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超紅
(廣西民族中等專業學校,廣西 南寧 530199)
音樂教學主要通過聆聽、創作、表現等為主的審美活動,隨著教育行業的發展,教學模式逐漸發生變化,在新課改環境下對教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因其單一性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要。所以創新教學模式,是提高中職藝術類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本文將通過對中職院校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中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對策,從而促進中職院校音樂教學實現良好發展。
中職院校在藝術類音樂生的教學工作中,缺乏創新性,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以傳統的填鴨式為主,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對音樂技巧教學單純的以練習為主,缺乏實踐運用,無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對學生創造性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音樂的魅力,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
中職生進入學校并選擇音樂專業學習之前并沒有經歷過系統訓練,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從零教學,包括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技巧,對從來沒有接觸音樂專業知識的中職生而言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中職生以中考沒有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為主,這部分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對于傳統的藝術類音樂生教學模式,既有教師的問題,也有學生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創新教學方法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這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勇于創新,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融入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思維模式。創新是當前中職院校在教學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教師的創新可以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能。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真切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欣賞舒伯特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介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將自己代入到固定場景中,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充分理解音樂中是所表達的情感和情緒。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舒伯特其他作品創造環境,并隨機播放一段音樂,之后邀請學生針對這一段音樂的理解進行闡述,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展現學生的特點和性格。通過對不同學生想法進行分析,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課堂情境教學實現體驗教學,課堂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營造教學環境,在情感和意識上給予學生真切感受。創設情境可以使教學不再局限于認知和理性的范疇,更是拓展到感情、生理等領域,在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實現身心和人格的發展與完善。音樂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學就是體驗教學,從聽覺、情感以及行為上實現真切感知,這一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同時也關注音樂聆聽、實踐以及操作等身體性活動所形成的直接經驗,在直觀感受和體驗下,引起情感共鳴,使學生感悟和體會音樂的力量。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針對此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對中職院校音樂教學情況的分析,教學過程不夠完善,為了改變當前教學現狀,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各種學習機會,讓學生逐漸對音樂產生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提高學生學習情趣,教師應當從自身做起,通過豐富的教學語言以及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學習興趣地激發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比如在教學中采用競賽或者討論等形式,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效果,并且幫助教師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實現對音樂知識和技巧的滲透。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借助外部社會力量,鼓勵學生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鞏固音樂技巧,并不斷學習其他先進的音樂經驗,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立足實際,通過對本校學生學習特點的分析,將音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通過不同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創造和應用,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能力布置有效的課外作業,使學生解決問題以及不斷實踐中,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中職院校藝術類音樂生的教學屬于比較薄弱環節,為了提高質量和教學效果,要求中職院校必須加強對教學模式的重視,通過對當前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制定有針對的措施,并在不斷的實踐、嘗試和創新中實現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增強學生參與度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1]劉成龍.中職音樂互動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7(07):29-30.
[2]湯茵.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及優化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06):100-101.
[3]劉娟.中職音樂課程教育方法的探索[J].音樂時空,2013(07):144.
[4]孫佳琦.探討中職音樂教學的創新[J].新課程(下),2015(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