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慧
榆林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日常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李曉慧*
榆林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大學生的日常管理涵蓋多個方面的內容,良好的日常管理,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新生代的大學生,因為特殊的成長環境,同時面臨著新媒體的沖擊,需要相應的改變其日常管理工作,實施新型的管理措施,使管理效果進一步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中存在在問題,并立足于多媒體環境,提出了創新大學生日常管理模式的途徑。
日常管理;新媒體環境;創新途徑
傳統的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對灌輸式的方法進行實施,不能將日常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而在新媒體環境中,因為較快的更新速度和巨大的信息量,而備受大學生群體的喜愛。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對新媒體的優勢充分利用,使管理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對大學生群體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一)學生管理體制與社會發展需求不適應
目前,很多高校依然采用典型的線性管理,作為行政管理模式,特別是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還是對傳統的金字塔形的體制進行沿用。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常常具有程序化,單純的對已經制定的規范制度進行實施,而完全忽略了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其結果是造成學生反感情緒的滋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完全不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
(二)學生管理理念缺乏時代性
在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中,需要遵循何種思想觀念,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因此日常管理工作應立足于以學生為本的方針,旨在培養高素質人才和創新人才。但是長時間以來,高校學生管理理念始終為“管到底,包下來”,管理者將管理工作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學生也往往依賴這種管理方式。學校所實施的紀律約束和行為規范,與管理者的意志相符合。將學生管住,是管理所追求的目標。而這種管理的方式人性化欠缺,會不可避免的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和逆反情緒。分析原因,高校在對管理實踐進行實施時,人本思想欠缺,僅僅是依靠制度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
(三)學生管理方法缺乏針對性
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需要對方式方法研究和注重。從事學生管理工作時,運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得到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異。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養尊處優,缺乏一定的溝通和合作能力。而高校沒有結合學生的特點,相應的改變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日常繁瑣的工作事務,學生的心理、就業、人際交往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需要輔導員對此進行有效的指導。但由于輔導員各種事務纏身,不能立足于人性化角度,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細致的分析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情況。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而使實施程序缺乏合理性,管理工作缺乏滯后性,同時身陷于各種事物中,輔導員無暇顧及學生的情感管理,由于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使學生處于從屬地位,出現管理不到位情況。在自主管理上,即便存在一定進展,但是很多自主管理還是停留在表面問題上。
(一)豐富日常管理工作內容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高校開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宗旨,高校應圍繞這一目標,實施日常管理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具有非常廣闊的視野,同時受新媒體的沖擊,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為此,高校需要對新媒體充分運用,將日常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對手機中相關APP軟件的利用,對引導性的教學內容進行推送。對先進的思想理念進行傳播,引導大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
(二)運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
新媒體環境下,學生逐漸提升了自我意識。這一變化,要求教師必須改進管理手段。在教學和日常管理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突出。通過運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對良好的課堂教學教學氛圍和日常管理氛圍進行營造。將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進而使教學效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效果得到提升。同時,通過構建班級網絡管理,密切關注大學生思想和意識變化,引導大學生向著正確的價值取向發展。
(三)實施新媒體日常管理常態化模式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發現,學生有比較嚴重的玩手機的現象,為此,教師應對多媒體手段充分運用,幫助學生對新媒體存在的消極意義正確認知。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既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還能加強對學生的線上管理。通過有針對性的指導措施的制定,使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質量進一步提升。
新媒體環境下,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應與時俱進,與社會發展趨勢相適應。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對新媒體帶來的影響充分認知,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良好管理,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羅香玉.論手機新媒體對于大學生日常管理產生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9).
[2]邱立楠.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輔導員媒介素養的提升策略[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8).
[3]李博雯.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管理創新措施探析[J].亞太教育,2015(16).
[4]朱琳,張力.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的創新[J].教育評論,2015(02).
[5]蘇文明,王政書,奉姣.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特征的異化及對策研究[J].教育評論,2015(01).
李曉慧(1982-),女,漢族,陜西綏德人,碩士,榆林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日常管理。
G
A
1006-0049-(2017)15-0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