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輝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幼師體育后進生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孫旭輝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在時代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各界對幼兒教育不斷重視,而師資力量決定教育基礎,只有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幼師人才,才能從本質上為幼兒教育提供保障。而在全民健身、終身體育觀念不斷深入的今天,強化幼兒師范學校體育教育至為重要,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從幼師體育后進生視角出發,闡述應對幼師體育后進生的教學策略。
幼師體育;后進生;成因;對策
現下社會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兼備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幼兒師范學校也應該不斷的突出體育教學位置,為學生的體能素質和心理健康提供保障,而在幼兒師范學校體育教學開展中,由于一些客觀因素或者主觀因素,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后進生問題,針對這些后進生,必須要采取特殊性策略,才能促使他們在體育教育中不斷發展。
在幼兒師范學校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出現后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導致后進生產生原因有很多,可以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主觀因素主要是受重文化輕體育的傳統觀念影響,沒有認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意義,同時還有部分學生怕苦怕累,找各種借口逃避體育訓練,這些主體觀念上的問題,致使學生淪為體育后進生。其次是客觀原因,在幼師體育教學中,涵蓋的客觀因素十分多,如學生自身因素,受遺傳因素及后天生長環境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生理素質是完全不同的,如部分學生可能身體發育不夠協調,身體過胖或者過于矮小,因此在進行運動技能學習時存在先天的限制[1]。還有部分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孤僻,害怕在運動過程中受人嘲笑,因此逃避運動,這些自身原因限制是導致后進生的重要成因。此外就是學校環境因素,如學校體育器材短缺,體育場地不足,使得很多體育教學內容無法開展。同時還要部分院校教學模式存在問題,采取的教學方式拉大了學生之間的差異,這也是導致幼師教育出現后進生的重要原因。
(一)提高認識,激發興趣
在幼兒師范學校體育教育中,學生主觀上對體育缺乏認識,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導致后進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幼師體育教育中,首先應該從“終身體育”教育觀念出發,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地位,同時明確只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身心,才能適應社會用人需求,并為自身日后的幼兒教育工作打下基礎,相信在主觀認識改變下,學生一定能夠自發的投入體育學習,這是減少體育教育后進生的有效方式。其次要從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培養入手,在教學中采用新穎、開放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感受快樂,如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采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方式,或者在教學中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特長與優勢[2]。此外還可以將一些潮流體育元素融入到教學中,如街舞、輪滑、武術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習的無盡魅力,從而全身體的投入到體育學習中,以興趣為帶動,轉變教學后進生現象。
(二)創設氛圍,促進轉化
在幼師體育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由于自身體能條件上的一些限制,在學習運動技能要領時,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最終實現的效果卻是微乎甚微,這種心理上的落差,使這些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感到了挫敗感和自卑感,從而在學習信心的喪失下,體育學習能力不斷下降。基于此,在面對這些后進生時,教師應該從氛圍創設出發,以寬厚博愛之心去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后進生的學習不足,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重塑體育學習信心,實現更好的發展。此外在面對體育后進生時,教師不要吝嗇自身的鼓勵與表揚,當發現學生有進步時,哪怕只是一丁點的進步,也要贊美學生、認可學生,切記不要冷嘲熱諷,輕易的為他們扣上后進生的帽子,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得到尊重與重視的,這樣才能促使后進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升。
(三)因材施教,積極引導
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曾經提出“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這是尊重學生差異,并逐漸消除學生差異的有效方式,在幼師體育教育中,教師也應該善于運用這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通過積極的引導,改變后進生學習狀態。通常情況下,班級中的體育后進生多以女生為主,如在進行“鉛球”運動項目教學時,教師就應該認識到男生與女生之間存在的體能素質差異,因此在運動訓練開展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可以帶領男生進行5KG的鉛球投擲項目訓練,帶領女生進行4KG的鉛球投擲訓練,這樣學生會在適合自身范圍內運動強度中進行學習,從而改變后進生學習狀態。此外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也應該體現出這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應為不同能力范圍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考核目標,不以死標準對待,而是以努力進步的觀念出發對學生展開考核,這也是積極引導后進生取得進步的有效方法。
(四)以優帶差,共同提升
在幼兒師范學校體育教育中,教師還應該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以優帶差的教學方式,從而推動學生共同進步。為此在幼師體育教育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體育學習情況,挑選出幾名體育骨干,然后將這些骨干學生與班級中的后進生捆綁在一起,可以是一幫一,也可以是幾幫一,然后開展以優帶差、互幫互助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利用了學生之間便于溝通交流的特點,因此體育骨干學生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將自身掌握的一些體育技能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后進生,而對于后進生而言,為了能夠不掉隊,不辜負同學對自身的厚望,勢必也會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學習中[3]。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有助于消除班級中的體育后進生問題,還可以發揮出學生之間的團結友愛精神。
后進生是幼師體育教育中的特殊人群,針對于這些后進生必須要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出發,采取針對性教育方法,這樣才能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實現共同發展的體育教育目的,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幼師人才。
[1]張輝.體育后進生成因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4(24):78-79.
[2]梁洪濤.幼師體育后進生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河南農業,2015(12):38-39.
[3]盧玉梅.淺析高校體育后進生的成因及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29(05).
G
A
1006-0049-(2017)24-0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