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陽
(三亞學院音樂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淺析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多種“角色”
孫昕陽
(三亞學院音樂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對于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弦樂四重奏來說,親切、入微的表現是其特點所在,而作為弦樂四重奏的主要成員,想要保證大提琴較好服務于弦樂四重奏,就必須在弦樂四重奏中找尋大提琴的獨特性,為此本文就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多種“角色”展開了具體研究,希望這一研究能夠為更好發掘弦樂四重奏中大提琴的獨特性帶來一定幫助。
大提琴;弦樂四重奏;“角色”
作為一種高雅的器樂表演形式,弦樂四重奏對于自身結構的嚴謹和層次的清晰有著較高要求,這種要求就使得演奏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這樣才能夠保證自身“角色”任務的較好發揮,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文將對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多種“角色”展開具體研究。
為了較好完成本文就弦樂四重奏﹑大提琴展開的相關研究,我們首先需要明晰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角色”,而結合相關文獻資料與自身認知,筆者將這一“角色”概括為第三者﹑配角﹑主角三類。
(一)第三者
第三者屬于弦樂四重奏中大提琴的重要“角色”,這一“角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時期弦樂演奏的大提琴作用“角色”中。對于第三者這一“角色”來說,大提琴主要在其中負責通奏低音和巴洛克節奏的演奏聲部,很多人將大提琴的第三者“角色”視作碌碌無為的路人甲,但事實上大提琴所承擔的低音聲部和特有節奏,正是巴洛克時期弦樂演奏的整體支柱,其本身在樂曲的完美展現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受巴洛克時期風格影響而創作的《羅迪弦樂四重奏》中,這一樂曲中的大提琴便負責伴奏音型,由此我們能夠發現大提琴第三者“角色”對于弦樂四重奏的重要性[1]。
(二)配角
對于弦樂四重奏來說,大提琴的配角“角色”同樣屬于其較為常見的角色扮演,這一大提琴角色的扮演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的興起﹑“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提出﹑文學戲劇界的“狂飆突進運動”等都對大提琴的角色扮演造成了一定影響,而這種影響也標志著18世紀歐洲音樂文化的繁榮。
之所以這一時期弦樂四重奏中的大提琴“角色”由第三者向配角轉變,主要是由于音樂界開始認識到弦樂四重奏屬于樂器組合中最融洽的模式,而合作認識也使得弦樂四重奏中各樂器獨特性得到了較好把握,大提琴自然開始從機械地演奏節奏型和通奏低音到成為弦樂四重奏中重要的一員,大提琴開始承擔過渡段任務,甚至偶爾擔當主旋律,這就是“角色”變更的最好表現。例如,在《維也納弦樂四重奏》中,大提琴便開始涉獵了主旋律,這無疑證明了弦樂四重奏中大提琴配角“角色”的確認,而這也為大提琴主角“角色”的擔當奠定了基礎[2]。
(三)主角
隨著海頓和莫扎特在弦樂四重奏上寫作日漸成熟,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發揮的作用日漸凸顯,大提琴也逐漸開始在弦樂四重奏中擔任主角“角色”。之所以弦樂四重奏中的大提琴“角色”會出現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弦樂四重奏的進一步成熟,作曲家能夠通過弦樂四重奏實現每個樂器技巧的最好發揮﹑音色效果的最好展現,這種宛如樂器談話般的弦樂四重奏自然使得大提琴能夠在弦樂四重奏中較好發揮自身獨特性,而這種獨特性的發揮也使得大提琴開始真正成為弦樂四重奏中的主角[3]。
明晰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所擔當的“角色”后,為了能夠更好完成本文研究,還需要明晰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角色扮演的合作要點,這一要點的主要內容源自文獻資料與自身認知,希望該內容能夠為相關研究者帶來一定啟發。
(一)第三者角色扮演的合作要點
對于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角色扮演來說,雖然大提琴的這一“角色”在弦樂四重奏中往往被視作路人甲,但我們必須了解大提琴這一路人甲同樣屬于弦樂四重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很多人認為大提琴的第三者“角色”可有可無,但事實上大提琴所發揮的“綠葉”效用使得弦樂四重奏的主旋律“紅花”能夠更好展現自身藝術魅力。例如在莫扎特的早期作品《米蘭四重奏》中,大提琴想要較好完成第三者角色扮演,演奏者就需要把握好節奏﹑速度以及拍子的強弱,通過保持淡然的心態為上方聲部的平穩提供保證[4]。
(二)配角角色扮演的合作要點
配角同樣屬于弦樂四重奏中大提琴的重要角色,這一角色扮演需要時刻謹記心甘情愿當好“第二名”這一原則,這樣才能夠較好保證弦樂四重奏的整體平衡。例如在海頓的作品《太陽四重奏》中,大提琴的演奏就需要與小提琴實現較好配合,要求大提琴與小提琴實現音色相融,而校準音準﹑演奏明確是弦樂四重奏中大提琴配角角色扮演的關鍵所在。
(三)主角角色扮演的合作要點
對于在弦樂四重奏中扮演主角的大提琴來說,相關演奏者需要謹記謙虛的“理直氣壯”這一合作原則。對于弦樂四重奏中扮演主角的大提琴來說,大提琴的主角扮演能夠實現樂器間的較好對話,這就使得大提琴需要在其中較好發揮自身獨特性。例如在《海頓四重奏》中,大提琴的變化音對位化旋律就一定要注意和聲音準,并保證大提琴的演奏能夠實現弦樂四重奏整體的情緒活潑,這樣大提琴才能夠實現與小提琴的較好對立,弦樂四重奏也能夠在這一對立實現的對話中較好體現自身藝術魅力。
本文就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多種“角色”展開的研究中,詳細論述了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角色”﹑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角色扮演時的合作要點,結合這一系列內容我們不難發現,不同的弦樂四重奏作品中大提琴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盡相同,而較好把握角色扮演時的合作要點,就是弦樂四重奏中大提琴演奏的關鍵所在。
[1]梁冬梅.論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藝術認知與演奏規格[J].音樂生活,2015(05):96-98.
[2]溫雪霖.論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多種“角色”[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5.
[3]梁冬梅.論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藝術認知與演奏規格[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5(01):15-18.
[4]范哲明.理性與非理性——施尼特凱《第四弦樂四重奏》風格特征與音高組織思維之剖視[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0(01):7-18.
J62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