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靜
(四川省瀘州市忠山小學,四川 瀘州 646000)
肢體語言在小學合唱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
吳 靜
(四川省瀘州市忠山小學,四川 瀘州 646000)
肢體語言是人類對內心情感抒發的一種方式,又稱之為身體語言,運用范圍比較廣泛。肢體語言運用于小學合唱教學極為重要,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肢體語言在合唱訓練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記憶音調,調節音調和調節氣息。
肢體語言;小學;合唱教學
小學階段屬于學生思維與身體共同成長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對于知識的好奇心比較重,由于生活經驗較少,大腦當中所存儲的知識比較少,有著足夠的空間。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所以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黃金階段。合唱教學屬于一種音樂藝術類的教學,在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于合唱教學而言,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除了語言之外更多的應該是肢體方面的溝通,對于小學教師而言,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肢體語言能力,在教學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肢體語言是人類對內心情感抒發的一種方式,又稱之為身體語言,這種語言形式是通過人的頭部﹑眼神﹑表情﹑手部﹑足部等表達出來的,在原始時代,人來還沒有創造出完善的語言體系,所以當時人類的溝通幾乎都是通過肢體語言來進行的。肢體語言的運用比較廣泛,也可以說是一種本能,在建筑施工時,由于施工機械的聲音比較大,施工人員無法聽清楚施工號令,所以就會通過肢體語言來進行指揮施工,在古代的行軍過程當中,由于沖鋒的廝殺與戰鼓的聲音比較大,所以將領一般通過旗幟來發布號令,這也屬于肢體語言的一種。在小學的合唱教學當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時,往往由于學生理解能力的原因導致無法理解教師的語言教學,這時肢體語言就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另外在合唱教學當中,對于學生音調的調節也需要運用肢體語言。
(一)在合唱訓練當中有助于學生對于音調的記憶
在進行小學合唱教學時,合唱訓練是將理論教學付諸實踐的最好方式,但是在合唱訓練當中,有些學生往往對音調的記憶不準確,由于大腦發育程度不高影響學生的記憶力,而演唱的過程當中是根據學生對于音調的記憶進行訓練的,雖然音樂的旋律對于學生的記憶也有著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是如果面對比較復雜的歌曲時,學生的記憶能力難免會出現問題,而合唱當中一個學生的音調出錯,就會影響整體的合唱質量。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將所學習的內容與教師的肢體語言相結合,比如說教師鄒眉頭代表著某一個音調的變化,而教師稍稍欠腰代表著另一個音調,在演唱的過程當中,教師在指揮時除了手部的肢體動作之外,還可以進行比較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對學生的音調變化進行影響[1]。
(二)在合唱教學當中有助于學生音調的調節
在合唱表演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合唱人員前面還有一個指揮人員,而這個指揮人員往往在演唱的過程當中對合唱人員的音調進行指揮,每一個不同的手勢則有其不同的含義,在小學的合唱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運用這種指揮的方式,比如來時的手往上抬,根據手抬高的速度來掌握音調變化的速度,而手下降也是如此,比如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和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佐爾坦發明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手勢,在這類教學法當中通過不同的手勢以及手勢不同的高度表達do﹑re﹑mi﹑fa﹑sol﹑la﹑xi七個不同的音高,教師也可以運用這種手勢語言進行音調的調整,這種肢體語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準的理解并且還可以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讓學生正確的把握音準。
(三)在合唱教學當中有助于學生的氣息調節
歌曲演唱的好壞決定因素在于氣息的掌握,也就是說歌曲的演唱對于學生氣息的調節要求比較高,由于小學生的演唱經驗較少,對于氣息的掌握能力不高,在演唱時經常不知道怎么換氣,從而影響演唱的整體效果,而合唱對于整體性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在進行演唱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肢體語言進行氣息的調整,比如教師的一個高抬手動作,學生在演唱的同時就有著足夠的時間進行吸氣,而教師緩緩將手放低,則是學生的呼氣時間,學生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進行氣息的調整,從而使得整個演唱過程順利的進行[2]。
在小學的合唱教學當中,教師的肢體語言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首先在理論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在實踐課程當中可以作為學生音調調節以及氣息調節的指導,在合唱過程當中,由于學生的音量比較高,所以不可能進行對話交流,而肢體語言就成為了主要的指導方式。
[1]呂海嘯.新課改下小學合唱教學研究[J].音樂時空,2013(14).
[2]宋艷瓊.讓音樂教學在律動中煥發生機——淺談肢體語言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02).
G6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