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慧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6
淺析同輩群體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
李春慧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6
同輩群體有正式與非正式之分,本文特指的群體是在高校廣泛存在的非正式群體。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領域里,該群體是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伙伴,所以同輩群體不論是在大學生今后的為人處事方面,還是在大學生今后在職業規劃以及選擇等方面都存在有極大的影響。本文通過探求同輩群體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不同影響,從而對今后充分發揮同輩群體在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引領方面給予一定的借鑒意義。爭取營造出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同輩群體環境,通過不斷發揮同輩群體的正功效,來端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同輩群體;價值取向;價值引領
同輩群體即:有大致相當的社會地位、并且通常年齡相仿的一群人[1],具體而言是由年齡、地位相近,興趣、愛好、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大體相同并經常在一起交往和互動的人組成的非正式群體。價值取向是大學生人生歷程的航標,它映射出大學生對價值追求、評價、選擇、認同的一種傾向性態度。[2]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能決定個體的價值選擇,因而能反映當代大學生的人格特征。而在高校中,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斷發展壯大的同輩群體,同輩群體是當今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伙伴,所以它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同輩群體的從眾行為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帶有矛盾性
從眾行為即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改變個人意見而與多數人取得一致認識的行為傾向,這是社會生活中較為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3]然而在同輩群體中,當成員個體為了與大群體保持一致時,往往會做出是否要舍棄自己的想法或意愿的選擇,所以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其價值取向呈現出矛盾性的特點,即是否遵從自己的意愿想法或是是否跟隨大家去選擇并與大家保持一致,這樣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因為當他們受同輩群體的從眾行為影響時,會讓他們在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理想與現實、實踐與認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選擇性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矛盾心理。
(二)同輩群體的求異行為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帶有多元性
求異行為即與眾不同。隨著我國多元文化環境的開放,人們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在這樣一個經濟發展較快、科學技術較先進、人們生活日益得到滿足的環鏡下,特別是對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同輩群體而言,他們不僅追求物質生活,同時也更追求精神生活。而從價值主體本身來看,隨著大學生的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會越來越重視自身個性的發展,并開始根據自身的各種需求來設計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這些會促使他們產生一種求異的行為來體現自身價值、自身存在感。但要清楚的是,這種需求會迫使他們去接受更多的價值觀念,以此來將自己價值觀念與社會的某種價值觀念相結合,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出帶有多元思想、多元行為的價值觀念。
(三)同輩群體的攀比行為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帶有功利性
同輩群體中攀比行為的產生,是由于大學生長期生活在極其相似的同輩群體中,同輩群體成員之間往往具有某一方面相類似的人格特質和心理特點,當他們發現同輩成員中的某一方面比自己更勝一籌,就會很容易產生攀比的行為。但是這種攀比行為把握的好就會不斷地激發自己的內在潛能來提升自我。反之,把握的不好,這種行為就是一種過激的效仿或者說是一種非正常的攀比。這種非正常的攀比行為會促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即價值取向趨向重物質利益,以自我為主。而這些在同輩群體里的表現就是成員間的妒忌心,而這種妒忌心就會導致群體內其他成員產生非正常的攀比行為,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加速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變化,即從不談錢、不言利的奉獻意識到今天直接追求功利的不當行為。
(一)同輩群體的世界觀對大學生政治態度的影響
從哲學的意義上來說,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但由于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世界觀包含有各個方面的內容,即經濟、政治、文化等,而政治態度就是體現大學生個體是否具有良好素養的一個指標。
在同輩群體中,由于個體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所以其觀念也會相互影響。若在群體中,個體對社會漠不關心,對社會現象持有否定態度,那樣就難確保他們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去對待身邊的各種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致的社會認同感,即我們的國家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的、大眾的國家。作為接受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而言,我們必須要具備最基本的政治態度那就是要愛黨愛國愛人民。
(二)同輩群體的人生觀對大學生人生態度的影響
人生態度,是指人們通過生活實踐形成的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基本意愿。[4]同輩群體中的每個個體若都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那么他們的人生態度就會是積極向上的,因為持積極人生態度的人總是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能坦然的面對挫折,樂觀的面對未來;反之則會是消極低沉的。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人生觀的相對穩定性決定了在大學階段形成什么樣的人生態度是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群體中大多數人是積極的,那么憑借群體的相互影響作用就會使其他個體轉變觀念。要知道,人生觀在關系著人生態度的同時,也關系著我們未來的發展道路。
(三)同輩群體的消費觀對大學生消費態度的影響
消費觀指的是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的態度和總的看法。[5]高校中形成的群體一般都沒有正式走向社會,也沒有一定的能力能實現自給自足,所以一切生活來源基本上就依賴于家庭收入。但由于該群體的形成具有自發性,所以我們不能排除有些群體是因為有著相似的消費觀念而形成的。對于這樣的同輩群體,他們的群體消費觀對其消費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在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的作用下,個體受群體消費行為的影響,開始出現了攀比,消費追求的不再是經濟適用而是各種求異求新,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消費異化現象的出現。
同輩群體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伙伴,自由、獨特的同輩群體使大學生找到在其他環境下不曾擁有的集體歸屬感。而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社會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振興的希望,他們的價值取向不僅影響自身的成長發展,也關乎社會和國家的興衰。[6]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優化非正式的同輩群體環境,來端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一)要積極開展對核心人物的教育活動
在同輩群體的形成過程中一般都會有核心人物也即領導人物,該人物在群體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所以我們要向端正群體環境,必定要先注重群體中核心人物各方面的培養,通過加強對核心人物思想行為的教育,來影響其群體中個體的行為以及思想等。如加強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來不斷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使其成為弘揚主旋律的助力,從而發揮其正面的榜樣示范作用。
但對于那些偏離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同輩群體核心人物,我們要耐心地做好說服教育工作,了解其偏離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原因,產生的誤解,對癥下藥,促使其帶領群體成員走與社會主流文化相契合的道路,摒棄不良習氣,成為推動社會文化建設的積極力量,不斷增強文化自覺。
(二)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群體意識
在高校中大學生思想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在群體意識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因此高校有必要對大學生群體選擇給予足夠的重視,要適時地給大學生們灌輸正確選擇群體的思想。要讓同學們知道,群體不僅是一個讓人感到優越感、自豪感的地方,同時它也是一個彼此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地方。只有大的方向正確即建立這個同輩群體有個正確積極向上的目的,才會逐步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端正價值取向。
(三)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
如果一個群體中每個成員都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那么這個群體將是發光的,將是給人們帶來正能量的群體,如果一個群體中各個成員或多或少都有自私、妒忌、任性等不健康的心理,那么這個群體中給予成員以及周圍人的都將是負能量。所以我們只有通過科學渠道對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進行疏導,才能確保同輩群體中各個成員的心理健康,才能逐步引導他們去樹立積極的心態,用樂觀的態度看待人生、看待周圍的人和事,進而優化整個群體環境。
(四)要加強同輩群體的行為規范
行為規范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處于最基礎、最重要的地位,它不僅關乎個人的形象,同時也是學校乃至社會精神文明的體現。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同輩群體的行為規范。在校園里,學校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實施案例向學生說明它的重要性;在家庭中,家長可以以身作則讓孩子自己辨別正誤,要告訴他們一個人的教養都在行為舉止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要加強對法律法規的認知、對校紀校規的履行、以及大學生約定俗成的一些行為規范,并以此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端正其價值取向。
[1][美]戴維·波普諾.社會學(第十一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袁貴仁.價值學引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3]馬克·伊爾斯(Earls.M.).從眾效應:如何影響大眾行為[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4]姜清明.論和諧背景下大學生人生觀教育[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1(12):41.
[5]馮雪晶.論三種消費觀[J].林業科技情報,2007(1):33.
[6]王潔.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與價值取向辨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4(5):104.
李春慧(1994-),女,漢族,陜西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法學碩士,研究方向:心靈學教育與研究。
G
A
1006-0049-(2017)18-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