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江
(連云港市東??h白塔埠中心小學,江蘇 連云港 222345)
在教育飛速發展的新世紀,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并創建一套新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有啟發性創造性的教學環境。
新課程標準的實踐要求教師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指導作用,注重學生的審美觀念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以單一授課為主,理論為輔的教學做法,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獨有的教學魅力來吸引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能有所收獲,更好的體驗音樂的色彩和美感。
音樂課中,如何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教授者,更多的是引導著,這實際是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來改變原來的單一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探究,交互式學習和創新律動學習等藝術形式交叉融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1]并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面向全體學生的新思想,新觀念,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關于愉快教學法的特點,首先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對象并非針對個別學生,所有學生都適用于這種教學方法,其課程教學組織形式本身就是針對所有學生。運用愉快教學法,需要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音樂教學中,在整個教學中保持較高的積極性。
其次,愉快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與教師都需要參與,只是教學地位有所不同。教師更多的是扮演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課堂的主角,他們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足夠的尊重。
再者,愉快教學法的應用優勢在于其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采用這種方法不能夠取得成效,那么愉快教學法就算不上成功的方法。
此外,作為教學形式的一種,愉快教學法不管是其結構還是流程,在教學實踐中都必須以愉快這一要素為核心,這一點也是該方法最為顯著的特點。
實踐表明,如果人擁有愉悅的心情,那么他們的感知敏銳程度與思維活躍度也更高,能夠更好的進行記憶與理解。贊科夫曾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識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作為一門藝術,音樂富含情感,只有對音樂產生愉快的情緒,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興奮地參與到教學中,進而使整個音樂教學活動充滿活力。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效果必然更加理想。
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他們在學習中更多的是受到興趣的影響,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內容感興趣,那么他們就可以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通過表情與眼神將信息傳遞給教師,讓教師對學生有一個更加深入地了解,進而運用合理的教學情境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例如比賽、游戲以及競爭等方法都可以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得到強化。此外,教師還要注重自身語言的幽默性,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就是實施教學方法的過程,教學方法則服務于教學。只有保證教學的先進性,才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其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他們對于學生的引導與幫助至關重要。
為了保證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師生感情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互愛,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老師的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一種親近感,信賴感,進而把這種感情遷移到音樂學習中。在這個良好的氛圍里,學生的思維更積極,記憶也就更深刻,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由于不同階段不同的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感受能力不一樣,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習階段的不同,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音樂上具有天賦和特長的學生,并作特殊輔導,培養其興趣愛好
總之,音樂教學的方法要不斷地創新和改進。在音樂教學中,愉快教學法具有很強的合理性與可行性。作為音樂教師,必須致力于愉快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幫助學生激發興趣,改善教學效果。只有學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圍繞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探究,才能夠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愉快教學法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圍繞愉快教學法的應用有效性的強化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
[1]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玆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杜媛梅.引趣,激趣,增趣[J].中國音樂教育,1996(02).
[3]高有華.全面科學的認識愉快教學模式[J].教育探索,1998(02).
[4]董素芬.理解 興趣 感情[J].中國音樂教育,19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