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君
天津理工大學,天津 300384
?
試析新常態下高校如何優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陳秀君*
天津理工大學,天津 300384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快速興起,面對在新媒體時代成長起來的“95后”大學生群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已逐漸由傳統走向網絡。在新形勢、新常態下,如何利用好網絡媒介,優化教育模式,利用網絡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幫助,同時引導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程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全新挑戰。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一樣,是信息傳播的渠道、工具以及載體。與其他媒體相比,它具有傳播范圍廣、開放性強、交互性溝通性強以及信息數據龐大等優勢。具備以上優勢的網絡媒體,日漸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為高校教育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以及教育空間,注入了新的工作方法,對大學生群體產生了積極影響。但網絡是把雙刃劍,在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負面問題,網絡由于其開放性所摻雜的不良信息,容易使“95后”大學生價值觀偏差,對大學生思想產生不利影響,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困擾。
隨著網絡的快速興起,教育陣地已由網絡在不斷補充傳統媒介。近年來,很多高校都在不斷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學習,探索網絡思政教育的新途徑,互聯網作為載體初見規模,教育實效性顯著,但同時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潛在缺乏科學規劃、影響力不足等問題。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學規劃
一些高校沒有將校園網準確定位,很多大學生表示對校園網絡并不關注,甚者還存在排斥心理,導致校園網并沒有在大學生成長環境中有效的發揮作用。同時,高校在開展網絡思政教育過程中,對網絡思政工作的陣地、隊伍、制度、教育方法、思路等并未進行全面、科學而系統的規劃,對龐大的網絡教育資源沒有進行合理的統籌,沒有形成合力,教育成果不明顯。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監管機制不夠完善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凸顯互動式、開放式信息教育模式。網絡現已基本覆蓋全體大學生,并在逐漸成為大學生參與公共輿論和影響社會的新工具。由于缺乏引導與制約,互聯網非理性交互環境會導致群體情緒波動,甚者還將會引發群體性事件。面對飛速發展的網絡需求,眾多高校的教育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全國高校并未出臺一個具有實效性和科學性的條例或管理辦法,不能有效規范和約束大學生的網絡行為。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不足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側重灌輸式教學,缺乏對網絡時代學生特點的認知,不能很好引導大學生發揮自主意識。網絡推送信息內容枯燥、形式單一,常常以“說教”形式呈現在大學生面前,不能從大學生實際所需出發,服務功能有待挖掘,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這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占領了網絡思想陣地,但離使其成為重要陣地、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95后”已成為大學生主力軍,他們的成長環境正逢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力日漸強大、社會轉型急速,西方思潮大量涌入。這一環境造就了“95后”大學生個性鮮明,自我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強烈。同時還能從他們身上發現抗壓能力弱、社會責任感不強、事物辨別能力差等弱點。與此同時,網絡媒體也在隨著“95后”大學生快速成長,網絡傳播方式多樣,更新速度快,微博微信逐漸取代了QQ、人人網,PC族已轉為手機族。因此,新常態下,高校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要不斷更新思維,建立新的有效機制,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創新網絡宣傳職能,以宣傳深化教育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立德樹人,既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高校宣傳工作中要著力宣傳主流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增強大學生的自主鑒別能力,進一步堅定信心,堅持走正確的道路。高校一是要堅定不移搶占網絡宣傳平臺,創新方式、創新思路,全面有效地宣傳主流思想,掌握輿論主導權,必須把社會主流價值觀先入為主的灌輸給大學生,使大學生通過主流思想武裝的頭腦正確看待從網絡媒體接收到的各種信息。二是要不斷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隱性網絡載體,整合宣傳資源,構建社會、學校、院系三級網絡宣傳體系,在關注網絡空間動態的同時立足現實環境,確保教育實效。另外,宣傳不是簡單說教,教育更應該增強互動性。網絡宣傳平臺應當為大學生營造輕松、自由、平等的交流環境,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以宣傳深化教育。
(二)構建網絡監管系統,以自律引領教育
在當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境下,我們不僅要以技治網、加強監管,更要增強大學生的網絡自律能力。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網絡監管機制。首先要培養一批理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運用網絡媒體熟練專業化育人隊伍,做好大學生網絡平臺個人信息的指導與審核,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育人環境。其次,高校應構建功能強大的網絡防火墻,及時篩選清除網絡環境中的不良信息。最后,高校要不斷壯大網絡宣傳員隊伍,加強輿論引導,凈化網絡教育環境。二是要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品德教育。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更新觀念,突出大學生主體地位,整合自我教育資源,發揮朋輩引領作用,逐步引導大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引導大學生健康安全有序地成為網絡媒體的主人。
(三)拓寬網絡服務平臺,以服務帶動教育
“低頭族”作為“95后”學生的代名詞,手機等移動媒體以其便捷性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發揮好手機這一網絡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將作為檢驗教育成果的有效補充。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網站建設以及手機APP的開發應把服務學生作為前提,把貼近學生作為宗旨,把教育引導學生作為最終目標,在功能開
發時可以融入一些有益于大學生成長發展且他們同樣感興趣的服務板塊,如:就業、創業指導、網絡慕課、社團服務、勤工儉學等,旨在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高校應依托網絡平臺服務功能,以“服務帶動教育”,讓大學生在享受各種服務的同時,不知不覺愉悅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總之,在當前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受教育主體特點鮮明的新常態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消極影響初步顯現。因此,高校應以現代網絡信息社會的發展及當代大學生特點為出發點,與時俱進,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全面系統地摸索和研究,以充分發揮網絡媒介的教育優勢,更好地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優化與創新,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將開創嶄新的局面。
[1]王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現狀與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9):115-116.
[2]張金秀.自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魯東大學,2016.
[3]曹曉媛.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及其消弭路徑[J].教育評論,2016(04):98-100.
[4]劉剛,齊攻陣.高校網絡輿情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78-80+83.
[5]陳啟勝,隗玉梁.輔導員系統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校輔導員,2016(02):53-56.
[6]劉志敏.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2016.
[7]寧麗慧,張晶,張哲思.網絡環境背景下“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探析[J].才智,2016(09):24+26.
[8]符明秋,李佳.新常態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創新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65-69.
[9]駱秋含.試析高校輔導員如何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亞太教育,2016(04):203.
[10]龔小平,黃洪雷.近年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1):130-133.
陳秀君(1987-),女,天津人,研究生,天津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08-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