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力強
岳池縣西板小學,四川 岳池 638000
?
論《統計與概率》教學
唐力強
岳池縣西板小學,四川 岳池 638000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要統計作為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僅幫助人們收集和整理數據,還通過對數據進行描述和分析,以此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而使人們的推斷和預測更加合理、準確和真實。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向學生灌輸統計學思想,可以幫助學生從小形成用科學和數據說話、尊重事實的正確態度。由于小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有限,小學階段的統計較為簡單,統計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我們結合具體教學,對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的“統計”與“概率”內容的教學方法展開深入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規律
在日常生活中,對數學“統計與概念”的知識,涉及得最多,比如信息社會中所出現的數據的收集、整理,某現象的描述及展示,對問題、現象的預測和決定等等,能集中反映一個人的知識與能力。正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指出:“知識只有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統計與概率教學必須通過豐富的實驗活動才能讓學生理解它的意義。讓我們在教學中緊密練習生活實際,創設豐富實驗情境,讓學生在真正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中主動地完成對數學的“再創造”。數學教師在“統計與概念”知識的課堂教學中,要體現新課程教法,讓學生能運用所學到的“統計與概念”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統計與概念”教學中的感悟。
教師教法不當,學生的理解與識記方面的欠缺,加上數學教師對概念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實際上概念的教學,猶如一座高樓大廈的基石,就是數學中的“概念”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概念的處理,簡單、草率去處理,比如對“周長”概念的學習,部分數學教師,只著力要求學生記住長方形、正方形等周長的公式,做大量的有關圖形“周長”的練習題,這種簡單、籠統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到抽象、沒有真正理解“周長”的概念,其實,教師可以從生活中,與學生聯系比較多的東西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規則或不規則對圖形“周長”的理解。其次,數學教師在概念的處理上,某些概念可以“一語點破”,學生易懂,可個別教師“繞彎摸角”使本來較淺顯的問題,變得復雜化,學生感覺到“迷茫一片”,比如:對長度單位“米”的認識教學,教師讓學生識記1米等于10分米,1米等于100厘米,這樣要求學生去認識米,就會讓學生造成1米就是10個分米或100個厘米那么長的定式概念,如果教師引導從對生活中長度的估算,讓學生明白1米的長度有多長,學生就能把抽象的、模糊的概念,用自己親身體驗的結果來驗證,既在較短的時間里學生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作為數學教師要讀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統計與概念”的具體標準,如《標準》的“設計思路”,明確規定“主要內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包括簡單抽樣、整理調查數據、繪制統計圖表等;處理數據,包括計算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等;從數據中提取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推斷;簡單隨機事件及其發生的概率”;《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要求“知識與技能:在小學的教學中,教師對知識的講授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目標來講解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教學有專門的數學課程標準,簡稱課標。小學數學老師所有數學課程的設置和數學教學的設計,都是根據課標的要求進行的。因為課標是按照社會人才的需要來進行培養的,所以,學生通過對數學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同時也明確規定了義務教育的四個學段中,應該在“題與概念”方面掌握的知識與應該具有的能力。這些目標與要求,數學教師要徹底弄懂,才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作為數學教師要改進教法,適時調控課堂教學過程。對“統計與概念”的教學,教師要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從日常生活,去收集有關的數據,并能運用書面的語言對數據及其現象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對收集好的數據去分析、整理等,最后得出結論,比如,組織學生對周邊環境的污染狀況進行調查,讓學生收集具體的材料,描述狀況、用數據去統計、分析,將結果整理成資料,供政府有關部門的決策,這樣強化了學生的保護環境意識。教師在“統計與概念”教學中,要采用“循序漸進”的做法,去組織學生學習該部分知識,要按照《小學數學課標》中,對各學段的要求去進行,比如,“第一學段1-3年級”,對“統計與概率”的要求:“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并運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涵信息”。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過程,進行處理,也需要教師對學生處理這些引導方法,是采用表格式統計,還是用條形統計圖、直方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進行數據的統計;對事物的概況用什么方式進行描述等等,才能更方便,更節約時間等各個環節才更有效。教師在組織學生去校內外,進行收集材料,要做好事前準備工作,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對該方案的可行性思考。
[1]霍雨佳.中美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內容比較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G
A
1006-0049-(2017)13-0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