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茶產業辦公室 董慧
新縣大力發展茶產業推動綠色發展
新縣茶產業辦公室 董慧
近年來,新縣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扎實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目前,全縣茶園面積2萬hm2,總產量460萬kg,產值10億元。新縣多次被評為“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和“中國名茶之鄉”,茶葉成為新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
(一)科學規劃
根據山多地少的實際,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對集中,適度規模”的原則,以八里畈—滸灣—沙窩和陳店—郭家河—陡山河為中心,精心打造2個茶葉核心區,兼顧南信葉公路沿線、西循環公路沿線、縣城至將軍故里公路兩側宜茶區域,將茶園基地建設與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發展相結合,打造一批生態茶葉觀光園和景觀帶,實現基地建設科學化、標準化、規模化。
(二)規范建設
在茶葉基地建設過程中,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和辦法,促進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嚴格按照新茶園建設與管理技術規程進行規范建設,嚴把整地關、良種關、種植關,打造一批精品示范茶園。全縣茶樹良種率提高到90%,其中無性系茶園達20.6%。
(三)嚴格管理
茶園管理上大力推廣機械化生產,舉辦茶葉機械修剪、采摘、加工生產等現場會10場次,印發茶葉生產技術手冊3 000份,采用實地觀摩、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方式,為廣大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一)育龍頭
在資金、項目方面扶持龍頭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向骨干龍頭企業集中,逐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培育新林、華隆等茶葉規模加工企業22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河南新林茶業有限公司已躋身“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
(二)引項目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茶產業發展項目落戶新縣。新縣綠源茶葉精制廠與湖北鄧村綠茶集團合資1.3億元成立新縣華隆茶業有限公司,新上3條生產線,年加工1萬t珍眉外銷綠茶,年產值2億元,產品遠銷中東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河南新林茶業有限公司與河南省食品工業科學研究所合作,新上年產800 t速溶綠茶粉加工項目,采用國內茶制品行業最先進的加工設備和工藝提取綠茶粉,填補了河南省無此類產品生產的空白;河南羚銳集團與福建正山堂茶業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將紅茶與養生配方有機融合一體,開發生產養生信陽紅茶。
(三)拉“鏈條”
引導龍頭企業通過深加工將初級農副產品轉化為工業產品,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上做足文章。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開發綠茶粉、茶食品、茶飲料、茶保健品等多元化茶葉衍生物,提高茶產品附加值。
(四)強保障
為加快培育扶持規模型、帶動型、科技型茶業龍頭企業,在土地流轉、基地建設、“三品一標”認證等方面,嚴格按照加快特色農業發展的意見,兌現獎補政策。新縣金源擔保公司通過適當降低擔保門檻等措施為茶企業做好融資擔保服務,其他金融部門也不斷創新支持茶企業發展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給予貸款利率優惠,增加對茶產業的信貸資金投入。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縣領導包片聯系重點龍頭茶企業制度和拔尖人才、科技特派員等與茶葉企業對接幫扶制度,加大對茶企業扶持力度。全縣37名市、縣拔尖人才及科技特派員與22家縣級茶葉龍頭企業結成幫扶對子。
(五)促轉型
茶產業發展進入到一個結構矛盾突出、漲跌變化敏感、消費趨于理性的新階段,茶葉消費回歸大眾消費市場。縣政府及時出臺了《關于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促進全縣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一)重質量
從抓好優勢基地建設、茶園管理控制、茶葉清潔化加工、茶葉產地認證等方面為重點,保證茶葉質量安全。在基地建設過程中,以生態茶園為前提,高標準建設茶葉生產基地2萬hm2,通過有機茶葉基地認證0.067萬hm2,無公害茶葉基地認證0.4萬hm2;采取“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結合生物防治手段進行病蟲草害綜合治理,積極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安置太陽能殺蟲燈30盞,誘蟲黃板10萬張。河南新林茶業有限公司順利通過QS、ISO9001等質量體系認證。
(二)擴宣傳
新縣積極組織茶葉龍頭企業通過參加茶博會、世界綠茶評比、信陽國際茶文化節等重大茶事活動,廣泛宣傳推介新縣茶葉的品質特征和茶文化內涵,打造出“新林玉露”“七龍玉葉”“將軍紅”等茶葉知名品牌,產品先后在日本靜岡第三屆世界茶葉節、鄭州國際茶業博覽會、信陽茶文化節等重大茶事活動中獲得金獎、銀獎。
(三)促營銷
在全市率先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36家,其中省級示范社1家,市級示范社2家,有效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優化茶產業資源配置,在農民與農民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社間聯合,實現抱團發展,增強茶農、茶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