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貴陽 550000)
“鋼琴基礎與兒歌彈唱”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實踐
張 毅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貴陽 550000)
從2017年開始,幼師專業畢業生必須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方能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書。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面試主要采取結構化面試和展示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考察學生的基本素養、職業發展潛質和保教實踐能力。筆試合格的考生,才能取得面試資格。面試,其實是對學生綜合技能最直觀的考察,在面試中,往往會遇到識譜視奏、即興伴奏、兒歌演唱等類型考題,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鋼琴基礎,能夠熟練掌握兒歌彈唱技能。
鋼琴;幼師;教學;課程
我校招收的學生均為高中畢業,大都來自縣城以下的鄉鎮,絕大多數以前既沒有進行過系統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沒有鋼琴彈奏基礎。我校培養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幼兒教學工作。特殊的就業指向,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兒歌彈唱技能。因此,我校的鋼琴教學,重點是彈唱技能的培養,這是與其他音樂院校鋼琴教學的重要區別。但是,從過去我校鋼琴教學的情況看,琴法課教學過于注重鋼琴演奏技能的培養,使用大量學時用于鋼琴演奏技能的教學,重“彈”輕“唱”的現象突出,削弱了幼師專業學生在兒歌彈唱方面的優勢和特色。
第一學期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打好鋼琴彈奏基礎。
1.要注重彈奏的基本知識
主要包括彈奏的基本姿勢﹑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基本姿勢包括坐姿﹑手型。正確的坐姿是規范彈奏的前提條件,可以使身體的各個部位自如﹑協調地相互配合與運用,從而達到良好的彈奏效果。正確的彈奏手型是初學階段彈奏的重要條件,要及時糾正學生在彈奏中可能出現的手掌關節向下塌陷﹑手腕向上挑起﹑大指掌關節內凹等不規范情形。基本方法主要是非連音﹑連音﹑跳音三種基本彈奏方法。在教授非連音的彈奏方法時,要注意糾正聳肩﹑吊腕﹑手指無力等情形。非連音是學習彈奏的第一步,也是尤為重要的一步。非連音的彈奏可以讓肩﹑臂放松,使手指具有一定的支撐力,為下一步連奏做準備。在教授連音的彈奏方法時,要把握好五個重點:一是要將第一個音自然落下并且站立好,切忌隨意彈奏,要將大臂的力量送出,依次向第二個音﹑第三個音﹑第四個音……轉移。二是要主動抬指,手指獨立彈奏,要防止用手腕代替手指彈奏,否則會造成手腕抖動,使彈奏出的聲音顯得生硬。三是要保持觸鍵手指與離鍵手指的速度一致,后一個音在彈奏的手指觸鍵發音的同時,前一個音的彈奏手指就要迅速離開琴鍵,要注意音與音之間不能有斷裂﹑不連貫,或者是音與音之間產生重疊,造成琴聲來不清晰。四是要避免彈奏聲音虛浮,防止手指尖觸鍵力量不集中;五是要注意手指觸鍵后要放松。在教授跳音的彈奏方法時,要注意手指尖力量集中,彈奏的聲音要短促。基本技術主要有雙音﹑和弦,進行基本技術訓練,既是為了更好地鞏固彈奏手型﹑提高手指的支撐力,又是為學生學習兒歌伴奏作彈奏準備﹑為彈奏技巧做鋪墊。兒歌伴奏常常需要運用正三和弦,可按照伴奏音型分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等三項內容進行正三和弦的訓練。
2.要注重彈奏中的相關知識
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從學生一開始接觸樂譜時就要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識譜能力要特別注意三方面,一是要注意指法,嚴格要求學生遵照譜面指法彈奏,不能隨意亂用指法,要盡力使彈奏流暢﹑連貫;二是要注意節奏,要求學生掌握好節奏的準確性,可以邊彈奏邊數拍子;三是要注意音準,注意增強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盡量減少錯音。
3.要注重練習曲、樂曲和兒歌的練習
利用全國網民對淮海經濟區5A級景區網絡關注度的旅游偏好指數,借助ArcGIS 10.2.2軟件,以景區為中心,以幾何間隔為分類方法,繪制旅游偏好指數等值線圖(圖6),分析淮海經濟區5A級景區網絡關注度的空間分布特征.可以發現,等值線最密集的是位于山東泰安市的泰山景區,旅游偏好最強,且與沂蒙山旅游區、曲阜明故城旅游區距離較近,形成了一個較大的關注度中心;其次是山東棗莊的臺兒莊古城景區,與云龍湖景區和連云港花果山景區形成了一個較小的關注度中心.
以五線譜曲目的彈奏為練習重點,既可以鞏固﹑提高學生的識譜與彈奏能力,又可以擴寬學生視野,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經典練習曲。通過對練習曲﹑樂曲和兒歌的重點練習,可以增強學生對兒歌彈奏的感性認識,逐漸積累一些彈奏技能與技巧,為下一步的兒歌自配自彈自唱作好準備。
4.要注重唱的訓練
在“鋼琴基礎與兒歌彈唱”課程開始之初,就要求學生要養成“唱”的習慣,鍛煉“唱”的能力。無論是彈奏基礎練習﹑練習曲﹑樂曲,還是兒歌,學生都必須要唱譜。唱譜既可以訓練學生的音準與節奏,又可以逐步訓練學生彈與唱相結合的能力,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注意力,避免練習時走神。
第二學期教學內容的重點是為兒歌編配伴奏,并能移調彈唱。
1.要注重基本練習
在鞏固五指練習的基礎上,加入音階﹑琶音的訓練。五指練習的內容可以增加半音移調練習,進一步增強學生腦﹑眼﹑手﹑嘴的協調能力,增強手指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在指導學生進行五指半音移調練習時,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官全部調動起來,腦要想五個音之間的音高關系,眼要看五個音在琴鍵上的位置,耳要聽五個音的正確與否,嘴要唱準五個音的音高。音階﹑琶音是鋼琴彈奏技巧中較為重要的技術基礎,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手指的控制能力,力爭每個音都能彈奏均勻﹑清晰。進行音階﹑琶音的彈奏訓練時,要重點指導學生熟悉各自然大調在鍵盤上的位置,使彈奏時的移調更加快捷﹑準確。在教學中,還可以引入兒歌伴奏中常用的琶音伴奏音型進行彈奏訓練,使學生的左手彈奏能更為流暢,輕盈。
2.要注重大調式兒歌的伴奏編配
在幼兒園的兒歌教學中,大調式兒歌的曲目較多,因此,大調式兒歌的伴奏編配運用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在進行大調式兒歌伴奏的編配教學時,可以從學生耳熟能詳的兒歌開始,進行兒歌編配的講解與分析。教學中,可重點選擇三種類型的兒歌,進行大量的編配練習。一是進行曲類型,如《小海軍》《小紅軍》《學做解放軍》等;二是活潑﹑歌舞性類型,如《走路》《火車開啦》《小雨沙沙》等;三是抒情性類型,如《小雪花》《和我劃船》《春天》等。每一種類型的兒歌都應該進行集中練習,既培養學生能夠熟練地為某一類型兒歌編配伴奏,又鞏固了對該類型兒歌常用伴奏音型的彈奏技巧。在教學中,部分學生在彈唱時常常存在雙手配合不默契﹑協調能力不強等問題,如在彈奏半分解伴奏音型時,左手彈奏音量太大,缺乏對力度的控制,削弱了右手的旋律,使音樂效果笨拙,無法表現歡快﹑活潑的音樂形象。針對這種情況,要注意逐步強化﹑逐漸完善學生的彈奏技法,更好地為歌唱作輔助。學生熟練運用﹑彈奏各種伴奏音型之后,可增加將各種伴奏音型進行綜合使用的練習,使學生能夠更為豐富和生動地表現兒歌的情緒。
3.要注重大調式兒歌的移調彈奏
由于在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中,常常臨時改變調性,因此應強調移調技能的教學和訓練。訓練中,要培養學生的首調概念,增強學生對鋼琴鍵盤的熟悉程度,通過反復練習,培養學生快速移調的能力。
4.要注重復雜節奏的兒歌彈奏
在訓練伴奏編配和移調的同時,滲透復雜節奏的練習,例如含有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切分音符等節奏的兒歌。
5.要注重對兒歌的歌唱訓練
重點讓學生掌握科學正確的發聲方法,養成良好規范的歌唱習慣,培養富有情感的歌唱表現能力。教學中,要避免學生聲音發虛﹑發白﹑吐字含糊等情形,教師可通過示范﹑形象比擬等方法,使學生在歌唱兒歌時能夠做到聲音結實﹑圓潤﹑明亮。
第三學期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小調式兒歌的配奏。
1.要注重基本練習中小調式音階、琶音、和弦連接的練習
讓學生熟悉各小調在鍵盤上的位置,以便能迅速﹑準確地掌握兒歌的旋律,并進行小調兒歌的自配自彈自唱。
2.要注重對小調兒歌的配奏練習
除了對較為簡單的小調兒歌能進行自配自彈自唱外,還需對含有附點節奏﹑切分節奏﹑弱起拍等節奏的兒歌進行大量練習。
3.要注重對大小調兒歌的大量彈唱練習
要求學生能快捷地完成一首兒歌的自配自彈自唱,并對不同體裁的兒歌可以采用多樣的伴奏織體,使兒歌的彈唱更為生動﹑更易于表現音樂的形象。
在教學實踐中,“鋼琴基礎與兒歌彈唱”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弱化了原先教學內容中不常用的部分,強化對幼兒園工作中常用的技能﹑技巧的重點講授和訓練,提高學生應對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的能力,提高考試通過概率,增強學生對幼兒園教學工作的適應能力。通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采用調整后“鋼琴基礎與兒歌彈唱”課程教學內容的班級,在教學學時減少40%的情況下,仍然較好地掌握了鋼琴彈奏和兒歌彈唱的基本技能。在學生到幼兒園進行教育實習時,幼兒園老師認為多數學生的鋼琴彈奏和兒歌演唱綜合應用能力較強,基本功較為扎實,稍加適應就能夠承擔幼兒園一般教學任務。
J6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