一致的狀況下,可積極引入現代教學系統,通過集中上課實現有效的資源共享,令學生在集體學習中同步掌握鋼琴文化,理解音樂精髓。該教學模式不但補充了傳統一對一教學模式的缺陷與不足,還令各個教學環節更加精煉。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利用傳統教材為學生選擇傳統優秀樂曲組織統一訓練,還可采用經典曲目伴奏音樂以及一些幼兒音樂組織學生訓練,提升他們的彈唱﹑伴奏以及創編技巧。該教學目標需要通過分組授課模式實現,也就是說引導學生應用掌握的音樂知識以及具備的演繹技巧一同配合,為代表性的幼兒歌曲編輯創作出伴奏音樂,并分組進行彈唱配合訓練。
無論是應用傳統一對一教學模式,或是分組上課以及集體教學模式,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應全面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把握不同教育內容的相互聯系,考量教學的整體連貫性,在教學安排上應體現科學系統性,根據學生各自能力﹑鋼琴基礎﹑學習理解程度制定教學計劃,進而全面提升教學管理質量,優化整體教學效果。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是培養優秀幼兒教師人才的重要課程,是幼兒教師需要掌握的一項基礎技能。因此,教學過程中應依照實踐環節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對策,明確導致問題的根本成因,組織規范性基礎訓練﹑開展應用性技術培訓,引入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鋼琴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優秀﹑多元化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1]王新樂.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探析[J].戲劇之家,2015(06).
[2]近五年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研究綜述[J].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3).
[3]程偉,寶娜.近五年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
[4]胡卓翠.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04).
G6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