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琰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實用翻譯技巧》專業群共享課程構建與教學探究
李 琰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翻譯課程大多處于專業性過強或者沒有開設專門的翻譯課程的境況,打造一門適合高職高專各英語專業學生水平和需求的共享型實用翻譯課程,讓學生認知基礎的翻譯常識和技巧,用以解決常見的實用文體翻譯任務,滿足未來相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現實意義和可行性的。
《實用翻譯技巧》;課程構建;教學探究
翻譯能力是語言學習的終極表現,學好一門語言很大程度體現在雙語互譯能力的掌握當中。2000年,國家教育部頒發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翻譯能力曾提出具體要求:“能借助字典將中等偏下難度的一般題材的文字翻譯成漢語,如:科普、人物、政治、商貿、文化、生活等,理解正確,譯文達意。”[1]從中可以看出國家對于高職高專人才的翻譯技能的定位。
現有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多是按照不同專業來安排和調配資源,主要是分為大學英語類和專業英語類。對于專業英語類,又主張根據專業背景來設置英語課程的內容,其中翻譯類課程更是如此,如《商務英語翻譯》,體現的專業性非常突出。而此類翻譯課程的難度和深度都超過了長沙民政學院外語學院旅游英語、學前英語、空乘英語等其他英語專業學生所能掌握的范疇。此外,由于課時等因素的限制,一些英語專業并沒有開設專門的翻譯課程,不能滿足所有英語類學生學習基礎翻譯的需求。那么,打造一門各英語專業能夠共享的基礎類翻譯課程,培養學生對中等偏下難度文本翻譯能力的掌握,實現資源共享和整合,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傳統文體學將文本分為三類,其中一大類便是應用文,涵蓋新聞文體、廣告文體、旅游文體、公文公函文體等等。而高職高專外語類學生人才培養的定位便是培育應用型人才,注重語言技能的掌握和運用。因此,在構建《實用翻譯技巧》這門基礎類共享課程的主體內容時,首先考慮的是文體實用原則。有別于本科學院對于翻譯理論的注重以及翻譯文體和案例的偏文學化,本門課程將著眼點放在各種實用性較為突出,難度較為適中、趣味性較強、各專業都能適用的文體上,同時避開那些專業特色過于濃烈、其他英語專業背景學生難以理解的文體和實例。其次是注重技巧和實操原則。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工匠型人才,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才是重點,所以,對于理論闡述采用的是簡單明了、適用即可的策略,課程的主體部分都放在技巧的培訓和實例的操練上。
基于以上原則考慮,在32個課時的架構下,將本門課程內容劃分翻譯理論引入和實用文體實操兩大部分。翻譯理論主要分為英漢翻譯概略,直譯與意譯比較,英漢雙語異同,以及常用翻譯技巧等幾個模塊。旨在將翻譯領域粗淺易懂卻又難以略過的理論知識結合例子推介給學生,為后續的實用文體翻譯實操打下基礎。
余下的實用文體實操部分則劃分為名片、菜單、商標、企業簡介、產品說明書、商業廣告、證明、證書、求職文本、招聘啟事、辦公文本、旅游宣傳文本等模塊,其中辦公文本涵蓋傳真翻譯、備忘錄翻譯、日程和議程翻譯以及會議記錄翻譯等內容。對于每個子模塊的具體教學內容都力求先分析該實用文體的特色和語言風格,再就翻譯部分做出實例的對比和操練。這些模塊基本涉獵到了各個英語專業入門級別的實用型文體翻譯,能夠基本滿足不同背景的英語類專業學生學習翻譯技巧特別是常見的實用文體翻譯技巧的需求。
作為一門新的專業共享課程,為方便教學和資源共享,乃至同行交流和改進,《實用翻譯技巧》的全部內容都在大學城空間進行展示。分為項目信息、課程信息、課程文件、教學資料、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測試題庫和拓展資源等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又下設相關項目,旨在全方位、立體式地展示這門新課程的教學內容。其中,教學視頻將微課形式大批量地引入課程,采用多種手段拍攝32個微課視頻,力求讓課程生動、形象,給學生耳目一新的觀感,讓原本呆板的翻譯課程富有生趣。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在課后更加深入細致地了解或復習課堂所學知識點,強化技能。測試題庫根據每個視頻安排2道測試題和1道課堂討論題,以及5套單元測試和5套筆試試卷,以此豐富考核學生的內容和手段。拓展資源則在課堂的教學課件基礎上增加大量翻譯相關的精品課件,讓基礎較好有更多需求的學生可以拓寬視野,延伸學習的維度;同時,搜集各大常見又實用的翻譯網站地址和翻譯軟件供學生參考和使用,讓他們可以靈活熟練地借助各種翻譯工具,完成實用文體翻譯的任務。
(一)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本門課程是專業共享課程,其性質和初衷決定了課程難度的中等偏下。難度上的調整更是為了很好的實現“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大量的實例來認知到各種實用文體翻譯的技巧,掌握基礎的翻譯常識和翻譯技能,并運用到翻譯實踐當中,滿足未來英語相關工作對于翻譯的最基本需求。而教師在課程中處于指導和輔助角色,利用短短32個課時和大學城空間的資源來跟學生展開互動。這種模式能夠更好地契合翻譯這類課程重在實操、熟能生巧的本質。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身大量的翻譯練習和操練,可以切身體會到翻譯理論和技巧如何指揮翻譯實踐,挖掘出翻譯實踐當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便于教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和修正。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普遍認為翻譯是一種較為枯燥而單一的技能。《實用翻譯技巧》課程由于需要多個專業共享,更容易陷入因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帶來的教學困境。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激發學生興趣是必不可少的。創設情境就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實用文體翻譯基于各種背景模塊,本身就具有實用性和一定的趣味性。那么利用這些特性,創設情境,來充實課程內容,是完全可行的。比如,針對名片翻譯模塊,可以事先要求學生查找資料,分小組制作中英文雙語名片,在課堂上體現交換名片的禮儀,同時展示自己的名片翻譯。然后由教師來點評每個小組名片翻譯的優劣,以及名片交換禮儀中的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簡單了解名片的概念和禮儀,更可以讓學生直觀地認知名片翻譯的技巧,了解小小名片的翻譯當中需要注意的要點。再比如,菜單翻譯模塊??梢栽谡n堂上播放中國八大菜系的視頻,創設飲食文化的情境,活躍課堂氣氛。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讓他們暢談對于平時到餐廳點菜的體會,引入菜單翻譯的任務,進行實例對比和分析,剖析菜單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再拋出菜單翻譯的技巧,讓學生在興致盎然中完成翻譯技巧的學習。而對于求職招聘翻譯模塊,更是可以創建求職招聘的情境,將學生置于這種角色扮演的模式中,來理解求職招聘文本的中英文翻譯對于未來的工作的重要性,體會到不恰當的甚至是錯誤的翻譯對于哪怕是一份小小雙語簡歷都會帶來怎樣的問題。
(三)利用ISAS,調動主觀能動性
ISAS是近些年來廣受歡迎的教學模式,很多課程都可以引入這種模式來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秾嵱梅g技巧》作為文本性比較強的課程,更加應該利用ISAS的優勢,很好地促進學生的雙語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課程初期,向學生說明ISAS的任務安排,要求學生自行分組和選定任務項目。在每次任務前,學生根據翻譯主題查找相關資料,準備自己小組的展示內容。內容當中必須涵蓋該實用文體的簡要介紹、語言風格和翻譯實例以及原創的翻譯心得,深入淺出地展示自己小組提前學習的成果,為課堂上教師的指導打下良好的開端。通過這種模式,學生可以很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前認知一些實用文體的背景知識,也能了解相關翻譯技巧的簡要內容,并在這種過程中,調動團隊的力量,彼此討論和分析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再通過教師的指導解決這些問題,更深入地理解實用文體的信息及其翻譯技巧的運用。
綜上所述,《實用翻譯技巧》這門課程從構建到教學,需要綜合考慮各英語專業的實際情況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結合學生的水平、課時配備、實操條件等主客觀因素,充分利用世界大學城空間的平臺優勢,以多模式、多角度來促進教學的開展,學生的利用,和同行的交流。唯有不斷摸索,考量實際條件和學生未來崗位需求,適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手段,方能真正構建實用又有創意,便于各專業使用的共享型基礎課程。
[1]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教育部高等教育,2000.
[2]龔竹.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家教世界,2014(2).
[3]劉宓慶.翻譯教學:實務與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H
A
1006-0049-(2017)21-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