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瑛
太原慈善職業技術學校,山西 太原 030031
?
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探析
于曉瑛
太原慈善職業技術學校,山西 太原 030031
中職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就業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促使學生能夠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語文是中職教學中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重要作用,而這些能力都是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加強認識,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在語文的學習中不斷增強綜合能力,為其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基礎。本文就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作出了相關分析,希望能為有關人就是通過一定參考。
就業導向;中職語文;教學;對策
不斷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率是每個中職院校不懈追求的目標,而要想使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滿意度不斷提升,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中職院校需要及時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在教學內容中積極融入學生的職業發展,促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工作充分結合起來,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中職語文培養的是學生的基礎能力,包括語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探究出創新能力等,這些基礎性的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同時對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也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要開展基于就業導向的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認識,促進學生能力的不斷提高,為學生專業技術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中職院校在選擇語文教材時,應當注重于學生的職業發展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學習語文與未來就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并在學習中認真踐行這一理念。例如,教材中除了基本的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文章、詩歌之外,還需要有充分體現實際生活與工作的內容,如在不同的場合中如何做到合理的表達、有效的溝通,并為學生舉出實際的例子。許多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需要以良好的溝通為基礎,當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時,就能夠注重對自身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的訓練,促進自身的不斷進步。除此之外,教材中的學習任務也應當更加突出其就業的導向,例如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這樣的題目:在旅游高峰期遇到堵車,車隊一直無法前行,此時游客的抱怨聲此起彼伏,你應當怎樣安撫游客,讓游客可以盡量耐心的等待道路的疏通?這樣就能夠將學生置身于仿真的工作情景中,較為貼切的符合了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當學生經過長期的訓練后,知識運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增強。另外,學校在選擇教材時還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學習與就業的科學認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也具備科學、發展的眼光。
在當前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創新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社會進步的不竭源泉。中職學生大多以學習專業性技術為主,是未來技術性人才的中堅力量,而技術是創新的重要支撐點。因此,中職語文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并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做到積極創新,這樣可以有力推動學生未來的發展。語文是一門非常貼近實際生活的學科,很容易幫助學生找到創新點,拓展學生的思維,而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科學恰當,只有教師以學生為主導,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才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在教學了《荷塘月色》之后,大家都明白了朱自清在寫這篇文章不寧靜的心情,那么此時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較強的問題,如朱自清到底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呢?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時刻呢?這樣的提問方式給予了學生更多自由發揮與想象的空間,同時學生也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歷來思考,促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講解中,而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盡情的釋放、張揚個性,有更多創新與創造的平臺。
學習是無處不在的,課堂僅僅是學生接受學習的一小部分,學生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來學習與進步,這樣才能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課外延伸,一方面為學生擴展知識面,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當學生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時,即使在參加工作之后,也能主動去學習與充電。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的為學生講解相關的課外知識,如作者的簡歷、寫作的社會背景、當時的歷史情況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所學課文的內涵。同時,教師也需要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學習資料等,促使學生保持閱讀的習慣,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有效的學習資源,例如學習資料共享的平臺、網站,網上可以搜索到的學習課程等,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未來社會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才能在任何環境下都做到主動學習先進的知識和理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就業導向對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這不僅是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教師只有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不斷推動學生的能力的加強與學識的充實,才能培養出實用性的人才,推動社會的進步。
[1]魏麗.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語文微課創新課堂的嘗試[J].亞太教育,2015(28):158.
[2]楊峰明.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3):48-49.
G
A
1006-0049-(2017)13-0169-01