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逸然
摘 要:本文簡析了“互聯網+”背景下新工科建設的要求與各高校提出的人才培養計劃,提出了材料化學專業新工科建設培養方案設計,同時對落實融合型人才培養具體舉措進行了闡釋。
關鍵詞:互聯網+ 新工科 材料化學專業
2017年,我國教育部正式提出“新工科”建設,為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在教育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根據新工科的建設要求,我國各大高校先后提出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等人才培養計劃,為落實“新工科”建設作出了全方位努力,進一步明確了新工科建設目標。與此同時,我國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薦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文件,為規范高校新工科建設提供了指導。在“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實施要求下,亟需一大批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能夠迎接全球創新生態系統創建挑戰的新工科信息化創新型人才。
一、材料化學專業新工科建設培養方案設計
(一)升級本科生培養方案
根據材料化學專業新工科建設要求,高校首先應當在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中,進一步加強理工科融合,促使學生掌握無機及分析化學、材料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測試技術及方法等基礎專業課程的內容,引導高校學生加強基礎知識學習。[1]與此同時,高校在設計培養方案時,還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學生思維能力與應用能力同步提升,扎實學科專業基礎知識,為專業深度研究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高校還要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促使化學材料專業培養與其他專業培養相結合,以交叉融合的方式推動新科工建設,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與創新思維。
最后,還要構建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為實現新工科建設進一步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建設一支專業的、一流的師資隊伍。另外,還要通過教學評價了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要求教師改善、調整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對于整改效果不好的老師進行替換。
(二)組建材料化學專業創新實驗班
在工科院校材料化學專業新工科建設的過程中,高校要組建專業創新實驗班,在專業中挑選出較為優異的學生,組成班級,每個學生配備一名專業導師,引導學生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培養其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創新實驗班是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之一,有利于促進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升級。
二、材料化學專業建設新工科的具體舉措
(一)在專業基礎方面強化理工融合
在材料化學專業建設新工科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理工知識融合,加強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根據實際建設需要,對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取舍,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規劃人才發展方向。
首先,專業基礎課程教師要嚴格提高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明確基礎課程的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有機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要求,促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同時,鍛煉實踐應用能力,培養融合性材料化學專業人才。
其次,高校還要有目的地開設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前言課程與學科導論課程,引導學生創新思維模式,擴充知識面,促使學生能夠突破傳統學科界限,圍繞專業基礎知識教學構建融合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二)組建跨學科團隊
在“互聯網+”背景下材料化學專業新工科建設需要積極構建跨學科教學團隊,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之間的跨學科交流,推動專業培養方案盡快落實。在融合性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材料化學專業基礎課程要由本專業教師進行教學方向把握,承擔起幫助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責任,并且積極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與實踐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和化學、物理等專業教師展開聯合教學,將新工科建設課程與傳統專業課程相結合。
(三)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在新工科建設要求下,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建設,為教學質量穩定提升奠定基礎。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聘請一些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知識與前沿科研成果的專家、學者來對學生進行授課,以教師的專業性帶動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另外,高校還要構建教學督導小組,對教師的上課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分,同時增設學生評價體系,綜合考量教師的上課質量,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四)在材料化學專業中組建創新實驗班
在組建創新實驗班時,高校可以參考研究生培養模式,從學院中選拔出較為優異的學生組建創新實驗班,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教師的科研方向進行配對,實行“一對一”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導師的引導下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同時,教師通過幫助學生解決研究問題,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2]
三、結語
隨著我國新工科建設的不斷推進,高校應當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落實新工科建設要求,進一步構建跨學科融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促使材料、化學、化工等學習相互融合,提升化學材料專業人才素質;促使材料化學專業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從而培養智能化材料化學專業人才,推動國家戰略實施。
參考文獻
[1] 周錫堂,董超俊,郝向英.新工科專業評價制度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8,35(06):1-5.
[2] 耿樹東,江麗麗,于曉波,張鈺.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化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探索[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8,35(10):36-3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