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佳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 300350
?
高校公共體育課設置排舞課的可行性分析
于 佳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 300350
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主要以傳統運動為主,如籃球、足球、排球等,排舞是從普通舞蹈逐漸演變而來,與普通舞蹈不同的是,排舞更具參與性,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排舞的參與人數較多,主要是指群體參與排列后共同進行的舞蹈,在排舞的過程中,每位隊員的動作需協調一致,美觀大方。排舞以其多變性、多元化已在西方國家為大眾普遍接受,在我國尚未形成大眾排舞意識,因此,高校公共體育課中排舞課的設置是推廣排舞的重要渠道。
排舞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皇室,其最初是一種貴族舞蹈,二十世紀初才在社交中逐漸普及。當時的社交舞要求男女搭配進行,找不到舞伴的人便不能進行舞蹈,后來,為了破除這一尷尬局面,美國人打破傳統站位,排成一排排自己進行舞蹈,排舞也就隨之產生了。直至2004年排舞才傳入中國,并逐漸發展為大眾化、標準化的舞蹈,我們現在所見的廣場舞便是由其發展而來。雖然排舞已經在我國逐漸普及,但相較于我國大基數人口,總體占比不理想,發達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尚存在較大差距。而高校學生作為即將走向社會的新一代群體,青春洋溢、活力四射,是發展、推廣排舞的重要依托,所以,高校教育者必須緊抓機遇,在推廣排舞的同時提高教學有效性。
隨著全國各地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體育新課程改革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再拘泥于傳統的體育訓練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不斷增強體育趣味性,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
排舞歷史悠久,跨越國家和時代的界限,可以說是集百家之大成,不僅動作優美,而且簡單易學,極大地提高了舞蹈的參與性。排舞的配樂種類較多,且多為時尚新潮的音樂,這對崇尚自由、緊跟潮流的大學生來說,無疑大大增加了排舞的吸引力,同時,有律動感的音樂也更加帶動舞者的激情。另外,排舞不僅僅是將舞蹈與音樂進行單純的結合,更包含了自由、博納的價值觀,將舞蹈的風情與人文理念發揮的淋漓盡致。當然,排舞一般來說是由一排排人組成的舞蹈,但并不局限于群體,個人也可以將排舞演繹得非常完美,形式非常多變??偟膩砜矗盼璧膭幼鲀灻?、配樂富有感染力、崇尚自由、形式多變,是高校公共體育課設置中的重要課程。
排舞課具有多變性的特點,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高校公共體育課作為高校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首要目標是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增強公共體育課的趣味性,在設置排舞課時,可根據教學目標與高校實際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排舞課,以下筆者將對排舞課與健美體操課和體育舞蹈課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分析排舞課在高校公共體育課可設置的可行性。
(一)與健美體操課的比較
健美體操的節奏感比較強,運動強度適中,動作相對簡單易學,目前已經在我國大部分高校開設,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健美體操課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學生對自身塑造的要求越來越高,健美體操課的那個傳統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校學生的需要。相比來看,排舞課更具時尚性,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可發揮、可展示的空間大,配樂也更加豐富,緊跟時代潮流,因此,高校學生在公共體育課上的選擇明顯傾向于排舞課。因此,在進行高校公共體育課設置時,可以將健美體操課與排舞課相結合,一方面避免傳統健美體操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與體育舞蹈課的比較
體育舞蹈也是結合舞蹈動作,由普通舞蹈發展而來,是近幾年剛剛興起的一項運動,不僅具有舞蹈的靈動特性,同時兼具競爭性,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被廣泛推崇,但其也有一定的缺點和不足。第一,體育舞蹈種類繁多且難度偏大,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礎;第二,體育舞蹈課的教師資源稀缺,體育舞蹈通常細分為男步和女步,但由于教師不足,一般只設一位教師,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然而,排舞課對學生身體素質、教師資源、訓練場地、基礎設施的要求簡單,教學內容也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動作一般較為簡單易學,加上動感的音樂,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體育運動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加之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高校公共體育課必須改變原有教學模式,開設全新的,更富參與性與多變性的,符合當代高校學生認知的體育運動。排舞課作為一項新興的時尚運動,在高校受到普遍歡迎,因此,高校教育者應當根據自身教學計劃與基礎設施情況,靈活多變地安排排舞課,不必拘泥于形式,以滿足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質性需求,完善高校體育訓練體系建設為最終目的。
[1]張曉敏,蔣莎,毛艷紅,等.時尚健身項目排舞進入體育課的可行性研究——以銀川能源學院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2):1-2.
[2]宋紅蓮,趙卓然,萬益,等.視頻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排舞課堂教學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31(5):114-116.
[3]曹茜.排舞教學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基礎作用[J].教師,2015(26):83.
G
A
1006-0049-(2017)08-02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