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龍
吉林工業經濟學校,吉林 吉林 132000
?
增加體育與健康課程選擇內容 促進學生崗位適應能力
金曉龍*
吉林工業經濟學校,吉林 吉林 132000
本文討論中職學校開拓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對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的促進。從學校方面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支持,教師對課程項目內容的選擇及增加內容后,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的促進三個方面進行闡述,論證增加體育與健康課程選擇內容對崗位適應的積極作用。
增加;選擇內容;促進;適應力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康成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通過對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在中職學校的現行狀況的觀察分析,發現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有很大的空間提升,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就業。
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好。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現在學生生活方式的改變。對于網絡和手機的過度依賴,使學生對于身體運動不重視,有些同學懼怕甚至討厭體育活動。另一方面,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單一,走、跑、跳等項目也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設備不完善。以我校為例:我學校在校生為1200人。但是操場確是非標準200米跑,道且僅有4道。操場為水泥硬鋪蓋,沒有跳遠、鉛球及足球場地。籃、排球場地在跑道中間,上課時班級之間互相干擾。各種器材也很少,籃球排球只能滿足一個班上課。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學生就業提供的服務與幫助較小,我校有7個專業,以財經類為主,其他服務類如導游、城市軌道服務安檢等為輔。體育與健康的走、跑、跳對學生的就業幫助作用不大。有些基本上是毫無關系。
(一)體育與健康課目標的基本原則
要科學確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首先應在遵循社會變革對人才培養的基礎上,考慮不同年齡層次、所教級別與專業學科的不同需要。還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基礎性原則、全面性原則、發展性原則。
(二)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編訂原則
體育健康有機整合、內容選擇多樣簡約、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內容有利于身心發展、內容適應未來職業。
(三)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運行機制
體育與健康運行機制與其他學科類課程有很大的不同,既需要采取理論與實踐和課內外有機結合的措施,才能達到有效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體育鍛煉、健康教育活動。
以上從體育與健康課程本身和中職學校自身特點及體育與健康課的運行機制三個方面證明了,增加體育與健康課的內容是可行的,也是正確的。
(一)選擇課程內容的依據以我校為例
1.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學校的場地是非標準200米場地、學校本身具有形體室,舞蹈房、大型空教室;能夠增加的設備:杠鈴、啞鈴、臥推架等設備學習能夠隨時補充;學校的師資力量我校體育教師都為本科及以上。
2.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學生本身的身體條件:學生運動能力較差、自身素質不高;在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達標水平僅能達到及格水平;學生能夠從事的體育活動:強度不大的田徑、體操、搏擊項目等;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自我意識的提升、團隊意識的建立、健康意識的培養等。
3.符合學生的專業發展。以學生專業特點和以后工作性質、工作特點為基礎。如城軌專業可多安排些耐力、體操等方面內容;會計、計算機專業可安排增強手指、手腕靈活性方面內容;旅游專業可安排些舞蹈、健美操等方面的內容。
(二)可以增加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學生情況和專業要求可以增加的項目初步為:
力量訓練課程:目的:增加上下肢力量,課的內容為:杠鈴、啞鈴、輕度負重。
跆拳道、搏擊訓練目的:為城市軌道安全檢查做準備,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課的內容為:跆拳道、軍體拳、初級散打。
體操訓練目的:塑造學生良好的身體形態,發展學生柔韌性、協調性。課的內容為:隊列、體操2級動作、形體。
滑冰訓練目的:開展北方特色活動,既能增強學生體質,又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素質拓展目的: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團隊發展及組織協調能力。課的內容為:素質拓展訓練。
健康教育:針對學生日常生活習慣、不良愛好、興趣方向設置健康課,從心理到身體都接受健康的洗禮。培養學生健康意識。
(二)學校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視:學校愿意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做積極探索。體育教師能積極參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
(三)體育與健康設施完善的可能性:增加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學校在原有基礎上投資量不需要過大,學校完全能夠自行解決。滿足增設項目的需要。
(四)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建設改革需要: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是中職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探索也是職業學校改革、校本教材建設的重要依據。增設體育與健康內容,也是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初步嘗試。
(一)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類型多樣性,條件不一,增設的教學內容應盡量滿足職業學校教育的要求。因此,增設課科目在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的同時,應該重視學生就業后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為此體育教師要聯合專業課教師研究、分析確定專業或職業崗位群的職業活動特點及崗位對體能的適應力的要求,從生理運動解剖學、生物力學、以及體育相關理論學確定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項目,制定完善的3年、2.5年教學計劃。
(二)師生磨合。一項新的教內容的確定和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磨合與改進,使之成為即能符合中職學校體育需要、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并能夠和教師一起更好的完成體育與健康的學習。
(一)加強師資培訓,完善體育設施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教學的直接執行者,增設體育與健康內容,并且要滿足學生發展需要,體育教師應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要具有對新興體育項目的觀察力和敏感性,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同時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要走出傳統體育課目和傳統體育教學的誤區。讓學生參與增設內容研究,使學生主動探索,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挖掘體育器材的使用潛能。通過教師的“一專多能”技能水平促進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課程的認識,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參與度,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二)建立“講-練-競”課堂教學模式,為增設教學內容服務,促進學生就業
將“講-練-競”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體育課程教學。教師講授知識——運動技能和對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訓練技能——既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又為專業發展提供保障,組織競賽——不單純是運動技能比賽,還要進行與專業相關技能的競賽。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就業意識。體育教學中運用教學比賽以競爭的魅力吸引學生參與,通過體育競賽,是學生增強自信,自我激勵,爭取不斷地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獲得奮進向上的積極情緒體驗。
體育教學在室外進行,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要經受大自然的考驗。運動技術技能的掌握,要經過反復練習才能完成,學生要承受機體的疲勞與肌肉的酸痛,這對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吃苦耐勞精神無疑是最好的實踐與鍛煉。對我校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盡快適應企業的生活,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到達成功的彼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鄭厚成.體育與健康教學參考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祖廣富.現行條件下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選修的可行性分析[J].現代交際,2014(07).
金曉龍(1989-)男,吉林人,本科,吉林工業經濟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G
A
1006-0049-(2017)14-02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