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雪林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聲樂藝術活動是一種極具審美的實踐活動,貫穿于聲樂的全過程當中。但是當前階段許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并不重視,這就必然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地提升[1]。基于此種情況,在本文當中筆者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與具體對策進行了研究。
在聲樂活動當中,審美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活動,聲樂通過聲音對人的大腦神經中樞產生刺激,從而使人的心理情感發生變化。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通過外在美好事物去影響學生的心理變化則會使得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情感沖動。因此,在聲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聲樂教學的目的也并非單純在于提升學生的吐字、呼吸等聲樂技術。在聲樂教學當中加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學可以在美好事物的引導之下促進學生審美觀念的發展,最終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并提升其聲樂技能。
聲樂學習過程相對較為枯燥,在高等教育階段大部分內容的學習都需要學生在課后自行完成,許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由于自控能力不足,往往課后學習相對較為懈怠、學習效率不高。基于此種情況,將審美意識融入到聲樂教學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聲樂的美好,從而提升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與學習效率。
當前階段許多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往往忽視了聲樂的本質內涵,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各種聲樂技能的教學當中。聲樂的本質在于通過特定的審美來獲得具有一定感染力的聲音,并對他人產生一定的影響,過度重視聲樂技能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的聲樂失去靈魂。在聲樂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以審美意識培養作為聲樂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聲樂技能與審美意識地有效融合,從而把握歌唱的本質,給他人帶來一種聽覺上與心靈上的享受。
在上文當中筆者對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培養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在下文當中筆者將對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配額楊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
學習聲樂的學生除了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嗓音之外,還必須要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才能有效掌握歌唱的技巧。但是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進行聲樂訓練時往往將發聲訓練作為一種機械的技能訓練,忽視了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這種結果必然導致學生的歌唱是一種完全沒有任何情感的機械性聲音,這種聲音對聽眾的影響力較為薄弱。基于此種情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訓練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聲樂訓練,并將審美意識融入到發生訓練當中[2]。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三度音階的哼鳴訓練時,許多學生往往一開始就會將氣息上升到較高的位置,如果這時候教師僅僅是要求學生將氣息降下來則必然會導致學生只會發出機械的聲音,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審美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將吸氣的過程比喻成聞花香的過程,引導學生在吸氣時注入美好的心理情感。
在歌唱過程中的審美必須要建立在優秀的聲樂作品之上才能實現,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生審美意識培養時也可以選擇從聲樂作品入手。首先,聲樂作品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必須要從符號開始,在平時的聲樂訓練當中教師必須要要求準確讀譜,同時還必須要將每個音樂符號體現在聲樂練習當中,仔細對作品的內容進行分析,并想象作者創作這首歌曲時的心理情感變化,充分體現聲樂作品的藝術審美能力;其次,在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聲樂作品的基礎之上,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超越技術層次對聲樂作品進行分析與研究[3]。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情景塑造的方式促進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聲樂作品當中,從更深的層次去探索作品中所存在的審美元素。
聲樂藝術是一種來自于實踐的藝術形式,因此,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同時在實踐教學中也存在著大量的審美意識培養要素,例如,舞臺實踐就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方式。在舞臺實踐當中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觀眾對其歌唱的審美反饋,從而有效提升其審美意識[4]。基于此種情況,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還需要將教學延伸到舞臺實踐當中。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的一些聲樂比賽,也可以在校園中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比賽。
在本文當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對當前階段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總結了對應的培養方法,希望能對現階段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聲樂教育有所啟發。
[1]劉玉.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審美教育分析[J].戲劇之家,2017(16):172.
[2]張悅.審美定位在聲樂演唱教學中的重要性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6):163-165.
[3]胡清泊,孫嘉萍.審美意識在聲樂教學中的表現探究[J].戲劇之家,2017(12):258.
[4]伍喆.藝術嗓音發聲科學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嘗試[J].黃河之聲,2017(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