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燏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
營改增背景下深化稅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探討
張 燏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稅務會計從字面上可看出,其內容不但有稅法方面的知識,還有會計核算方面的知識及技能,因此稅務會計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性及操作性的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學生稅務會計實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自2011年進行營改增改革試點以來,會計制度就一直處于不斷改革的狀態,這使得社會對綜合型、應用型及實踐型稅務會計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提高學生的稅務會計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及應用能力,成為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及目的。
營改增;稅務會計;實踐教學
稅務會計一直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會計學科,基本所有的領域都應用到稅務會計知識,甚至形成了專門的稅務會計學科,并與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初級會計、財經與法規等會計學科,組成會計專業教學體系,這對整個會計專業教學發展都有著重大意義,理應受到會計專業人士及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與關注。但在實際的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還存一些問題,尤其是實踐教學方面的問題,使在營改增背景下的稅務會計教學質量及效率難以提高。所以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稅務會計教學經驗,進一步分析營改增背景下稅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問題及其深化措施。
(一)稅務會計老師專業性不高且不重視稅務會計實踐教學
當下在高校從事財經類教育工作的老師多數是校外的理論工作者,本身財經工作實際經驗就不豐富,對于很多專業性的理論知識也是通過書本才能了解,所以說讓他們進行高效的實踐性教學存在很大難度。另外,稅務會計作為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理應在校園內建立相應的實訓基地或實訓樓等配套設施或者設備,但部分學校并沒有或很少建稅務會計實訓基地等,導致學生學習到的稅務會計理論知識難以得到切身實踐[1]。
(二)學生的稅務會計實際動手能力差
隨著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改革的逐漸完成,社會中企業對操作能力強、實踐能力強及動手能力強的稅務會計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很多高校財經類專業的教學課程只開設了基礎會計、稅務、審計、成本會計等基本理論性課程,而關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開設得并不多,如關于納稅申報、納稅具體流程等實踐性的課程。
(三)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
到企業實習是很多學校實現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的主要途徑,但所在實習企業往往不愿意讓實習生深入接觸企業真實的稅務會計業務,所以一般也只接受幾名優秀的學生前來實習,對于多數沒有機會到企業進行實習的學生,學校只能請有工作經驗的老師或校外工作人員向學生傳授稅務會計工作經驗,但這樣容易使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1-2]。
(一)強化稅務會計實踐能力培訓的師資力量
第一,進行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稅務會計老師應積極發揮自己的引領作用,指導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驗證稅務會計理論知識;第二,稅務會計老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稅務會計工作經驗,如到與學校合作的企業中進行稅務會計相關的工作,以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有效稅務會計實踐操作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稅務會計實踐能力;第三,學校要根據營業稅改增值稅實際情況及各級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對財經類的老師進行專業化和系統化培訓,以提高老師的稅務會計專業水平,進而促進稅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高。
(二)加強校企合作并將案例教學應用到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
該措施提出的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和解決稅務會計問題的能力,具體措施如下:第一,設有會計專業的高等院校,要切合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需要,結合社會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要求,加強實訓基地的建立,如稅務會計實訓中心、實訓大樓等;第二,學校要加強與校外的合作力度,讓校外相關企業為會計專業的學生提供良好的稅務會計實習平臺,進而提高學生的稅務會計實踐能力,如某傳媒有限公司的所有稅務處理、營業增值稅及其納稅申報等稅務會計業務,均由當地某財經大學的會計專業和財務專業的學生完成;第三,稅務會計老師在教學時,要積極將生活中的納稅實例應用到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以豐富稅務會計教學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稅務會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進而提高稅務會計課程教學質量[2]。
(三)引進情景教學模式實現仿真工作室的建立,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第一,學校按照當地省國稅和地稅系統的辦稅規范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建立仿真工作室,工作室的內容包括申報服務臺、稅務登記處、發票管理部門、國稅或地稅的納稅申報部門、稅務綜合咨詢窗口等;第二,嚴格按照相關稅務工作人員工作規范要求,實現服務柜臺辦稅服務人員等的設定,設定過程中要將服務人員的照片、姓名、職務及工號等納入崗位設置中,以完善服務人員資料,進而達到逼真服務柜臺的建立;第三,將納稅服務工作室的重要工作內容分為6塊,并制定出相應的工作規范要求,然后掛在模擬的納稅服務工作室中,如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稅收處罰標準”、“辦稅業務流程一覽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納稅申報管理操作規程”和“納稅申報指南”等;第四,在相應的仿真工作室中放置一些稅務會計工作必須使用到的一些辦公工具,如納稅人桌椅、納稅人意見簿、熱線電話等,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真正的稅務會計工作,以實現對他們稅務會計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3]。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經濟及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會計制度不斷發生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行業的發展。但隨之而來的還有社會對綜合型、應用型及實踐型會計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進而使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及效率成為各大高校及相關培訓機構的重要任務與工作內容。對此,上文基于營改增背景,先簡單分析了稅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中常見的問題,然后基于問題詳細分析并提出營改增背景下稅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深化措施。
[1]何美珠.利用營改增契機,深化稅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探索[J].財經界(學術版),2015,08:325-326.
[2]田學功.對《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J].經濟師,2015,09:253+255.
[3]龔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及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6,31:436.
G712;F
A
1006-0049-(2017)12-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