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平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
歡樂體育教育模式在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的對策研究
羅 平*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歡樂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一項較為漫長的任務,需要長時間的資源投入和更新。通過明確公共體育教學目標、加強教學資金投入、靈活運用教學方式以及科學設置教學內容等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也能夠促進歡樂體育的發展和不斷完善。
(一)歡樂體育教育模式和優點
一是歡樂體育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的主體作用。針對傳統體育教學的弊端,歡樂體育教育模式開放式的教學,課堂時間以及空間的拓展,讓學生有自主選擇教師、運動項目的自由,都能夠為其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和諧、全面地發展,這也是當前教育科學的發展趨勢。
二是歡樂體育十分強調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諧型師生關系,學生樂于學,老師善于教,這就是歡樂體育所追求的樂學效果。其次,體育運動歸根到底是建立在群體活動之上的,在學生之間的運動交往中,增進友誼,加深理解。形成團結友愛的校園體育文化。
三是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究運動的鍛煉規律,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理解已掌握技術與新學技術的關系,培養了他們積極進取的精神,有利于大學生個體的身心健康和保持良好的心境。
(二)歡樂體育教育模式的局限
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模式是完美無缺的,歡樂教育當然也有其不足之處,其主要表現在:
一是課堂樂趣的不全面。為了實施歡樂體育模式,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運動樂趣,在課堂上組織各種各樣的體育競賽是必不可少的,這能夠激發學生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在比賽中,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運動能力。然而,體育競賽必然會有勝負之分,勝利者皆大歡喜,感受到了體育所帶來的歡樂,而失敗者呢,更多體會到的是沮喪與失望。還有一種附帶的情況也是極為常見,少部分運動天賦和體育基礎較差的同學往往成為比賽中的短板,從而影響本方隊伍獲勝,進而受到一些同學的指責,心里往往也會感到內疚。長此以往下去,在體育課上這部分同學不僅體會不到任何歡樂,反而懼怕體育課,同時也極大的打擊到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明確體育教學目標
歡樂體育的主要發展理念是通過持續鍛煉提升身體素質,倡導健康的鍛煉習慣。而其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體現,主要是為了改變社會和高校傳統的忽視體育教學的理念。目前,許多高校對公共體育的教學呈不重視的態度,認為體育課程不是主要課程,而不良的體育教學理念和方式必將導致體育教學的效率低下。因此,明確體育教學的目標,設置科學地教學方案是響應陽光體育理念,提高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效率的關鍵方式之一。只有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責任感,同時提高公共體育的教學效率,以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發展。
(二)教師課堂角色的多面性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首先,教師應飾演好自身角色。標準而又規范的技術動作能夠完美展現出體育運動自身的美感,讓學生對接下來學習的內容產生無限的期待。幽默而又不落俗套的語言可以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感染力,特別是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大學生的思維進入到一個美妙遐想的境界,而這種歡樂的境界對于他們的興奮及動力定型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效果。其次,教師必須飾演學生,與學生一起練習、比賽,學生視老師為同學,朋友,這將對他們的積極參與起到極大的促進。最后,教師還必須是一個管理者,歡樂體育絕不是讓學生無負擔,輕松愉快的去玩,而是要嚴格的按照體育大綱指定的內容去完成教學任務。強調歡樂,并不是就沒有了批評和教育。
(三)教學內容的選用要具有吸引力,富有挑戰性
大學生經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他們不愿意每節課只是單純的跑步、運球和墊球的簡單練習。真正的歡樂只能在需要被滿足的過程中收獲,將單一枯燥的練習融入趣味性,這樣便突顯出了教學的吸引力。安排更加多元化的練習,例如安排籃球的投籃比賽,排球的墊球比賽,使他們得到滿足,讓學生在每一個教學模塊中都獲得知識,汲取營養。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具有吸引力和挑戰性的教學內容才是歡樂體育課堂的主旋律。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創新是提高公共體育教學效率的重要渠道。陽光教育理念更強調教師通過自身感受和對學生真實的經驗傳授,通過日常教學和實踐經驗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體育能力的同時,逐漸鍛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在陽光體育理念下,體育教師應實現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以及實現教學理念的創新。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先進行自主鍛煉,熱身完成之后,可采取團隊訓練競賽的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賽積極性。
歡樂體育著眼于未來,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發展和改革改革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歡樂體育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根本需求入手,通過課程設計來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育技術的能力,把輕松體育教學和歡樂體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大學生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但在實際教學中,片面的追求歡樂是不行的,只有將歡樂體育靈活多變的與其他教育模式綜合運用,才能充分體現了當代高校體育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1]張震.對快樂體育教育模式在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的再認識[J].教育(文摘版),2016,11:181.
[2]鄭金祥,于洋.陽光體育下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改革之我見[J].科研,2016,08(05):33.
[3]楊威.探討中職體育課對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產生的影響[J].成功(教育),2012,06:273.
[4]吳方榮.認識和嘗試體育教改中的快樂體育[J].長三角(教育),2012,08:46-47.
羅平(1983-),男,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從事公共體育教育工作,體育教育專業。
G
A
1006-0049-(2017)08-02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