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周馳 趙 熙
浙江樹人大學藝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
交互媒體的藝術價值探究
諸葛周馳*趙 熙
浙江樹人大學藝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絡的迅猛發展,數字多媒體所帶有的交互特質對當代藝術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針對數字媒體的交互藝術價值進行研究,調研并結合具體藝術作品,來分析其影響以及對社會的價值,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等。
數字媒體交互;交互方式;用戶互動
(一)更改了藝術創作的準則
在傳統藝術創作中,創作者就是創作者,接受者就是接受者,角色劃分是明確固定的。當代交互藝術的興起,改變了這一延續千年的準則。在多媒體交互藝術創作中,人們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多重的、變化的。當代交互藝術為這種角色轉變創造了條件。
傳統藝術將創作者手定的版本視為不可更改的孤品,在解讀作品時,也以創作者的情感、動機或身世遭遇為最根本的依據。相比之下,交互藝術打破了藝術作品不容變更的“唯一性”、“神圣性”,反而要求觀眾參與創作,并將其視為對創作者的支持、對藝術作品的貢獻。
傳統藝術以單一、靜止的形態為主,并盡可能地維持作品原貌不變。相比之下,交互藝術的形態是多變的,作品會因為多人參與互動而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被視為交互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多媒體交互藝術的這些特點,對傳統藝術創作準則形成了顛覆性的影響。
(二)促進互動裝置藝術的發展
裝置藝術始于60年代,是一種結合空間場地、材料造型等要素的綜合性展示藝術。就展示形式而言,裝置藝術與其它傳統藝術形式差異不大,也是一種單向度的展示作品。不過,隨著90年代以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種結合裝置和電子互動媒體的互動裝置(Interactive Installation)藝術蓬勃興起,為當代藝術闖出一條新路來。
互動裝置藝術重視觀眾的參與,為觀眾提供互動的條件,積極創造能讓觀眾置身其中的氣氛。譬如在2008“快城快客”上海雙年展中,互動裝置作品《上海,我能請你跳支舞嗎?》,隨著觀眾的參與,建筑的面貌也隨之發生改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編程技術的推陳出新,多媒體豐富的交互性質將有更深層次的發展,為當代藝術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路。
多媒體交互為當代藝術帶來了新的啟示,但也引發了爭議。有人認為,多媒體交互藝術是一種“缺乏歷史性”的創作,“網絡上的文字只能是畫面性的,它似乎只能停留在此時。但如果只能停留在此時的話,就不能形成一種歷史,這就回到交互性最可怕的,也是對它存有最大懷疑的一點上,那就是它的反歷史性。但歷史絕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至關重要的東西。因此,當交互性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也就是歷史遭遇最重大的危機的時刻。”他們批評道:“游戲中只有此刻,它沒有從容的思考,只能面對不斷提供的選擇,本能地發生交互性的行為,而這種交互性不是發生在精神的、歷史的、理性的、邏輯的層面上,更不可能在精致的情感、想象層面進行,即使是較為成熟一些的游戲,也是很難產生歷史性的。”與傳統的經典文本相比較,他們進一步闡釋:
“經典文本的意義就在于可供重復的關注,在被重復關注中形成人際交往,形成文化積累,相比之下,如果網絡游戲無法記錄,或者事實上沒有記錄,或者認為沒有必要記錄,那么,別人就無法重復地關注玩家的才華,即使他本人也無法完全重復這一過程。這樣,人際間通過較高程度的精神產品進行交往,進而形成文化的歷史積累就失去了可能性。”一些學者評價,發生在網絡世界的交互行為無人記錄,因而不能稱為“歷史”。這樣的結論與事實并不相符。藝術作品展示在世人面前時,觀眾很難了解其創作過程和背景。傳統藝術僅有一種存在狀態,由作者事先規定。交互性藝術則非如此。“如果歷史僅僅是過去的事實,那么人們或許會發現某種線性邏輯;如果歷史還是一個向前延伸的過程,那么,人們不能感到擺在自己面前的是多重路徑、多重狀態、多重選擇。”交互作品延展了對于“歷史”、“歷史感”等概念的傳統看法。新興交互藝術與傳統非交互藝術各有特點,必將長期并存,相輔相成。不過,以交互性見長的數字媒體在未來人類社會生活中無疑會越來越重要,并且深刻影響其他媒體。人們終將適應、接受這一新藝術的諸多特質,不再把它看作異類。
網絡交互催生了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它是“基于網絡技術發展的、以多媒體信息為特征而形成的一種新經濟潮流和形態”。同時也是一種基于網絡交互技術的“互動經濟”。
互聯網促使了一個全新的購物和生活方式的誕生。比起傳統消費購買模式,新興的網絡交互方式可以更好地發布、反饋信息。電子商務、網上購物的流行及普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面貌。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網絡銷售渠道,完全依托網絡的銷售企業也方興未艾。以亞馬遜書店為例,1985年開業當年營業額就達到51萬美元,目前已成為網上平價超市“巨無霸”。IBM公司1996年開通世界第一條由電腦網絡建造的商業不夜城“世界大道”,每天24小時、一年365天營業,卻無需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建設商城和雇傭員工。除了一般的網上銷售之外,它還可迅速地采集到相關數據,了解顧客購買意向,分析客戶采購趨勢,從而作出更科學、更迅速的商業決策。這都得益于網絡經濟的交互功能和信息快捷交換、儲存、信息資源共享的優越性。
[1]柳標.交互式動畫在數字媒體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23):93.
[2]李岱楠.數字媒體藝術的文化價值研究[J].藝海,2012(5):87-88.
諸葛周馳(1995-),男,漢族,浙江人,浙江樹人大學,本科,主攻動畫藝術設計方向;趙熙(1982-),女,江蘇揚州人,碩士,浙江樹人大學,講師,主要從事數字媒體交互設計、動畫理論研究。
J
A
1006-0049-(2017)12-0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