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熙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流行音樂的文化特征探析
肖 熙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21世紀以來,在我國逐漸流行起來的各種新興音樂元素,都是以傳統音樂風格為基礎,并對其文化特征進行再次改革與創新而產生的。新時代的流行音樂具有強大的滲透力與感染力,其憑借獨特的演唱方式及演奏模式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擬以流行音樂的文化特征為研究重點,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流行音樂;文化特征;商業性;時代性;大眾性
當前我國流行音樂的迅速發展,不但有助于我國流行音樂的藝術成果傳播,而且能夠充分展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態﹑音樂的文化走向以及大眾的音樂綜合素養等內容。我國當下的流行音樂對青少年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音樂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導向作用。所有的流行音樂作品都要經過經驗汲取﹑文化繼承﹑深入創新的過程,因而分析研究流行音樂的文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社會價值。
不同時代的文化背景及社會環境也不相同,因而流行音樂具有突出的時代性特征。從某種程度上講,流行音樂的時代性特征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流行性。流行音樂的群眾基礎十分廣泛,具有引起群眾心靈共鳴的重要功能,反映出了特定時期人們的特定心理需求,因而流行音樂必然具有流行性的特征。每一時代都會涌現出極具代表性與特色的歌曲及歌唱家,如上世紀80年代的崔健﹑汪明荃﹑葉麗儀等家喻戶曉的歌唱家以及這些歌唱家創作的著名作品《上海灘》﹑《一無所有》﹑《萬水千山總是情》等。二是時尚性。諸多流行歌曲都有鮮明的時尚性特征,這是由于人們不僅會追捧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而且會對演唱該作品的歌手的行為舉止﹑發型﹑衣著等產生濃厚興趣,進而將其作為時尚標桿進行模仿。三是更替性。新時期的流行音樂具有較快的更替性特征,就如同快餐速食一樣,不過流行音樂的更替性并不一定具有所替代音樂作品的經典型。截至目前,諸多經典流行歌曲不乏具有顯著的流行性特征,如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Beyond演唱的《海闊天空》﹑張雨生演唱的《大海》等。
流行音樂屬于工業化特性突出的音樂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么流行音樂產品的制作與生產,就會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因而,流行音樂與市場行為的聯系十分緊密,其傳播需要商業化推廣方式與營銷策略的支撐。尤其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流行音樂的發展更是緊扣市場需求,即在適應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升音樂品質及其文化內涵。搖滾樂與爵士樂是流行音樂的重要構成部分,它們的市場行為均是圍繞商業化目的開展的。在這兩種流行音樂的誕生初期,都顯示出了商業性的特征。譬如,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極為流行的爵士樂,已成為眾多樂師的重要經濟來源。這是因為爵士樂最早出現在新奧爾良的“紅燈區”,之后又在夜總會﹑酒吧等場所得以發展。因此,多數爵士樂都是樂師們售給夜總會﹑酒吧消費者的重要音樂商品,并以此換取利益。還有搖滾樂,初期的搖滾樂作品大多是翻唱版的布魯斯,當時唱片公司的翻唱目的則純粹是為獲得商業利益,為創造與挖掘搖滾樂的唱片公司幾乎沒有。
流行音樂的大眾性文化特征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流行音樂的多元化。流行音樂的種類較多,主要包括搖滾﹑爵士﹑布魯斯﹑迪斯科﹑嘻哈﹑鄉村等風格類型的音樂。這一系列音樂風格還能細化成若干分支,充分展現出了流行音樂的多元化特性。同時,流行音樂的多元化還體現在豐富的層次性音樂內容,如信樂團演唱的《死了都要愛》﹑龔琳娜演唱的《忐忑》等,還有朗朗上口的一些通俗歌曲,如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筷子兄弟演唱的《小蘋果》等。由此可見,流行音樂的多元化有效豐富了聽眾的選擇范圍。二是流行音樂的娛樂性及參與性。流行音樂的多元化特性極大地促進了音樂作品的傳播速度,使得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與情況選擇歌曲,能夠在廣場﹑KTV﹑酒吧等場合演唱或表演,切實增強了流行音樂的參與性及娛樂性。三是流行音樂的國際性。作為無國界的重要語言形式——音樂,其促使全世界的人們都能通過音樂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甚至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如風靡全球的韓國歌手PSY演唱的《江南style》﹑齊秦演唱的《往事隨風》﹑周杰倫演唱的《千里之外》等等。
流行音樂是在都市中流行的民間音樂,其發展與壯大都是以都市作為中心,然而又具有突出的全民化大眾傳播特征。縱覽全球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其發展的核心區域一般都集中于都市。從本質上看,都市是先進的文化﹑生活方式﹑科技水平以及生產力的重要代表,且都市通常都是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與此同時,都市群眾的生活水平一般較高,其物質條件較為充裕,因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相對較高。而流行音樂體現出的題材與內容,正好與時代大眾的情感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極為吻合都市大眾的內在需求與精神需求。所以,流行音樂的發展環境絕大多數都是以都市為核心。諸如,爵士樂的發源地為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州的首府——新奧爾良,鄉村音樂的發源地為田納西州的首府——納什維爾,還有美國的紐約﹑芝加哥等大都市均是流行音樂的重要產地。再如中國的上海﹑香港﹑廣州﹑北京等都市,都是流行音樂誕生與發展的核心城市。從中可以發現,流行音樂離不開都市,而都市又為流行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土壤,有且只有在文化﹑經濟等比較發達的都市之中,流行音樂才能夠得到健康成長與發展繁榮。
總而言之,流行音樂已有數百年的發展歷程,積累沉淀下了突出的文化特征,為流行音樂的順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無論是流行音樂的傳播方式,還是流行音樂的文化特征等都有一定的不足與弊端。因此,流行音樂在未來的發展路程中必須通過不斷的經驗積累與探索,有效解決流行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大力促進流行音樂的發展與進步。
[1]葉婷.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價值[J].深圳大學學報,2015(04).
[2]張宇紅.“中國紅”流行音樂的受眾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2014(07).
J605
A
肖熙(1984—),女,湖南株洲人,本科,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