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山東煙臺藝術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0
?
淺析在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王 琳
山東煙臺藝術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0
隨著創業浪潮的不斷前進,在校學生創業氛圍日趨濃郁。而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而言,我們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對創新創業教育不重視邊緣化,單一的教學模式,滯后的教育理念教育傾向比較簡單化功利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的匱乏。在提倡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在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加大外部環境的支持,更新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加大教改力度,重點關注師資培養。從而使在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一步步走向正軌。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在校學生
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是一種實際應用教育,學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高等教育在創新創業內容方面空白,使高等教育自身更加健全,從而推動在校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習,學校可以有效激發在校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增加未來可能的創業機會,提高在校學生應對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的嚴峻形勢的能力。另外創新創業需要實踐,需要不斷地試錯。目前高校,特別是中專、大專等職業院校,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的動力正來自于此。”
現階段在校學生創業已不是早前那么稀奇的現象,所以針對那些打算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在校學生群體,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些學校在沒有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之前會有一些創新創業的講座,這樣吸引的只會是對創業有興趣的在校學生,但是會讓學生感覺不成體系,甚至有點雜亂無章。所以說創新創業教育的開設,不論對個人還是學校本身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不重視邊緣化
“中國制造”現在已被全世界熟知,但是“中國創造”仍發展緩慢,就是我們長期沒有意識到創新創業對于一個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中的舉足輕重作用,所以創新創業教育沒有受到重視得到進一步發展。我們國家一直具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地位,長期處于引進外來成熟經驗,缺少自主創新與研發。只是擁有龐大的制造業能力,缺少高質量的自主創新能力,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不重視邊緣化。一定要吸引更多的尤其是在校學生全方面參與到創新創業宏偉藍圖來,在教育教學方面給予更多的重視與扶持。
(二)單一的教學模式
現在的教學模式多是課堂教授加案例討論,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所以說更談不上學生自身自主學習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必然要求改變我國傳統的“僅僅是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以傳統教材和課堂講授為模板”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更改以往的職能從而變成一位能夠幫助學生獨立思考的助手,把枯燥無味的教材變成充滿創新創業知識的載體,把課堂變成學生能夠放飛自我創新能力開發無盡潛能的舞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滯后的教育理念,教育傾向比較簡單化,功利化
會錯誤的認為創新創業是學生找不到工作后的無奈之舉,會把創新創業簡化為崗前培訓或者就業培訓。為了完成任務而走過場。使創新創業教育處于空白或者名存實亡狀態。
(四)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匱乏
對比國外高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我國既懂創新創業知識理論又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教師少之又少,這在很大一部分制約了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一)加大外部環境的支持
一個完善的創業環境對處于初創階段的在校學生是非常關鍵的,擁有完善的法律政策與成熟的創業孵化器能夠對創新創業的幫助與扶持更具體化,會使得創業這件事情事半功倍。外部環境的支持能夠孕育更肥沃的社會土壤,激發在校學生與老師的積極主動性。
(二)更新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
西方發達國家在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之所以各具特色,十分先進,與他們高度發達的教育制度與完善的教育機制有密切關系。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應該是更關注在校學生的發展全面性、整體性,它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為了能夠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素質的人才。對于之前的落后腐舊的教育理念要摒除,因為我們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始于日漸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學校都把創新創業當做一種緩解就業壓力的權宜之計,這導致了許多創新創業教育偏離了正常的軌道。要大眾化教育,使得各類學校從“知識傳授型”轉型為“知識創造型”從而使得學校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溫暖搖籃。
(三)加大教改力度
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面,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以及學成結果可落地性原則。要多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運用創新思維,教師多在實踐中帶領學生以此加深理解。在教學內容方面要不拘一格呈現社會實際,多采用學科交叉,訓練學生系統的考慮全局。其次,最后的考核階段,學生與教師都要進行考核,學生與老師之間互相打分,摒棄之前的死記硬背老套路,實行學分計算靈活制度,多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
(四)重點關注師資培養
創新創業教育更注重著真實性,涉及的方向面廣,對于師資的選用不能再局限于已有的老師層面,必須要將與創新創業相關的社會人士或組織邀請到教學任務中。另外在創新創業教育課堂中以真實產生的問題為方向,以社會上的親身實踐教學為主,進行老師與學生互動式教學,由單方面教授知識為主轉為師生互相交流一起提高,對不同學生個性化教學,促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快速提高。在課程內容方面,一改之前的單一案例討論模式,將當下對創新創業有幫助的TRIZ理論、頭腦風暴法、思維導圖、六頂思考帽等著名思維方法。使學生遇到問題,能夠順利剖析重點找到解決核心關鍵的方法,并注重訓練學生對不同需求掌控的能力,使其根據實際問題提出合適的科學解答或創業項目。
[1]岳平.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關于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職教育必修課的思考(之三)[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2]汪泳.高校創新創業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分析[J].黑龍江教育,2009(9).
[3]陳雪鈞.國外高校創業教育的比較與啟示.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11):22-23.
[4]張進.關于高等院校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考[J].南京社會科學,2006(12).
王琳(1982-),女,漢族,山東煙臺人,本科,山東省煙臺藝術學校,教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
G
A
1006-0049-(2017)12-0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