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巧
(浙江大學,浙江 杭州 310058)
音樂療法的國內外研究實踐發展
李智巧
(浙江大學,浙江 杭州 310058)
隨著心理治療的普及,音樂療法也開始在國內外蓬勃發展起來。音樂療法(MusicTherapy)是一種能夠利用多樣音律從而通過大腦皮層影響個體心理、生理乃至社交關系的心理療法 。自誕生以來便受到了諸多研究者的重視。西方自二戰便開始通過音樂療法緩解并治療軍人的心理問題,隨著研究積極發展,逐漸成為了完整有效的心理療法。我國自80年代開始,便開始推廣音樂療法的研究與臨床實踐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解決中國現實問題以及與發達國家研究水平上仍有不小的差距。
音樂療法;心理治療 ;音樂介入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在經濟與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人們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由此引發的失眠﹑焦慮﹑抑郁﹑精神分裂乃至自殺的狀況層出不窮,已經成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傳統觀念中的生理健康已經逐漸被身心健康的醫學觀念代替。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的重大影響,已經愈發為世人所熟知。在醫學模式﹑疾病譜時刻轉變的今天,我們面對人類的心理健康和疾病,必須要有普世的常識以及與時俱進的視角。隨著人們心理疾患不斷增多,心理治療逐漸成為一個常見的心理健康干預手段。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長期專業訓練后的心理治療師,利用相關的心理咨詢技術對來訪者進行有效治療,消除或者緩解來訪者心理問題與障礙的過程。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與來訪者往往能夠建立良好的關系,并且激發來訪者治療動機和潛能。1977年喬治·恩格爾提出了“生理一心理一社會”的新理念模式,推動了學界對個體生理﹑心理乃至靈性之間關聯的理念。在心理治療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實踐者發現音樂在心理治療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到了二十世紀中期,一門涉及心理學﹑音樂學和醫學三大領域的新興邊緣交叉學科——音樂治療學(音樂療法)應運而生。
音樂療法(MusicTherapy)是一種能夠利用多樣音律從而透過大腦皮層影響個體心理﹑生理乃至社交關系的心理療法 。
音樂療法的一般定義出自美國音樂療法協會,“治療師對音樂的運用,使那些有健康或教育問題的個體,在身心﹑認知及社交方面發生積極變化。”這個定義充分體現了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精髓。至今為止,音樂療法可以采用的方式是豐富多樣的,除了聽歌唱歌跳舞外,采用樂器進行表演,現場進行模仿﹑即興表演甚至創作都被證明是有一定效用的方法。不同手段常被分為主動式﹑被動式和綜合式[3]。比如唱歌跳舞,由于患者參與到了音樂之中作為一名生產者,因此是主動式。而聽歌等手段,則是被動式的參與。
至今為止的案例研究證明了音樂療法對自閉癥。老年癡呆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有一定治療作用。對于音樂療法的研究,歐美和日本比我國先行一步。20世紀40年代,美國的音樂療法在二戰時期的美國軍隊醫院中興起,當時的治療對象主要復員軍人和住院老兵。1950年前后,美國建立了音樂治療學的獨立學科,并成立相應的學術機構——美國音樂療法協會,音樂治療師也逐步成為一個社會職業。1974年,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在美國成立。美國的音樂療法至今保持全世界最先進的水準,在音樂治療的研究和臨床實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擁有的注冊音樂治療師已超過6000人。如今,音樂療法已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的綜合性醫院﹑精神病院以及養老院中都設有專門的音樂診療室。
美國家的音樂治療學者就音樂療法在不同的人群中開展了很多實驗研究。Sendelbach等利用音樂干預患者,使其血壓明顯下降[4],Tse等利用音樂干預患者,患者對止痛藥需求減少[5]。這類研究充分地體現了音樂療法對身體與心理的雙重益處,即舒緩了情緒同時也改善了生理條件,直接體現為音樂療法對血壓及身心疼痛有緩解作用。Darcy,D.W.通過實驗比較了兩種音樂對減輕焦慮的效果。實驗除了控制組外,設置了兩個實驗組,分別為實驗組A和實驗組B,A組中的被試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音樂,而B組只能聽取主試從被試喜歡的音樂風格中選擇的歌曲。兩組焦慮都得到了緩解,但差異不明顯[5]。因此我們可以想到,具體的音樂曲目并不是影響音樂療法效果的直接原因,只要是個體所傾向的音樂類型,都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
Hasegawa﹑Kreut等分別研究音樂治療對免疫細胞的影響。發現無法改變免疫細胞數量,但能提高免疫系統活性[7-8]。如果說之前的研究往往是基于精神狀況的話,基于病理學的研究則良好地體現了音樂療法是如何同時影響身心,以及其中的生理基礎的。為音樂療法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證,也給各個研究員推廣音樂療法提供了信心。
近年來,隨著音樂療法相關研究日漸增加,像元分析(整合分析﹑綜合分析﹑薈萃分析)統計方法也被廣泛地運用在音樂療法的研究中,進一步整合研究音樂療法與各類精神狀態的關系。
中國音樂治療學會正式成立于1989年,往前推算,國內的音樂療法起步則以1984年北京大學張伯源發表的中國第一篇音樂療法報告《音樂的身心反應研究》為節點。隨后,1987年誕生了中國第一部有關音樂治療的專著,是由中央音樂學院高天教授等人翻譯的著名音樂治療學家朱麗葉·阿爾文(J.Alvin)的《音樂治療學》。1988年,中央音樂學院設立音樂治療專業。數十年來,中國音樂療法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與發達國家差距還很大。
2010年以來,呂慧瑜﹑寇香君等提出相關臨床研究[9-10]。2015年后,國內針對具體精神疾病的音樂療法研究也日漸增多。
比如2015年劉樂針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癥[14]。2016年常欣針對自閉癥兒童[15]。音樂療法對于國內各類心理疾病的有效性逐漸得到驗證。
隨著音樂療法的發展,國內規范化音樂素材成為了必然趨勢。李權超﹑樊作數等為音樂素材進行了情緒標簽分類[12-13]。利用這類研究結果,研究員乃至實踐人員都可以更好地進行音樂療法研究和實踐。
音樂介入心理治療只是針對心理疾患的音樂療法之一。宋雪等探討了音樂療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發現可以緩解學生焦慮等問題[11]。但在國內目前的音樂介入心理治療的文獻中,樣本例數少的只有幾例,多的也就幾十例,樣本對相應患者的代表性以及科研設計等諸多方面均存在不足。
對比國內外音樂療法發展的差異,我國在音樂介入心理治療領域的研究和實踐,還存在一定局限。
一是缺乏符合中國社會文化背景的音樂介入心理治療及音樂療法的理論體系。眾所周知,國外有關音樂療法的理論和實踐,是建立在西方或當地社會文化背景之上的。雖然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但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社會文化背景﹑生長環境﹑受教育程度等等都不盡相同,因此,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音樂療法理論體系并不一定適用于中國人群。我們完全有必要在現代醫學模式的指導下,以循證醫學的視角,建立符合中國文化背景的相關理論體系。
二是我國的音樂介入心理治療等音樂療法尚處于初級階段。由于音樂治療學是一門交叉學科,需要音樂學﹑心理學﹑醫學等各領域專家共同來完成其培養方案的制定﹑教材編寫﹑學術研究等等。而目前設在音樂學院的音樂治療專業在接受醫學﹑心理學等必修課顯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根據2014年中央音樂學院的招生簡章,中央音樂學院下的音樂治療專業僅招收5名本科生,極小規模的招生和人才培養速度根本無法滿足中國當前的音樂治療需求。
三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具有推廣意義的音樂療法應該更多地惠及到普通群眾,非心理疾病患者人群。如白領群體,大學生群體。緩解并解決心理疾病誘因。但我國研究往往針對少量心理疾病樣本,因此大樣本實證研究應是我國未來關注的方向。
[1]聶衍剛,蔣潔.當代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特點與發展趨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08):21-25.
[2]李正云.《人格與心理治療》中文版譯序[J].心理咨詢師,2010,9(06):10-14.
[3]邱小艷,鄭希付.國外音樂療法研究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04,19(02):106-109.
[4]Sendelbach SE,Halm M A,Doran KA,et a1.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J].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06,21(03):194-200.
[5]Tsc MM,Chan MF,Benzie IF.The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postoperative pain,heart rate,systolic blood pressures and analgesic use following nasal surgery[J].Journal of Pain and Palliative Care Pharmacothe rapy,2005,19(03):21-29.
[6]Darcy,D.W.The effect of preferred music genre selection Vel~us preferred song selection on expefimentally induced anxiety levels[J].Journal of Music Therapy,2003,40(01):2-11.
[7]Hasegawa Y,Kubota N,Inagaki T,et a1.Music therapy induced alternations in natural killer cell count and function[J].Nippon Ronen Igakkai Zasshi,2001,38(02):201-204.
[8]Kreutz G,Bongard S,Kohrman S,et a1.Effects of choirsinging or listening on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cortisol and emotional state[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4,27(06):623-625.
[9]呂慧瑜.音樂療法在疾病防治中的應用[J].應用預防醫學,2010.
[10]寇香君,麥勁恒,范向陽.音樂治療內涵與作用機制研究綜述[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
[11]宋雪,張洪濤,馮憲萍,宮美玲,韓海軍.音樂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0.
[12]李權超.音樂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
[13]樊作數.音樂治療是一種心理療法[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3,20(11):3-4.
[14]余瑾,謝芹.音樂治療及其在精神心理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
[15]劉樂,趙志民,江文慶,等.音樂治療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臨床癥狀療效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
[16]常欣,劉雨婷,王沛,等.音樂干預對自閉癥兒童語言障礙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16.
J60
A
浙江省教育廳課題《音樂介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以大學生為例》。
李智巧(1976—),女,浙江杭州人,碩士,浙江大學公共藝術中心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聲樂、課程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