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兵華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
?
校園武術文化對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影響與作用探析
邵兵華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
武術是傳統文化的一種,所以說校園武術文化既是校園文化的一種,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校園武術文化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大學生的人格塑造方面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這篇文章研究的是校園武術文化對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影響,我們將對這種影響進行探究,以此來推廣校園武術文化。
校園武術文化;大學生;人格;塑造
學生是時代的先鋒軍,學生身上有很多的特點,例如:創新、活力、誠實等許多優良的特點在學生身上體現,而這些特點也反應了校園文化的特點,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代表,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對于一個學校的名譽、成就以及培養的人才有非常大的關系。我們且不說美國常青藤名校的校園文化對它們的深刻影響,我們只是說有中國常青藤名校之稱的學校,例如:北京大學。北京大學能成為中國學術界的執牛耳者,這與它的校園文化是分不開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出自《周易》,北京大學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這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要求。正是這種高標準,嚴要求造就了北京大學今天的學術地位。
校園文化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的規章制度,而且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治學理念,是學校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處世哲學,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能夠帶給學生的也不僅僅是這個學校所教授的課程,能夠教給學生的文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更多地是它將在學生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例如李克強總理在很多場合提到他的母校:北京大學,帶給他的影響,我們也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作為北大學子的那種實事求是、嚴謹辦公的態度以及風格,這是北京大學的校園文化在他身上的體現,所以校園文化不僅僅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四年的大學生涯,而且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校園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夠通過教育、啟蒙等方法對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行建設,一個學校有什么樣的校園文化,將能夠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
校園的武術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種,所以校園武術文化也能夠在人格塑造方面給學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對校園武術文化的現狀,來總結校園武術文化對于大學生的人格塑造的影響。
(一)校園武術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的影響
武術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我國以成龍、李連杰等一大批為代表的功夫影星,將功夫拍成電影,不僅在國內有巨大的影響力,而且讓中國功夫在世界上揚名,這些電影反過來也促進了武術的發展,真正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我國作為武術的發源地,曾經也是武術盛行的國家,上世紀初的武術宗師們曾經設想要用武術強國,不做東亞病夫,我國掀起了學習武術的浪潮,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廣了武術運動。現代社會武術多用于強身健體,當然這也是武術最初的想法,武術在最初的時候就是用來強身健體的,只是在冷兵器時代武術有了更為廣泛的用途。但是當今社會我們提倡全民健身這與一百多年前的用武術健身也是一樣的,所以理論上武術來到了又一個發展的高峰期,但是由于武術運動在現當代并不普及,以及其他形式的健身項目例如廣場舞等的出現,讓武術的發展并不明顯,但從《昆侖決》等武術類節目的火爆程度中可以看出,武術可能會再一次成為全民運動。
早在1915年的民國時期,武術就已經納入了學校體育課程的體系之中,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人民體質,武術被編入全國的體育教學大綱之中,使得武術得以快速發展,作為時代的領軍人物以及弄潮兒,大學生是最能夠接觸新鮮事物的人群,所以校園武術能夠在大學生中成為一種文化,凈化心靈,增強體魄,磨練意志,培養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豐富了校園的文化生活,進而影響到大學生的人格塑造。
武術能夠稱之為一種文化,主要是因為中國武術的招數以及它本身的一種觀念當中滲透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中國武術博大精深,一如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所以武術文化中有著“廣博”的特點,中國武術講究厚積薄發,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寫照,在中國武術中首推太極拳法,太極拳融合了道家的陰陽哲學,是一種極為高深的拳法,無論從現存的拳法中還是從我們接觸到的電視節目、武俠小說中武術都帶有中國傳統哲學的身影,這些傳統哲學都是中國古代的先賢經過了幾代人的修正,才總結出的為人處世的哲學。中國武術講究“形神兼具”、“天人合一”,形與神的結合,也是武力與文化的結合,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這些“武德”,特別是將武術文化的坦坦蕩蕩、博大精深的內涵把握好,我們就能夠從根本上把握住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根基,特別是對民族的自強、自立、自尊、自信等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因此武術并不僅僅局限于競技類的體育比賽,更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從這一方面我們就能斷定武術定能夠影響大學生的人格塑造。
(二)校園武術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
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集中表達,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文化占了很大一部分,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仁義禮智信”在武術文化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在武術文化中,中國古代的武術家們大多都有“行俠仗義”的想法,這些我們在我們的武俠電視劇以及小說中看到很多,他們擁有絕世武功,拯救普通眾生,雖然只是傳說或者虛幻,但是這足以說明人們對武術家的愿景,這也很好的說明了武術文化中含有“仁”這一概念,當然“仁”的定義絕不僅僅體現在濟世救人上,它也體現在招數上,在中國最具代表的拳種是太極拳,太極拳的招數陰陽結合,用來強身健體和防身最為合適,太極拳雖然非常的厲害,但是它的理念確實陰柔,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在武術招數的小細節上的體現。再比如“義”,在中國武術史上有很多大英雄都懷有報效祖國的志愿,大俠霍元甲通過精武門來使國人強健體魄,振興中華,這些都是“義”的體現,是民族大義,為了中華之崛起,很多人在踐行著自己內心的“義”,武術家們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詮釋民族大義。
這些傳統文化的例子我們都耳熟能詳,這些都在武術文化中有所體現,通過不斷的熏陶,不斷的磨礪,這些文化最終將內化為我們自身的一種內在的力量,進而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舉止,使我們能夠在不自覺中對民族文化進行傳承,并最終能夠影響到我們的人格,使我們成為一個有內涵修養以及內在力量的人。
(三)校園武術文化中的“內外兼修”
我國傳統文化講究內外兼修,對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表達了極為厭倦的情感,而同樣的武術文化中也講究“內外兼修”,在內在修養自己的品格,學習傳統文化,不斷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武學的新的出路,傳說中的《易筋經》是佛教文化中的經典之一,后來少林武僧對它進行重新解讀,并參悟其中的奧義,最終創造出獨步天下的武術,當然這些只是傳說,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從中窺見端倪,有些武術是起源于中國的經典的,我們還是將太極拳作為例子,傳說中太極拳發源于道家的《道德經》,雖然難以考證,但是從它的陰陽哲學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猜測不無道理,陰陽相濟,以柔克剛,而《道德經》中記載,水利萬物而不爭,是一種以柔克剛的典范。這是武術家們的內在的修養,另外武術家們通過參悟文化經典,以及總結自己的人生哲學,吸收其他門派的特點,將自己的招數精簡,使它們更加實用,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近代武俠電影的開創者李小龍,他創立了截拳道,是一種招數精簡,實用性非常強的武術。武術的內外兼修,既是“習武之人”的一種練習方法,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表里如一,是對一個人的品德的非常高的褒獎。如果我們學習武術,并且成為武術的愛好者,我們一定會“內外兼修”,如果我們能夠長期堅持,這種品質最終會影響到我們的內在,并最終影響到我們的人格修養。
武術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它在我們的道德品質方面有很好的渲染能力,我們通過不斷學習武術以及武術文化,它的那種由外而內的氣質,將會極大的影響我們。我們能夠被潛移默化的熏陶,它的“仁義禮智信”以及“內外兼修”的一種理念都是我們現代社會尤其是大學生需要學習的,作為時代的引導者,如果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那么他必須是一個道德品質好的人,否則很難說他會將知識運用到何處,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文化窗口,來使它熏陶當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凈化心靈,武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極具特色的一環,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我們要不斷傳承發展,尤其是作為現代的大學,要更加重視文化的傳承,在武術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做到理解武術的精髓,吸取傳統文化中經典的內涵。
我們在學習校園武術文化的同時,也能夠塑造我們的人格,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完美的人,當然武術不可能只有好處,但是武術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肯定利益遠遠大于弊端。
[1]梅漢超.論校園武術文化對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的作用[J].湖北體育科技,2013(12):1092-1094.
[2]鄭良思.校園武術文化對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影響與作用[D].武漢體育學院,2012.
[3]姜玉興.武術散打課教學對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邵兵華(1990-),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成都中醫藥大學,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運動養生方向。
G
A
1006-0049-(2017)12-0033-02
輔導員通過體育活動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及其機制研究(項目編號:FAYYB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