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潤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加強我國普通高校通識教育中音樂教育的路徑探析
潘 潤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隨著普通高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再只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使得通識教育在普通高校中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為學生制定了許多通識教育課,如音樂,美術課等。然而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在普通高校推廣音樂教育,如何提高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學水平,成為了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普通高校;通識教育;音樂教育
普通高校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內容不夠豐富,形式單一。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教授學生音樂史和樂理知識。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完全決定了音樂教學的好壞。這就要求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必須貼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更要有一定的內涵和深度。但普通高校在給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又要區別于專業音樂學校。不能將音樂教學內容設計的過于專業。如何尋找出比較適合普通高校的教學內容,就成為了教學的關鍵。筆者建議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借鑒專業音樂學院的教學經驗,但是一定不能照搬專業音樂學院的內容和模式。通過對普通高校特點的把握,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的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并且要適合普通高校的學生鑒賞和練習。最好能符合大學生對音樂的品味。這樣選擇的教學內容才是科學的,合理的。可行的。
學生對通識教育的學習動力,主要來自于興趣。如何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音樂素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學生學習音樂是為了享受音樂的樂趣,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是要學習專業的技能,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趣味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則。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喜愛的音樂進行調查,豐富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那么選擇的曲目就應該貼近學生的切身生活,社會潮流,貼近大自然, 選擇的歌曲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且難度又不是很大的,通俗音樂作品。使學生在內容積極向上,旋律朗朗上口的歌曲中,受到熏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選擇音樂教學內容的時候,不能一味迎合學生的興趣,而忽略了對音樂本身的品質的要求。在制定教學內容的時候還是要以審美為原則之一。靡靡之音只能虛度時光,而真正有內涵有品質的音樂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才能起到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目的。因此在選擇教學曲目的時候,對作品的藝術性和作品的內涵還是要有一定的要求。只有能在時間的洪流中仍然留存下來的音樂作品才是值得學習和反復平常的音樂作品。因此選擇音樂作品時,一定要兼顧作品的藝術性和內涵。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如果只強調作品的藝術性,娛樂性,那么選出來的音樂作品將不值得反復的琢磨和品味,這樣的內容也難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反之,如果是一首藝術性和內涵兼備的音樂作品,在學習時,可以讓學生的鑒賞水平提高,心靈受到震撼,甚至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這樣的音樂作品才是老師應該選擇和教授的。
教材在教學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好壞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的效果。現在,高校使用的音樂教材還較為落后,不利于提高高校的音樂教學水平。如何選擇教材成為了關鍵。大量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選擇教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普通高校學生的教材,不能太過專業,也不能太過低俗。應該采用專門為普通高校通識教育學生編寫的音樂教材。教材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簡潔生動,容易實踐,系統全面和循序漸進。教材的宗旨是向普通高校的學生普及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不僅能運用于實際,還能在學習的時候激發學生的興趣。
目前高校的教學方式還比較傳統和落后,在音樂教學的時候,手段單一,課堂上主要以老師為主,學生缺乏參與感。如何提高教學水平也成為了提高學生音樂造詣的關鍵。首先,教學方法應該更加生動,教育手段應該跟上現代化的潮流。 課堂應該是互動的,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老師應該改變以往在教學時,著重于講解和敘述的上課方式,尤其是不能給學生灌輸音樂知識。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音樂的生動性和和感染力,和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和學生交流對音樂的感受,在不斷的討論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教學的形式也可以改進,除了老師講述的形式外,還可以舉辦講座﹑可以開音樂鑒賞會,或是組織學生觀看專場表演等形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音樂教學水平,還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培養課外愛好。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通識教育在校園中的地位大幅提高。為了加強普通高校通識教育的水平,促進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筆者對目前高校的音樂教育的水平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水平還有待提高。筆者通過自身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為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主要是從教學的內容,方式和教材三個方面著手。希望能夠給高校的音樂老師以啟迪,也希望可以幫助提高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1]柯莉娟.基于多元化背景的高校器樂教育變革[J].教育與職業,2014(33).
[2]王卓.論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施[J].藝海,2013(12).
[3]祁璠.關于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與人才培養的思考[J].長治學院學報,2010(03).
G642
A
潘潤(1990—),女,漢族,山東青州人,碩士,青島濱海學院,主要從事高校團委與音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