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縣農業局 韓冰
大力發展精品農業 積極探索虞城縣農業發展的新道路
虞城縣農業局 韓冰
虞城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當前大宗農產品的價格趨于穩定,農民增產不增收,造成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嚴重制約了虞城縣農業的發展。目前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優質化的趨勢,尤其是城市家庭正進入新的消費結構升級階段,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檔次都提出新的要求,這就為發展精品農業提供了市場空間。現代農業科技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精品農業發展提供了技術和手段;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的歷史傳統為精品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些經驗。發展精品農業是虞城縣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由之路。
(一)家庭農場模式
影響精品農業生產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最活躍的因素、最大的變量是生產者,只有把生產經營的決策權交給生產經營者、交給家庭,才能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所以,發展精品農業,必須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但同時要適度規模經營,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二)家庭經營與集體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模式
由于農產品在儲、運、銷等環節上又有比其他產品更為苛刻的要求,否則就無法保證其最終成為市場上的精品。所有這些又都是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單位所難以解決的。如果讓一家一戶的農民到市場上去提籃小賣,別說壟斷超額利潤,就是平均利潤恐怕也難以獲得。所以,在穩定家庭承包的同時,還必須充分發揮集體經營的作用,幫助農戶解決科技乃至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方面的難題。精品農業獲利大,但投入和風險也大,所以實行家庭與集體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可以更好地抵御風險,為農民提供穩定的收入和必要的社會保障。
(三)“企業+農戶”模式
精品農業具有精耕細作、高科技和集約化經營的特征,“企業+農戶”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發揮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和銷售等方面的優勢。
(一)精品意識、技術和管理培訓
首先,政府和農業部門要大力宣傳精品農業,使廣大農戶認識到什么是精品農業和發展精品農業的意義,以充分調動他們發展精品農業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大農業技術和管理培訓,使廣大農戶掌握精品農業發展的技術和管理方法。
(二)確立精品項目
首先,精品農業項目挑選思路要廣,要有大農業的意識。其次,要結合市場需求和本地資源優勢選擇有優勢、有特色、高品質的項目,只有這樣才有出路。
(三)制定并實施生產經營管理目標規劃
規劃要包括前期準備、生產過程、技術要求和日常管理等內容;規劃要符合生產的綠色化、生態化原則;規劃實施過程中要根據時令、天氣和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同時還要做好規劃實施記錄和總結。
(四)農產品深加工和農業的工業化
農產品深加工是精品農業的后續工程,也是增值過程。首先,要有品牌意識、綠色意識、質量意識,嚴防加工污染。其次,建立精品農業深加工企業,要重點培育和扶持帶動農戶能力強、技術開發能力強、市場能力開發強、出口創匯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要注意防止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重復建設,造成產能過剩和無序競爭。
(五)精品農業的市場化
市場化運作對一個產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再好的產品沒有市場的操作也出不了好的效益,精品農業也是一樣。精品農業的市場化,一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創立自己的品牌,創出名牌;二是要運用各種形式做好品牌宣傳;三是開拓多種銷售渠道,尤其是網絡信息和銷售平臺;四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鼓勵農民成立農民協會等各種合作組織,促進各種農村中介組織的發育,減少農民進入市場的風險。
(一)政府和主管部門要做好精品農業的技術和管理培訓工作
精品農業科技含量高、管理要求高。首先,要求政府部門必須建立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的農業科技隊伍,加強對農民的精品農業技術與管理培訓,全面提高農民的基本素質。其次,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資金和物資投放力度,真正把高品質、高科技的精品農業引進來,并落到實處。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加強農田水利和農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精品農業的建設創造條件。
(三)對精品農業經營戶和經營企業要大力扶持
要在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同時組織精品農業經營戶和經營企業代表外出參觀學習,擴大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信心,引進外地先進經驗。
(四)建立一體化模式
引導建立“精品農業經營戶+深加工企業+銷售機構”一體化模式,形成精品農業的立體產業,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五)建立服務平臺
建立精品農業信息交流服務平臺,以保證精品農業信息的暢通和時效性。
(六)建立規范的合作組織
引導農戶建立規范的農民協會、商會,提高廣大農戶的自我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