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甲春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淺談琵琶獨奏曲《草原小姐妹》藝術風格及演奏技巧
張甲春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目前我國對外國際形式上的音樂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國外二十世紀現代音樂表現技法以及音樂理念逐漸的融入到我國的音樂創作當中,對我國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音樂創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參考空間,除了琵琶演奏家以及琵琶教師對琵琶樂曲的創作外,越來越多的專業作曲家開始加入到對琵琶樂曲創作的隊伍當中。
琵琶獨奏曲;《草原小姐妹》;藝術風格;演奏
基于琵琶藝術傳統,作曲家將時代發展的審美要求進行分析后,創新性的將各種有益于琵琶音樂表現的創作手法進行創新和應用,加大了琵琶的藝術表現力的改進力度,致力于琵琶創作的技術水平以及藝術品位的提升,創作出一批又一批膾炙人口深受演奏者歡迎的琵琶新作。這些題材具有一定的多樣化,而且擁有著技法新穎和風格各異的特點,將我國琵琶藝術引領到一個新的藝術層次,為琵琶的演奏和教學創造了新機遇和挑戰。由此,本文對琵琶獨奏曲《草原小姐妹》藝術風格及演奏技巧進行了解析,以期對琵琶演奏的創新提供相應的參考幫助。
(一)樂曲旋律形象鮮明準確
演奏是通過演奏者良好的琵琶藝術功底,真摯的感情投入,對琵琶作品當中的音樂藝術形象進行創造性的再現,以此達到極致的表演效果。琵琶的演奏只有在掌握琵琶基本技巧的前提下,以正確的琵琶藝術技巧為基礎,對琵琶樂曲的情感進行處理才能夠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這就要求演奏人員從琵琶技巧的基本功開始抓起,做到理解和有效掌握琵琶的基本技巧,實現琵琶演奏技巧淋漓盡致地發揮。
(二)創造性演奏技巧加強了琵琶演奏的感染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發現,如果民族器樂要得到深入的發展,首先一定要加強演奏者自身的情操﹑氣質﹑音樂修養以及文化素質,其次就是加強琵琶演奏的感染力。所謂演奏的感染力,就是演奏者通過專業演奏的技術﹑技巧的發揮,抒發情感塑造音樂藝術形象。在《草原小姐妹》這首樂曲中所演奏出的第一句就具有代表性﹑明亮﹑豪放的特點,讓蒙古民族抒展﹑豪放的情感氛圍,環繞在欣賞者的周圍。第二部分旋律用琵琶獨特的指法技巧,渲染出兩姐妹與暴風雪搏斗的緊張氣氛。這些演奏技巧都極大增強了這首樂曲的感染力,使樂曲更加深入人心。
琵琶的演奏風格呈現的不是形式化﹑表面化的單一的表現張力,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習俗的深層次藝術體現。通過不同民族﹑國家在不同時代的演繹而呈現出的不同風格形態,形成了不同的琵琶流派。因此,琵琶演奏者不能呆板的﹑盲目地進行非意識形態的琵琶藝術表演,破壞其內在的獨有的風格,就很難突出作品的張力與個性。所以,在表演中,演奏者應通過對樂曲思想情感﹑風格的準確把握并進行演繹。
在琵琶獨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演奏過程中,情感表現是最為關鍵的環節。音樂作品有著共性的情感內涵,但每個人有著每個人不同的理解。每一部樂曲都是創作者靈魂深處的情感表達,是其獨立人格的具體體現。但是,情感呈現不是形式化﹑表面化的一種印象表現張力,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習俗的深層次藝術體現。通過不同音樂風格在不同時代的演繹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形態,從而形成不同的音樂的表現形式與個性化情感。因此,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應通過對作品﹑作者的了解,對音樂風格的把握,盡力向樂曲創作者靠近,在完成演奏作品過程中,準確地演繹﹑把握創作者的思想情感,盡可能完美地再現創作者的創作風格,來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
琵琶音樂是一項比較抽象的藝術,具有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并且高度集中﹑充分概括和逐漸升華的特點。琵琶音樂所代表的含義能在樂譜旋律中具體的表現出來,琵琶演奏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對音階﹑音程及旋律的表達,而是要表現出琵琶音樂的實際內涵,也就是對抽象的思想感情的表述。所以,在琵琶表演中千萬不要將自己機械地束縛在一定的“框子”里,而是要在表演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將作曲家的實際意圖通過琵琶的演奏技巧與思想情感的結合充分地表現出來。琵琶表演者如果能夠加深對樂曲內容上以及思想感情上的了解,在演奏時就可以更加完美的發揮出創作者的意圖。在琵琶演奏的過程中,第一步就要對情感能夠準確的進行把握,一旦不遵循這一原則,不單單會對作品的風格整體造成破壞,也為表現其作品的原貌和個性加大了難度。在《草原小姐妹》這首琵琶樂曲當中,對于情感的表現十分的獨到,樂曲開頭描寫草原小姐妹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節奏輕盈愉快,體現了小姐妹天真爛漫的快樂情景。第二段與暴風雨搏斗,場面驚心動魄,主旋律若隱若現,充分表現了兩姐妹為保護羊群,不畏嚴寒,與暴風雪搏斗的激烈場面,第三段描繪了暴風雪過后陽光灑滿草原的美麗景色,小姐妹受到黨和領袖的教導與關懷,內心發出由衷的感慨。第四段描繪了兩姐妹沐浴在陽光下享受快樂與幸福,樂曲的尾聲歡快﹑活潑﹑明朗,它標志這草原紅花處處盛開,草原英雄小姐妹將成為所有少年兒童的榜樣。
[1]于春哲.琵琶演奏專業教學對非專業教學的指導作用——琵琶演奏專業教學科研系列之一[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01):144-146.
[2]陳爽.論傳統琵琶演奏技巧[J].中國音樂,2009(01):110-124.
[3]于春哲.琵琶演奏專業的基礎教學——琵琶演奏專業教學科研系列之二[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02):160-163.
[4]于春哲.琵琶演奏專業的基礎延伸教學——琵琶演奏專業教學科研系列之三[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03):190-194.
J632
A
張甲春(1992—)女,吉林省長春市人,學校:吉林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琵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