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易燕
(貴陽市林木小學,貴州 貴陽 550001)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可以說生活和教育是不可分離的兩個整體,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音樂課程能夠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因此本文對小學音樂教學生活化實踐進行研究和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每一個學科都需要有高昂的興致才能夠對學科進行鉆研,教師在教學改革背景下,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基本導向,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在教學主題基礎上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音樂教育是學生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其他學科具有生活性和普遍性,并且也具有特殊性。音樂可以進行活的教育,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講解中需要擺脫傳統方式的束縛,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音樂和游戲表演有效結合在一起,然后按照現有的教學內容給學生編制不同形式的演出劇,讓學生在表演和音樂欣賞過程中強化對音樂的了解和體驗。
例如,在學習《綠色暢想》章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演唱《手拉手,地球村》,然后進行歌劇表演《手拉手,地球村》每一個學生都扮演地球上的不同角色,這樣的方式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到表演當中,理解音樂知識附點前倚音以及多聲部中的音樂表現。又如,學生在欣賞《彼得與狼》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分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都進行動作的自主編排,然后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表演,通過投票看哪一個小組表演得最為生動和形象。唱歌,表演中學生能夠體驗到做一名環境保護者的自豪和驕傲,在生活中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1]。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需要把音樂課程和其他學科的課程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秉承素質教育的原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音樂教學是藝術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學科之間也有這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課程不斷改革的今天,教師的教學理念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那么教師就需要不斷地拓展教學內容,為學生打造音樂的生活平臺。
例如,教師的音樂教學和美術學科結合在一起。在學習《梅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練習演唱時拿出紙和筆,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之下自己描繪出腦海中的梅花模樣。在學習《我們的田野》的過程中,歌詞里“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無邊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平靜的湖中,開滿了荷花,金色的鯉魚,長得多么肥”這種畫面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利用對歌詞的理解去畫畫,更可以分成小組進行圖畫比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當中的不同表達形式,音樂和田野、稻田以及湖面等結合。由此,學生的音樂學習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將歌曲的旋律和節奏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教師的音樂創作和語文學科也可以相互融入,例如在學習《牧童》的過程中就可以將放牧的相關事務和自己學習的語文古詩詞結合在一起,如“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另外教師帶領學生到田野中、草場上感受“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露珠兒撒滿了青草地”,學生對牧童和歌聲的感知就會更加形象。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構建課外活動,強化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音樂體驗,課外活動和課外生活中學生可以組建“找節奏”“找旋律”的活動,查看哪一個小組找到的節奏最多。另外,“我愛記歌詞”活動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2]。
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音樂生活化教學非常關鍵的就是教學評價的開展,因此,教師應該將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在一起,給學生建立個人檔案,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過程。在生活中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狀態,在音樂中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兩者相互促進。例如,學生的欣賞能力、歌唱能力、舞蹈還有課堂樂器使用等等都需要做好生活觀察,采取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雙重方式,以此更大地體現出音樂本身的價值。音樂課評價,教師以鼓勵學生為主,隨時給出學生科學合理的建議,強化學生體驗的成就感。除了學生歌唱的水平之外,學生對于曲子情感的領悟和體驗也是教師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評價始終秉承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重點是人性化和多元化,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生活閱歷得到增強。
例如,在一些民族性民俗性曲目學習中,學生對非本區域的音樂不是非常了解,那么教師的評價就不能單一看學生的歌唱水平,還需要從學生的音樂潛力、素材挖掘以及音樂體驗上進行分析[3]。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音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和研究進行了分析。小學音樂生活化就是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融入到生活中,教師給學生創建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有更強烈的音樂體驗。另外,教師應該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在生活中教學,在教學中生活,給出學生客觀、綜合的評價。
[1]劉青.小學音樂課堂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J].基礎教育研究,2015(08):73.D.
[2]吳劍軍.來自生活還原生活--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生活化的探索[J].學周刊C版,2014(09):173-174.
[3]吳燦云.小學音樂生活化教學探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 2014(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