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華
(昆明市第十中學,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學合唱教學的美育功能及實現途徑
施國華
(昆明市第十中學,云南 昆明 650000)
美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伴隨學生一生的成長。中學音樂教育作為實現美育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在學科內涵上,還是實踐形式上都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將美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學中,本文從內涵理解、實踐應用、問題對策等方面對如何發揮中學合唱教學的美育功能問題進行探討。
中學音樂;合唱;美育功能;實現途徑
中學音樂教學《大綱》指出,音樂教育是實現美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經,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精神文明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作用。讓學生在感知美的過程中,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中學合唱課程的開展,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充分利用合理的歌唱表演形式,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美育的良好開展。
我國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認為,美育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有重要作用,要關注教育中美育存在的問題,將美育與日常教學融為一體。蔡元培先生也指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偉大而高尚的行為,這由于感情推動力的薄弱。要轉弱為強,轉薄為厚,有待于陶養。陶養的工具,為美的對象;陶養的作用,叫作美育?!?/p>
合唱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承載著美育的重要職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合唱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存在著課程設置和實踐應用流于形式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深入研究美育的含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對美的鑒賞力和創造力。
美育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在欣賞的過程中培養對美的鑒賞能力。合唱不同于其他學科,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孩子能夠敞開心扉,帶著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之中。為了最大程度點燃學生熱情,教師在制定課程計劃的時候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
合唱曲目的選擇,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環境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曲目。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曲目的創作背景,體會作者感受,激發審美情趣。美育的一個關鍵性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所謂正確是指符合主流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體會。讓外在的審美形式符合自己的內心感受,這才是對審美的正確認識。比如教學《乘著歌聲的翅膀》一課,首先要在基本知識的訓練上做足功課,注意在音準﹑節拍和調性上對學生的訓練,讓他們體會音樂節奏帶來的情感變化,引導學生在辨識音調的基礎上增強對音樂的熱愛。美育雖屬于德育的一部分,但因為合唱教學內容的單一,教學形式的不合理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所以要科學﹑系統的進行美育教育。
合唱講求高低音的相互配合,讓歌曲的演繹更加精彩。雖然合唱對于美育有極大的功效,但是在教學中我們也要重視對音樂知識和歌唱技法的指導。學生只有學會基本的用氣發聲辦法,才能更好地演唱歌曲。合唱作為一種兼顧藝術和技術的學科,要求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將技法的教授作為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不然,一旦學生沒有在演唱中獲得快感,就會失去興趣,達不到美育的效果。
在技法的訓練中,我們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在知識的傳播過程中,模仿學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將孩子領出課堂,利用大自然﹑生活中的聲音對孩子進行美育,比如鳥鳴,汽笛聲,風聲,流水聲……鼓勵孩子用心體會,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聲音進行演唱,提高對美的感知力和鑒賞力。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耳朵和心靈共同體會音樂的美好。在合唱中感知美,并根據自身的體會對美進行合理的理解,達到對美的高度享受。
合唱作為聲樂訓練的一種形式,需要團隊的有力配合。學生需要根據歌曲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聲音。在磨合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聲調過高,情感不夠飽滿,與他人的音色不協調,我們需要通過很多努力來克服這些問題。在同一個集體中,大家各盡其責,最終呈現出完美的表演。這樣的經歷,給學生帶來了審美能力的提升。合唱呈現的效果不同于個人的表演,音律的配合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帶來的巨大震撼,強化了對美的認識。
團體意識的培養也能促進合唱教學更好地開展。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個性強,不易合作。合唱為學生提供相互配合的平臺,在互助中點撥情感的琴弦,讓學生與課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讓學生感知什么是美,用自己的內心進行鑒賞,最后通過自己的演唱進行新的創造。
合唱與其他學科不同,它更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這種互動的強弱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倘若學生沒有及時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互動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引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合唱課堂變得更加完美。教師之所以在合唱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就是因為教師的理念﹑行為對于合唱的訓練至關重要。教師只有對作品有了充分的認識才能夠在情感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樣的,學生在合唱時呈現的狀態和問題,對教師的授課也有很大的參考作用。合唱是集體活動,沒有主角,只有大家相互幫助,將自己的美學感受融入演唱之中,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才能真正發揮中學合唱教學的美育作用。
合唱作為美育的重要手段,始終為各界教育者所重視。它在傳播美學感受﹑提升審美鑒賞力和創造力上的作用有目共睹。作為教師,我們更要充分認識合唱教學的重要性,注重學生審美興趣的培養,在教學中夯實合唱技法,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力保障。合唱作為情感主導的歌唱形式,應當擔負起美育的重要使命,不拘泥于原有形式,不斷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初慧.淺談美育教育在中學合唱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2(33):110.
[2]徐麗蓉.普及提高合唱藝術——合唱藝術在學校音樂教學中的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J].北方音樂,2013(06):81.
[3]李琪.淺談初中音樂合唱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02):168.
G616
A
施國華(1977—),男,漢族,籍貫:云南富民,職稱:中學一級,昆明市第十中學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生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