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燕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中學,廣東 佛山 528315)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研究
梁惠燕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中學,廣東 佛山 528315)
音樂作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營養,是促進人類文化素養全面提升的重要內容。通過教育的方式構建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將課程的核心價值作為實現教育目的的基礎,以詳細準確的課程標準為導向,確保以學生核心能力和素養為主線的核心素養框架的順利構建。本文主要是就高中音樂教學在學生核心素養構建過程中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學生;音樂發展;核心素養;教育策略
音樂這一藝術形式,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僅寄托著人類的思想情感,同時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因此,社會各界對現階段我國青少年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隨之不斷提高。
音樂審美的意義就是人類通過肢體的感悟﹑溝通﹑交流等不同的方式,將音樂文化的內涵充分地表現出來。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聽到齊國的六代樂舞中舜時的《韶》樂時,內心產生了一種“三月不知肉味”的思想情感。而這種感受也是孔子對政治和藝術的標準。現代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發展,主要是在培養音樂興趣的過程中,促進音樂審美水平的提高,最終達到幫助學生樹立追求樂觀生活的目標[1]。音樂教學中無所涉及到的審美藝術,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人文概念的領悟,對學生個人情緒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充分利用審美藝術改善自身的價值觀,為學生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音樂實踐在學生音樂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制作系統積極的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在促進自身音樂素養不斷提高的同事,促進學生音樂創新理念的不斷提升。另外,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也促進了自身意識力量﹑音樂智能﹑文化感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能夠根據音樂自身以及不同的表達方式,將音樂作品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樂本體。而這也是音樂作品構成的重要因素。而學生在確定音樂本體的同時,還必須對音樂與其它各個學科之間存在的聯系予以充分的重視。比如,世界各國的搖籃曲風格都存在很大的差異,而學生在學習搖籃曲時,不能只關注歌曲的歌唱方式,而是應該深入地了解歌詞和音樂背后之間存在的聯系,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歌曲所要表達的藝術形式之后,才能深入的了解因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功能。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的學習音樂這一單一的學科知識,而是要將音樂作為學習的本體,促進各學科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國家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最關注的就是人才核心素養的培養,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并不是通過某一學科的學習完成的,而是要在各個學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完善的核心素養培養體系,才能確保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程度的日趨激烈,國民素養展現的不僅是國家的軟實力,同時也是決定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音樂教育必須將其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才能避免這一學科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被邊緣化的現象發生。音樂素養作為藝術素養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功能和價值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因此在構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框架的過程中,必須確保課程建設的體系化﹑系統化,并以此作為基礎,促進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人類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認知能力,而這一能力也是其他能力發展的基礎和保障[2]。在知識教育的過程中,人類的認知能力在開發人類左腦功能的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站在醫學角度來說的話,音樂不僅發揮著協調人類左右腦的作用,同時也是確保兩者相互平衡﹑相互促進發展的關鍵。因此,在設置音樂課程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對音樂知識認知和理解的規律,制定嚴格的標準循序漸進的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音樂理論素養的構建模式必須圍繞在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知和理解等方面,將音樂知識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體現出來。比如,在引導學生認知樂器時,不能只是將圖片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而是應該根據教學要求盡可能的向學生展示實物,使學生在欣賞﹑辨別樂器的過程中加深對樂器的認知和理解。另外,音樂課程的設置必須結合素養培養的實際需要,加大音樂教學的研發和整合力度,從根本上促進學生音樂認知學習能力的提高。
課程認知能力的培養,是決定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音樂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主要是將人類的瞬間靈感充分的激發出來。正是因為音樂思維具有較強的跳躍性,所以在人類發明和創造的過程中往往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啟發作用[3]。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其內在的原創性,原創性從無到有的演變,就是激發人類創造潛能最重要的階段。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不僅具有驚人的綜合知識力量,這些藝術力量也是引領社會發展的主要潮流,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內容。這種知識力量也將音樂與核心素養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的表現出來。這說明了,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偉大的音樂作品,還是一段小小的創作旋律,都是人類充分運用知識創作的一種結果,而這也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與音樂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任何一種人類文明的傳承都需要經過教育這一重要的通道,而音樂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則必須建立在完善的音樂教育的基礎上。只有將音樂創作與音樂教育體系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將其作為學生教育的一種思維訓練課,沖破傳統教育理念對高中音樂課程教學的束縛,將全新的創作理念與音樂課程教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創造素養的不斷提高。
新課程改革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求音樂教育必須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的目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審美趣味,是確保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后,形成審美觀念的基礎和保證。只有在音樂教育實踐的過程中,積極地引導學生鑒賞﹑感受音樂作品才能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已經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也為很多品味低下的音樂作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間,這些庸俗的歌曲不僅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制約了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必須加大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提高的培養力度。將核心素養和核心價值的培養作為學生音樂鑒賞的精神食糧,促進學生甄別音樂作品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這就需要我國相關部門必須根據我國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我國教育體系發展需要的音樂鑒賞課程體系,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我國音樂教育效率和質量的穩步提高。
音樂思維本身不僅是一種心理反應,也是影響學生情緒和身心健康成長的主要因素[4]。音樂教育不僅是音樂思維的訓練,也發揮著調節人類心理狀態的積極作用,是確保人類在理性和感性之間找到平衡的關鍵因素。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音樂正在逐步的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這種治療技術已經在高中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其核心素養和溝通能力的提高其實就是學生傾聽能力最直接的表現,傾聽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溝通能力的提高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音樂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為最重要的內容,確保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比如,在實施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對現階段學生的成長規律為基礎,將音樂教育與心理教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構建出以音樂為本體的的心理輔導心理課程,促進學生音樂和心理素養的全面提高。
嚴格的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加大音樂教育鑒賞能力﹑審美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將音樂作為教育開展的載體,探索出適合我國發展需要的音樂教學模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高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和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美]哈羅德-埃伯利斯.音樂教育原理(第2版)[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02).
[3]孫杰遠.教育的偏離與匡正[J].教育發展研究,2015(03).
[4][美]戴維-埃里奧特.關注音樂實踐— —新音樂教育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G633.95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