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慧 王東亮
(1.北京市東城區職工大學,北京 100061;2.北京建筑大學,北京 100044)
“翻轉課堂”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李時慧1王東亮2
(1.北京市東城區職工大學,北京 100061;2.北京建筑大學,北京 100044)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在教育領域的持續擴展使用,越來越多的多媒體信息技術被應用到日常的教學中,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創新中。翻轉課堂也可以叫做顛倒課堂,近幾年來變到追捧,所謂翻轉課堂是指打破原本的授課模式,改變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安排,可以說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對傳統教育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目前,全國已經有多家學校啟用了這一課堂模式,翻轉課堂的使用并沒有學科的限制性,各個學科都可以使用。本文筆者通過文獻查閱、問卷調查以及觀察法等研究方法對翻轉課堂在音樂教學中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主要探討了翻轉課堂這一新興教學模式的起源和與傳統相比所獨有的教學特點以及目前的使用模式。
翻轉課堂;音樂教學;教學模式
現在的音樂教學大部分都會借助多媒體教具,除了鋼琴和聲樂這種需要一對一的專業小課,其他的基本上和普通文化課一樣采用教師課上講授知識布置任務,學生課下努力完成家庭作業的模式。但是,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音樂課來說是非常不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以及主動性的。除此之外,在上理論課的時候老師只是一味講解知識,根據教學內容作出教學安排但是沒有考慮到學生水平的不同,中等學生還可以做到照顧,掌握能力好的和差的學生這樣往往無法真正學到東西。翻轉課堂的出現可以說為這種教學困境帶來了解決方案,將翻轉課堂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著顯著的成效。
“翻轉課堂”并不是我國教育界的首創,而是起源于美國的林地公園高中。2007年的時候,學校里的化學老師開始選擇自己錄制一些關于教學內容的短視頻在上課的時候播放,后來他還將這些視頻上傳到網絡上以便讓當時未能上課的同學自學。后來,老師開始讓學生自己在家看這些視頻,第二天將在看視頻中遇到的不懂得地方告訴老師再由老師進行講解。后來這種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學校特意舉辦了開放活動讓其他的教育工作者前來參觀學習,于是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翻轉課堂的推廣,后期國際高等學府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可汗學院等都選擇了這種模式錄制他們的公開課,網絡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優質教學資源,更是將翻轉課堂的發展推向了另一個高峰。
與傳統課堂課堂相比,翻轉課堂顛覆了原來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順序以及過程。傳統知識傳授由教師在課堂上完成,而知識的內化則由學生課下完成。但是翻轉課堂將知識的傳授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在課下完成,內化則變成課上和教師一起探討的過程。如果將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以下幾個不同點:
傳統的課堂教師講課的時間占整個課堂時間的大多數,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講課時間明顯減少,留給學生更多的活動時間。活動大多是基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配合中完成任務。原本需要在課上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下,保證基本的知識點內容不變,提高學生課堂之上的交流實踐。這一模式還有利于教師的評價反饋,通過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互可以更加明顯的反映出每個學生的問題所在,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通過教師的觀察反饋學生們也可以更客觀地了解自己的情況,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時間的寶貴應該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學習方面應當注意追求學習的最優化,并不是花上時間就可以看到成績的提高,而是要提高效率。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從而延長了教學時間,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認真備課,思考如何讓僅有的幾十分鐘課堂時間實現出最大的效率。
傳統課堂教師是知識的講授者,但是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轉變成學習的督促者和指導者。這樣的角色轉變并不是對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交互性重要性的否定而是說他們仍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推手,只要學生需要指導,教師都會第一時間向學生提供指導支持。可以說,教師是學生獲取資源、利用資源,應用知識的得力助手。教師的身份發生轉變對教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行翻轉課堂時教師需要熟練掌握教材,思考如何設計教學環節。學生變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也需要真實的參加到他們的學習任務中去構建知識體系。相應的教師需要選擇并且要更新教學目標與策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是去干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選擇。除此之外,教學評價與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完成一個章節或者是一個類型的音樂教學,教師都應該進行一次測評,然后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進行點評督促他們改進,勤加練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資源的獲取越來越便捷,學生對于知識的自我延伸途徑也變得越來越豐富而且更加方便快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最新的教學軟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也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去探索。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己掌控學習進度,自定步調。如他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教學時間、地點、內容。但是這一過程也不是學生完全獨立的,只是說學生的參與程度相比傳統課堂來說更高了,學生還需要和同學以及老師及時交流,鍛煉了交際能力和表現力,這對于以后的舞臺經驗也是有力的鋪墊。除此之外這樣也有利于協調生生、師生之間的關系,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根據國外教育者對翻轉課堂多年的研究以及筆者自身的研究,筆者總結出翻轉課堂主要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可以分為課前設計和課堂學習兩個模塊
課前設計主要是指教師的準備工作。首先是教學視頻的設計,教學視頻一般來講主要是由授課老師自行錄制的關于知識點的講解或者是在網上搜索的關于本節課知識點的優秀視頻資源。網上的教育資源自從麻省理工的OCW面世以后,其他的一些知名高校也都錄制了很多這樣的開放性課程,而且都是高質量的公開課。因此教師在搜索的時候比較容易找到和自己教學內容相匹配的資源。這種開放性課程可以讓學生接觸到關于此知識點最新最具有權威性的講解,拓寬學生的視野,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點,有的時候網上這些公開課程與教師所要講解的內容可能會有點出入,不能做到完全符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內容。這時候就需要教師自己錄制,可以根據自己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還可以顧及到不同的學生水平,因材施教。教師在自行錄制視頻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如何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視頻講解中,而不是僅僅像是觀看一段普通的視頻,靜靜地欣賞完一首歌或者是一段舞蹈看完之后腦子里僅剩下一些一閃而過的畫面,筆記本上卻空白一片。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教師在錄制的之前要考慮怎樣合理的講解教學重點內容,讓視頻中出現的其他東西只當做一個輔助工具如在講解音符和休止符的時候可以播放一段音樂,然后再加入一些3D動畫進行講解,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重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課前的針對性練習也需要教師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之后一定會對所講的知識點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也會有疑問和困惑,因此對于課前的練習,教師在設計的時候要合理的安排數量和難度,結合奧蘇貝爾有意義接受學習的理論,讓學生自行搭建聯系新舊知識的橋梁,主動構建知識體系,體會知識的動態性和情境性。對于課前預習遇到的難題,學生之間或者是師生之間可以進行答疑交流。
首先是確定問題,學生將在觀看視頻時發現的問題或者是在練習中出現的困惑都可以拿到課堂上向老師提問,教師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選取最具代表性或者是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答疑。
篩選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可以將提出相似問題的人分在一個小組里,或者是根據所提問題的類型、難易程度進行分組,小組的人數控制在4-6人。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如果稍微復雜點的問題,可以由老師將問題進行解剖,每個學生負責它的子問題,然后最后進行整理匯總。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在各個小組之間走訪交流適時的為學生提供指導。
翻轉課堂教學重視的是學生的互動參與以及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學習是每個學習者的必備能力。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都有獨立于教師頭腦意志之外的思想,不應當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逐漸建立獨立學習的意識。
成果展示,在進行一系列的探索學習過程之后需要讓學生進行成果展示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一些理論性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辯論、讀書報告的形式進行展示,對于一些技能類型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才藝展示,做一個簡單的匯報演出。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展示過程錄制下來然后上傳到網絡供大家分享交流。
教師的反饋評價也與傳統的課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課堂模式中,反饋評價大都是由任課教師自行決定的,但是在翻轉課堂中,反饋評價需要教師、專家、學者以及學生自己共同完成。翻轉課堂更加重視形成性評價以及操行評定,除了對最終的學習結果進行點評,還會為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檔案,記錄學生的成長,在音樂課堂學習的收獲,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匯報演出的表現以及參加大大小小的活動或者是比賽的精彩展示,真正做到多元化評價,最終將所有的評價歸總到檔案里,讓學生都能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教育一直在創新改革,優秀的教育資源是實現教育改革的基礎,創新性的教育方式是改革的利刃。現在,我國的優秀網絡教育資源也在不斷的增加,這為翻轉課堂提供了最基本的資源保障,其他的一些電子化技術課堂也讓學習變成更加有趣的事情,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相信我國的音樂教育也會隨之更上一層樓,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1]王潔.“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音樂人類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01):19-21.
[2]劉小晶,鐘琦,張劍平.翻轉課堂模式在“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8):105-110.
[3]陳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2014(02):49-54.
[4]吳明微.“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3(07):17.
G623.71
A
李時慧(1982—),女,山東日照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音樂教育、高校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王東亮(1980—),男,山東菏澤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高校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